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招人烦?1%怪孩子,99%怪你自己

前两天网上流传着一段高铁上的视频,给我看得鬼火冒。

三岁小朋友在高铁上吵闹尖叫、脚踹前座,家长熟视无睹,同车厢一位女生不堪其扰上前劝阻,没想到家长不仅不道歉,反而直接开摆

“我的孩子我管不好。”

“三岁小孩子听不懂道理!”

“没有法律限制我们不许嚷。”

“真有毛病你这辈子别生孩子了!生孩子也得被你带死了。”

孩子妈妈、奶奶轮番回怼火力全开,孩子爸爸阴阳怪气语带讥讽,高铁乘务员来了也毫不收敛。

他们在争吵中不断试图“占理”,反复强调孩子低龄以及自己对孩子有管教行为(只是没起到作用),来强行将孩子的吵闹和自己的无效管教合理化,认为他们应该得到理解和包容,给其他乘客都怼哑火了。

我感同身受的怒了。

如果为人父母有考试,此熊孩子的熊家长绝对是不及格那种。

有网友说这位熊妈是一名教师。其实不管是不是,至少能看出来她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就像她也会在争吵中骂女生“没有家教”,显然她自知这是很严重的指责,只是她没有意识到,这句话还是留给她自己比较合适。

我也相信那位熊爸不是不懂沟通的艺术。一句“你第一次坐高铁吗?第一次坐我原谅你”,何等嘲讽,也是将倒打一耙修到满级了吧?

至于如何让孩子在公众场合保持文明礼貌,我想,不用我们教,但凡高铁有条规定“喧哗扰民罚款五万”,这对家长一定能想出很多办法。

呃,不用五万,五百块应该就够了。

这个奇葩家庭的表现,让我想起亲戚家一个女孩。

她的父母都是八十年代的大学生,从事科研工作,在当时即便不说德高望重,至少是很体面的知识分子,经济条件优越。女孩自己也争气,是个学霸,一路顺利考研读博留校,外型也不错,高挑漂亮。

按理说这么优秀、无忧无虑的女孩子,整个人状态应该会很松弛,但我却总能从她的日常表现中感受到她的拧巴、紧绷

她曾经发过一条朋友圈:“身上汗都不擦干净就在早高峰挤地铁,真没家教,这种人就应该以寻衅滋事罪逮捕起来。”

我不知道那一天她是在地铁里遇到了什么事情,看到了什么人,但那句话里刻薄的优越感,我至今都印象深刻。

是的,她也喜欢用“没家教”去对别人品头论足,同时强调自己的良好家教,时常列举父母对自己的种种要求,包括社交礼仪、家规等,还会晒出一些学生对她的崇拜爱慕,或许这是她展示自己高素质的一种方式。

我不讨厌她,因为她本心不坏,而且据我所知,她的父母工作很忙,从她小时候起就没有跟她在一个城市生活,“经常打钱,有时说教,偶尔见面”,我想这大概是她无法知行合一的原因之一吧。

我有时也会有些心疼她,她听过太多道理,也用成绩向父母证明了自己的努力,她很想成为一个优雅的大家闺秀,很想受人欢迎,可没有人陪她去慢慢养成,没有人告诉她在自我感受与社会公德冲突时,自己应该选择什么。

于是便养成了如今的性格:我就是这样的,我这么有素质,有教养,所以一旦有人“冒犯”到我,那一定是他们没家教,错的都是别人。

正如那些强词夺理的熊家长一样,压根不觉得自己孩子熊。他们眼里的孩子,是全方位无死角的可爱,你们怎么会不喜欢这样的小孩子?那一定是你们有问题。

所以在别人提出意见时,第一反应就是对抗,孩子是否打扰到其他人不在他们考量范围之内,更不会有“道歉”这个选项。

他们理不直气也壮,不仅不羞愧,还能大声地责骂其他人“没有教养”。

高铁上的那个小男孩,大概率真的如他妈妈所言,听过很多听不懂的道理,可当父母本人的言行根本毫无示范作用的时候,我实在难以想象,孩子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所以在高铁车厢里吵架吵赢了又如何,给人家小姑娘怼得说不出话来又如何,输的却可能是孩子的一生。还在全国网友面前丢了人,值么?

遇到熊孩子和熊家长,你会怎么办?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忍一时风平浪静

还是会选择站出来硬刚?

至于硬刚能不能让对方知错,可能会,更可能不会,哈哈,不要期待。

因为但凡熊到让人忍无可忍的孩子和家长,排除无意识的状况,大概率是不会因为我们的抗议而知错就改的。

但不管能不能改变对方,起码,我拒绝把不文明行为带给自己的不适感带下车、带回家、带给家人和朋友,我拒绝情绪垃圾,它们就应该留在这些熊家长这里。

我不惯着你。你如果再这样,别人也不惯着你。

当然,这是在公共场合,如果身处存在安全隐患或没有他人旁观监督的偏僻环境,对方又明显行为过激、情绪失控,或者已经发生了某些侵害行为,切勿硬上,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可以选择报警并留存证据,事后寻求解决办法。

孤身走暗巷,我们不提倡。

更何况,熊家长也会看人下菜,他们没有那么无畏,当熊孩子行为不再是低成本无代价的时候,他们也怕。

曾有一次我遛狗回家,路过小区花园,看到一个妈妈带着孩子在玩。小孩子总是充满好奇心,喜欢招猫逗狗,于是我特意把狗牵紧,贴着路边走,尽量远离孩子。结果还是被那个孩子瞧见了,他拿起一块小石头就往我这边扔,想砸狗,我赶紧护到狗狗前面,对他说:“宝贝,不可以这样啊。”

我还特意叫了“宝贝”!

