9位“老牌京圈二代”:背景非富即贵,整个家族都是大人物




“京圈”作为娱乐圈中最有影响力的圈子,其中关系错综复杂。


“京二代”也靠着父辈的影响力,在娱乐圈中安安心心的发展。


其实,在京圈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老牌京二代”,他们的背景一个比一个强。家世非富即贵,远不是当今“星二代”可以比拟的


尤其是下面这9位,他们的父辈不是参加过战争的老兵,就是某个制片厂的第一任领导。


1.陈凯歌


陈凯歌和父亲


陈凯歌的父亲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三代导演,名为陈怀皑。


陈怀皑自小喜爱学习,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成功考上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也就是现在的中央戏剧学院。


在大学期间,陈怀皑投身革命事业,并参与筹备文艺工作团,并担任其中的戏剧队长。



建国后,陈怀皑被调到中央电影局担任副导演,稳定的社会环境让他有大量的时间去搞创作。


在之后的二十多年中,他创作出二十余部作品,其中《铁弓缘》和《杨门女将》还获得过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戏曲片奖。



他的电影风格深受传统戏剧的影响,他也将这一点传授给儿子陈凯歌,最终在《霸王别姬》中完美呈现。


多年来,江湖一直传言说:“《霸王别姬》是陈怀皑的作品”。



但其实,在《霸王别姬》开始之前,陈怀皑就已经被查出癌症,所以亲临现场指导影片的拍摄次数极少。


但不可否认的是,陈怀皑为这部电影提供了很多意见和拍摄思路。



最终《霸王别姬》横空出世,成为中国电影史上唯一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电影。


陈凯歌在这部电影的结尾还特意提到自己的父亲,其职位就是艺术指导。



在陈凯歌之后的电影中,我们依旧能看到陈怀皑的影子,电影中带有独特的中国浪漫主义。


1994年,陈怀皑因为癌症离世,他的衣钵也被陈凯歌很好的继承下来。



2.英达



英达的家世就算是放在当今京圈中,那也是赫赫有名的。


他的曾祖父是历史书上的英敛之,是《大公报》的创办者,和梁启超是好朋友


有如此厉害的曾祖父,后辈自然不会太差。



英达祖父名为英千里,13岁就去到英国留学,后帮助父亲创办辅仁大学。


同时,英千里还是北平教育局局长和社会教育司司长。



后来到了英达父亲英若诚这里,他又成为国之栋梁。


英若诚早年在剑桥大学留学,后考上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翻译过大量的国外经典著作,还曾担任文化部的副部长


不仅如此,他还是一名演员,曾就职于北京人艺,参与演出、创作的作品有《我爱我家》、《末代皇帝》等等。



在如此家庭环境的影响下,英达比同期很多孩子起点都高,有独立的思想与行事方式。


或许是受父辈的影响,英达对戏剧行业充满热忱,一心想在戏剧方面有所成就。



为能实现心中理想,英达不顾一切远赴美国密苏里大学,专心学习戏剧表演。


毕业后,英达回国,想在中国的影视界闯出一番名堂,可拿着导演和表演双硕士学位的他,得不到任何的重用。



无奈之下,他找到谢晋导演,提及自己的父亲是英若诚,最后获得《最后的贵族》副导演一职,并担任其中的周大庆一角。


之后,英达又参演《围城》,并获得百花奖的最佳男配。



直到1993年,英达才在戏剧届有所成就。


当时,他在美国留学时受到情景剧的启发,回国后开始筹备自己的国产情景剧。


之后,《我爱我家》横空出世,这让英达一战成名。



3.宋丹丹



说到英达,就有必要提及他的前妻宋丹丹。


明面上宋丹丹只是一个演员,一个经常出现在春晚上的小品演员,可她的背景也不容小看。


在宋丹丹的成长路上,家人对她的支持功不可没。



她的父亲是北京文联的领导,母亲是人民教师,他们对宋丹丹的演艺道路给予了很多支持和鼓励。


宋丹丹的哥哥曾经山西省的省级领导,她将哥哥视为自己的榜样,以及人生道路上的指明灯。



1984年,出道仅仅一年的宋丹丹就参演电影《红白喜事》,并获得北京市政府表彰的优秀演员奖。


后来又因《寻回来的世界》和《月牙儿》获得飞天奖的最佳女配。



1989年,央视春晚因为时长不够,决定临时加一个节目《懒汉相亲》,但苦于一直没有合适的角色,节目组联系到宋丹丹。


起初,宋丹丹不愿意出演喜剧,因为自己的目标是奥斯卡的艺术家。



可出于为春晚考虑,宋丹丹“被迫上阵”,因为“魏淑芬”一角,她也火遍大江南北。


“俺叫魏淑芬,女,29,至今未婚。”



