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娃写作业太难?留美博士后爸爸告诉你怎么办

以下是家有俩娃的留美博士后书友Leo在Rose共读营中的精彩演讲:

陪娃写作业太难?《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来帮你!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叫“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你也有同样的感受吗?

其实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是很多人都跟我们经历了相同的痛苦。


那么我们今天的爽点就是要通过七个习惯的这样一个逻辑思维,来给大家深度解析为什么辅导孩子写作业会发生这样的现象,从多角度思考,解除家长的焦虑,最后培养孩子积极主动,让“自驱娃”上线,那么“妈妈就再也不用为我写作业发愁了”。


我的亲身经历

我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我们家老大在七岁的时候,曾经发生过:写一个“挑”字写12遍花了八分钟。


当时妈妈已经崩溃,跟我说:“你来看看你儿子怎么办吧!”


我当时的做法是:用手机录下来,仔细地分析到底怎么发生的。


这八分钟是这样的:


首先儿子问我,“爸爸,挑字怎么写呀?”。我一笔一划地写了下来。


然后他接着问:“我知道左边是提手旁,那右边这个怎么读啊,是什么意思呢?”,我向他解释了一番。


此时,儿子终于开始认真写了,结果写了没几笔就出错了,只能拿橡皮擦掉重来。步骤如下:先选橡皮哪里好擦 擦完以后,把那个黑色的泥条儿一点儿一点儿的拿走 把这个橡皮放在旁边 橡皮倒了,扶起来,然后再看两眼……


这时候他可能已经感受到我在旁边的杀气了,看看一脸黑线的爸爸,再挠了头皮,继续写,结果又写错了,那把上面这个循环再走一遍。


这么一波操作下来,我觉得他8分钟能写12遍已经很不错了,20分钟都不奇怪。


怎么办?请看答案

这个情况怎么办呢?我觉得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妈妈不愁”。


让我们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解析一下,做一个降维打击。

如图所示,图片的左边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思维导图部分。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圈,下面是一个三角形,孩子最开始是从依赖期,通过“个人成功”的三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是第一”,逐渐走向上面这个独立期。


那么走到独立以后,他进入社会就要考虑公众的成功。这里也有三个习惯,是“知己知彼,双赢思维,和统合宗效”。最后可以跟社会,其他人达成一个互相依赖,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成人了。


这个六个习惯之外,还有一个习惯形成最外层的圈圈——“不断更新”,就是不停地要更新自己,保持一个开放、学习、成长的心态。

所有习惯一定是要以一个原则为核心的。那这就是七个习惯的基本的内容。


右边列举的是常见的写作业的问题,比如说磨磨蹭蹭不开始,不知道从哪儿写,写作业经常分神,遇到难题不知道如何思考,写作业粗心大意等。


那怎么用这七个习惯来解决呢?


如何解决

今天主要以前三个习惯为主,在讲这三个习惯之前,我们先来思考一下原则核心


那么核心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要思考为什么让孩子写作业。

很多人可能都认为孩子要好好写作业,写完作业能记住要点,能够考试好,上个好学校,找个好工作,有个美好的人生,美好的生活。


那么我们这里就要问个问号了,写作业到底是不是孩子产生美好生活的“真北“?


在大家读《要事第一》的时候就经常讲到的时钟和罗盘,“是不是真北”。那么生活的真北是什么呢?是爱、自信、健康、有价值,社会认可等等。是孩子特别需要具有的,一些真正的能够帮助孩子走向美好人生的素质。


在这些素质中,写作业并不是那么重要。所以大家首先从原则核心上看,就不需要特别发愁。让我们具体从七个习惯的思维解析一下写作业的问题。


知彼解己

我们用一个习惯,叫知彼解己。即家长和孩子要相互理解。


我们说这是个降维打击。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不是从单维度的一条线“写作业”去看,而是通过家长和孩子两条线去看问题。

这样就多了一个角度,多了一个维度。


1. 我们先来看看“孩子为什么不能好好写作业”。


首先,孩子不一定具备“写完作业,好好写作业”这样一个能力。


拿我儿子为例,他是七岁的一个小男孩,在这个阶段,男孩子的大脑神经前额叶,并没有完全发育。前额叶的能力是控制孩子去做一件事情。此时他的自控能力并没有到位。


其次,他写作业经常错,需要反复去改。也就是他的肌肉发育并没有到位。


所以从脑神经和肌肉两点来看,他并没有具备“能够好好坐在那里把作业写完,而且很快写完”的一个能力,那我们是“求其不能”,对吧?