然后,我清清楚楚听到那个妈妈说:“路是给人走的,不是给狗走的!”

当时我有点儿懵,我想这是骂狗呢,还是骂我呢?你要是骂狗,狗也听不懂,你要是骂我,我冤不冤啊,我把狗牵得这么紧,一声没叫,离你还很远,是你孩子朝我扔石头啊,我我我……

我当时没有还嘴,压着心里的火,一声不吭走了过去。回到家队友问我怎么一脸不高兴,我把事情讲给他听,他马上牵着狗出去了,“小区那么多人遛狗,她骂得过来吗?我再去看看。”

我队友个子很高,有点儿肌肉,我还嘱咐他,你千万别跟人起冲突啊。

过了一会儿他回来了,说,“我就当着她面遛狗,来回遛,她小孩几次想来逗狗,她自己拦住了,但对我什么也没说。

好吧,还有两副面孔呢。

不是熊家长突然讲文明懂礼貌了,是你一米九二啊……

这个事儿就瞬间从气愤变得搞笑了。

还有一些特殊情况,没有道理可讲的,比如,没有家长在身边的熊孩子

我遇到过。

有一天晚上,我带儿子路过小区游乐场,看见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自己在玩,儿子问我,妈妈,我可以跟那个姐姐玩一会儿吧?我同意了。

儿子跟女孩打招呼,女孩表示愿意一起玩,她问我能不能带我儿子去别的地方玩,我拒绝了。

然后他们玩滑滑梯,我在滑梯下面眼睁睁看着那个女孩把我家孩子推了下来,额头重重撞在栏杆上。

我没办法形容当时的心情,小女孩的举动非常突然,我就在跟前,但是什么都来不及做。我去抱儿子的时候,手都是抖的

儿子哭得很伤心,我检查了一下没有伤口,就问那个女孩,你爸爸妈妈呢?她不回答,我又问了游乐场周边的两个人,也都不是她的家长。

我又问女孩,你家住几号楼?她仍然不回答,我只好说,你推弟弟是不对的,你要道歉。她不理我,也不慌张,也不离开,继续一趟一趟滑着滑梯。

我担心孩子摔到头会有问题,需要带他去医院检查,不能一直耗着,只能先走。

检查结果没事儿,但那个晚上一直观察孩子的睡眠情况,好几天心都悬着。

后来我在业主群说这个事情,才知道有好几个邻居的孩子都被这个女孩打过。她刚开始会很有礼貌,但一不留神就会伤人,意图不明

小女孩能有什么力气呢,一般出不了什么大岔子,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我们都很少见到她和父母或爷爷奶奶在一块儿,毫无疑问,监护人长期缺位

至于这个家庭背后有什么隐情,孩子是留守儿童还是怎样,我关心不过来。只是回想当时的情况,似乎也想不到更好的方法,也只好自我反省,加强防范。(想到她一开始要带我娃去别处玩,细思恐极……)

我不奢求自己完美处理好每一次冲突,但不管哪种情况,我也都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要给孩子一个交待,不管他是受到侵害,还是仅仅在旁观。

这也是为什么面对把我家孩子推下滑梯的小女孩,我虽然不是她的监护人,但依然给出了要她道歉的严肃态度。因为如果作为家长的我也无视、默许破坏规则的行为发生,那么我们在自己孩子眼里,也会变成知行背离的两幅面孔,我们之前和之后对孩子的规则教育,或许都将使他们产生思维和心理上的混乱、质疑。

不文明行为是对孩子秩序感的损害,而秩序感是安全感的重要部分。保障秩序的存在,才能让孩子对他人产生信任和尊重,继而形成规则意识和契约意识,不必浪费宝贵的成长时间,去对抗无序带来的恐惧。

故事里会有大灰狼,也会有猎人,就让我们这些正常家长来做猎人,对抗“大灰狼”。

不仅保护孩子的安全,也守护孩子的秩序。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位小天使

坐标黑龙江哈尔滨。这位宝宝坐高铁也喜欢哭闹,妈妈宫女士便给了她一包湿巾,这下宝宝不仅有事做了,甚至有了“使命感”,只见她从开车至到站一直在擦车厢,全程安静还帮忙做了清洁。

宫女士说,视频是宝宝一岁多时记录的,现在宝宝三岁了,出行坐公共交通时也经常坐不住爱闹腾,自己和丈夫都社恐,害怕影响到别人,就想办法让宝宝有事可干来转移注意力,挺有效果的,一直用到了现在。

你看,熊孩子和小天使往往只有一线之隔,就看当家长的是什么人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孩子   滑梯   家教   秩序   儿子   家长   父母   妈妈   宝宝   女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