宋丹丹的事业发展极其顺利,可感情生活不太顺遂。


先后经历两段失败的婚姻,直到1997年才收获人生挚爱,男方是圈外人士。


宋丹丹从未炫耀过自己家世显赫,依旧脚踏实地的演戏,称得上是老一辈艺术家的典范。



4.葛优



被大家称为“国民大爷”的葛优,一直是靠演技出圈,各大奖项的“最佳男主”几乎都有葛优的名字。


可很少有人知道,实力派的葛大爷其实也是一个“星二代”。


葛优的父亲名为葛存壮,是新中国演员班子中的头一批。



曾出演过《红旗谱》、《神秘的大佛》、《小兵张嘎》等经典影片,并在其中饰演反派头子。



葛优的母亲也是正儿八经的圈中人,从北电毕业后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如今是中国电影协会的会员。



对于葛优来说,做演员完全就是自己意料之外的事情。


小时候,他的性格十分内向,长相也没有特别突出,从没有参与过学校任何节目。


中学毕业后葛优去插队喂猪,砌猪圈、接生猪仔都是一把好手。



但这并不是正经差事,在父亲的建议下还是决定“子承父业”,继续从事演艺行业。


随即便去各大电影学院面试,结果没一个能面试的上。



“破罐子破摔”的葛优,索性将自己养猪的经历拍成小品,播放给文工团看。


文工团的领导看后,直夸演技真实、代入感极强,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其实是葛优的真实经历。


凭借这一手“养猪技术”,葛优成功敲开文工团的大门。



在这里,葛优和冯小刚等人互相成就,拍出一部又一部经典作品,成为大家口中的“国民大爷”。


葛优的父亲葛存壮,也一直将儿子视为自己最大骄傲。



5.濮存昕



现任人艺的副院长、戏剧家协会主席的濮存昕,其实也是一名星二代。


他的父亲名为苏民(原濮思荀),是北京人艺的元老级别人物,从人艺刚刚成立的时候,他就在其中担任演员。


话剧《雷雨》中的周萍、《蔡文姬》中的周进等等,都是苏民饰演的角色。



后来,苏民转型做导演后,濮存昕从父亲手中接过“周萍”一角。


苏民将自己一生的时间都奉献给了人艺,不仅培养出濮存昕这样优秀的演员,还有梁冠华、宋丹丹、徐帆等优秀的老戏骨。


在父亲的影响下,濮存昕在日后的发展也很好。



1991年,濮存昕和父亲首次合作《李白》,这部话剧的导演正是他的父亲。


为能演好其中的“李白”一角,濮存昕翻阅了大量的古书籍。


最终《李白》大获成功,几年时间,先后演出两百多场。



濮存昕不仅在话剧上有所成就,在影视上同样也有很好的成绩。


1991年,濮存昕和谢晋合作《清凉寺的钟声》,由此正式进入演艺圈。


他先后出演三十余部电视剧、二十余部电影。



2016年,90岁高龄的苏民在睡梦中安详的离世,母亲因承受不了打击,进而患上“老年痴呆”。


濮存昕就辞去工作,专心在家照顾母亲,用自己的晚年撑起母亲的晚年生活。




6.陈佩斯



在很多观众眼中,一直看不起靠父辈的星二代,认为他们不努力、没能力。


但其实,在当今娱乐圈中,有很多老艺术家也是星二代出身,陈佩斯就是其中之一,他的父亲陈强曾经也是影视界中响当当的人物。


陈强上世纪40年代活跃在影坛,演艺生涯超过60年。



他也是第一届百花奖最佳男配的获得者,同时也是第2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


陈强家中有两男一女,小儿子就是陈佩斯,他的外貌和父亲最为相似,子承父业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因为父亲此前饰演的角色以反派居多,陈佩斯从事演员工作,便下定决心当一名喜剧演员,好让观众看见他就笑。


陈佩斯和陈强第一次合作是在1980年,父子俩联手出演《瞧这一家子》,一时间火遍大江南北。



之后父子俩联手合作《父与子》、《爷俩开歌厅》等五部电影,陈强也从“人人喊打的反派”转变为人人喜欢的喜剧演员。


而陈佩斯也在父亲的加持下,奠定了在演艺圈的地位。



从1984年开始,陈佩斯开始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真正意义上成为国民级别的喜剧演员。



2016年,陈强在北京安贞医院逝世,享年94岁。


老爷子最后走的很安详,他亲眼看着儿子一步步继承自己的衣钵、并发扬光大。


这对于从艺六十余年的陈强来说,是最值得欣慰的事情。



7.胡军



胡军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谈及自己的父亲,从他的口中我们也得知,胡军的父亲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名为胡宝善。