求其不能,这才是我们发愁的一个原因。


看到这里,可能你不会那么着急了。其实孩子不写作业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说兴趣啊,体力不多啊,上一天学校已经很累了啊,作业又很无聊,已经学会的重复也没有意义,等等等等。


2.我们再换一个角度,从家长的角度来看。

每一个家长肯定都是爱孩子的,所以这是可怜天涯父母亲,越爱越着急。


且平时家长们在社会里也承担了很多的社会压力。甚至可能因为不停地应对工作,生活中的各种事情,我们已经形成了所谓的“嗜急成瘾”。带着这样一个习惯回到家,也希望孩子能够“把这个事做完,那个事情做完,”这样才能明天上学,才能做完下一个事情。否则的话,有一件事情弄错,会耽误很多事。


这时,焦虑感就会从家长的身上传到孩子身上。但是孩子还很小,一旦感受到家长的焦虑感,以后就会进入一个防守防护的状态。可能会影响孩子自己的大脑正常思考,反而写作业更慢。


这样就进行了一个死循环:家长越焦虑,孩子越害怕越害怕。越写不完,家长更焦虑,更害怕。所以这样的话,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认知以后,就更知道自己不能着急了。


其实,写作业的核心,实际上是责任的认知。孩子写作业是他的责任,那么家长不需要去帮他承担。如果你经常帮他承担的话,他就会觉得写作业是父母的责任,当爸爸妈妈没有催,没有有人焦急时,我也就不着急,那必然就不会去好好写作业了。


双赢思维


让我们再从“双赢思维”角度来看。那么孩子的愿望和家长的愿望分别是:孩子是希望学东西有趣,可以有时间去玩儿,可以看电视,在可以休息,有些事情是希望他自己可以做得到的,希望家长帮助等等;那么家长呢?希望他能独立完成,养成好习惯,记住知识点等等。


这里的核心呢?就是要找到双方的共同点,即所谓的“爱”。特别强调的一个方法就是要学会情感表达。告诉孩子你的情感是什么,而且你看到了他内心的情感。看到了他的努力,然后处理好跟孩子的情绪。大家就不会互相大喊大叫啊,暴跳如雷,鸡飞狗叫了。


统合综效

最后我们来说一下“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就是把之前已经分析好的、找到的这些基本点,想一个办法把它实现出来。


这里我来讲一下讲书友Cherry的实例。她在孩子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开始教他写作业。她花了半个月的时间,给孩子一些小的奖励,比如说写完了可以去玩儿,可以奖励一杯奶茶,妈妈陪他去公园儿荡秋千等等。


经过半个月以后,孩子已经明白自己要坐在那里写作业了。


一天写完作业以后,他问妈妈“今天奖励是什么?”Cherry说:“那你觉得写作业是妈妈的作业还是你的作业?”孩子说:“那是我的作业。”

“那妈妈帮你做了你的事情,为什么妈妈要给你奖励呢?你是不是要奖励妈妈呢?”


孩子经过这样的一些沟通,以后逐渐了解了“原来这是我应该做的事情”。那他从那以后就开始自己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甚至长大以后还告诉妹妹“写作业是你的责任”,不需要爸妈爸爸旁边看着。


所以,我们要选择一个宽裕的时间跟孩子一起进行沟通,一起合作,找到这样的一个可以大家一起实行的方法。


这个实际上也是我们时间管理里边提到的“第二项限”。我们经常忙来忙去,忘了孩子、家人其实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要把第二象限的“跟孩子的沟通”找一个宽裕时间去做.


和孩子制定计划也是“以终为始”的锻炼,此过程将激发自我意识和参与感的培养。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孩子。我相信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找到自己的责任。找到自己的内驱力,最后自驱娃上线,家长真的就是不需要这么努力了陪孩子写作业了。


最后的话

最后我想强调:“真的不需要发愁”。


因为不好好写作业的孩子也可能成为学霸。在这里稍微吹嘘一下我自己,因为我就是小的时候写作业可能要写两、三个小时,但是我家里人并没有那么多的去责备我,而是给我了爱和支持,然后再加上我自己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走到了今天。


所以最后想跟大家讲:“妈妈不愁,相信你的孩子,你的爱和支持是他腾飞的翅膀!


作者 | Leo

Rose终身学习社群主创团成员,北大毕业,留美物理博士/博士后,现任职于美国前十工程学院,研究生/博士生导师,自然基金委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数百万美金项目首席科学家,六次去南极科考700天。业余时间在抖音、快手和Bilibili上做科普:中华在南极。


我是Rose,资深英语老师,高级教师资格证持有者,知乎专栏作者,Rose终身学习社群创始人,社群的使命愿景是:彼此点亮,共同成长!

#打开眼界# #育儿避坑指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作业   博士后   橡皮   焦虑   角度   思维   爸爸   家长   事情   习惯   妈妈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