抗美援朝爆发之后,胡宝善第一时间上前线,还立下过三等功。



闲暇之余,他迎着风雪给战友们唱红歌、弹琴,安抚战友们的思想情绪。


战争结束之后,他又回归小教员的身份,继续唱歌,还获得了出国留学深造的机会。


1961年,26岁的胡宝善学成回国,先后担任总政歌舞团、军艺音乐系、海军政治部文工团独唱演员。



出生在如此家庭的胡军,自小就被逼着练习小提琴、美声、钢琴等等。


可胡军小时候性格特别顽皮,每天不是惹祸就是在惹祸的路上,妥妥的“熊孩子”,没少挨父亲的打。



父亲是希望他能子承父业,可他偏偏对音乐类并不感兴趣,他觉得音乐很是枯燥,甚至是噪音。


胡军便瞒着父亲偷偷报考中戏和北电,在艺考环节凭借自己的音乐功底,顺利进入中戏,成为87级表演系的班长。



如果当初胡军选择唱歌这条路,未来肯定能平步青云,但他不愿靠父辈,凭自己的努力在演艺圈闯出康庄大道。


胡军父亲


8.田壮壮



在“第五代导演”中,田壮壮绝对是最低调的一位。


田壮壮出身在影视世家,父亲名为田方,是北京电影制片厂的第一任厂长,同时也是北京电影演员剧团的第一任团长。



母亲名为于篮,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老艺术家,并在1981年担任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的首任厂长。



长在如此家庭的田壮壮,成年后还是走上了电影导演的道路。


1980年,田壮壮还没有毕业就开始拍摄电影,《我们的角落》就是他在学校期间完成的。


毕业作品《小院》,张艺谋亲自给田壮壮当摄影师。



本以为,田壮壮的导演生涯未来会是平步青云。


没想到,在1992年时,他因为拍摄一部剧情片,会导致自己在未来十年内禁止拍摄电影,只能作为监制、演员参与工作。


在这段时间内,他并没有丧失对导演工作的热爱,反而还指导了一批非常优秀的“第六代导演”。



2002年,田壮壮复出后第一部影片是翻拍的《小城之春》。


这部翻拍的电影收获一众好评,同时也证明了他身为“第五代导演”的实力。



之后,田壮壮接连拍摄一部大型纪录片《茶马古道-德拉姆》、围棋大师吴清源的传记影片《吴清源》,这些作品的文化内涵非常值得细细琢磨



2009年,田壮壮离开文艺片领域,指导商业片《狼灾记》。


电影上映后口碑两极分化,很多观众觉得田壮壮不适合商业片。



可他说:“我是真正尊重观众的”。


如今的田壮壮极少亲自上阵拍摄电影,更多的是作制片人和艺术指导,担任幕后工作。



9.黄磊



出生于南方的黄磊,其实算是京圈人,这都跟他的父亲黄小立有关系,黄磊能走上表演之路,也是受父亲的影响。


黄小立是国家一级演员,在中央实验话剧院从事表演工作。


黄磊自小就跟着父亲在话剧院奔波,接触到有关表演的东西自然也多。



待到黄磊对表演感兴趣之时,父亲也会给予悉心的指导,因此,他在考北电的时候特别轻松。


黄磊刚上大学时,就受到陈凯歌导演的赏识,出演电影《边走边唱》。


毕业之后留校任教,一边演戏一边指导学生。



之后,黄磊通过《夜半歌声》、《小别离》、《小欢喜》等作品,让越来越多的观众熟知。


除此之外,他还参与不少综艺节目的录制,一度成为国民级别的男艺人。



最后总结:


都说“龙生龙、凤生凤”,家庭背景对一个人的影响不言而喻。


这些星二代、导二代在父辈的熏陶、影响下,在娱乐圈这个名利场中更能站稳脚跟。


但其实,拥有好的资源并不能让星途变长久,进圈后,更多的还要依靠自己的打拼


如果手握一手好牌打的稀烂,最后不仅会败坏自己的名声,就连父辈的名声也会损坏。


京圈热门:

7位京圈二代:身靠帝都,命运却不尽相同,有人还要替父还债 背靠帝都、身后资源“逆天”,这5位京圈“女大佬”不简单 被京圈捧红的7位女明星:有人靠大佬“上位”,有人自带公主光环 “抛弃”发妻的5位京圈大佬:能一起吃苦,为什么不能一起享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百花奖   大佬   文工团   父辈   大人物   老牌   北京   戏剧   导演   演员   父亲   背景   家族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