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角度来看,冻死和热死,哪一种更好受一些?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地球未来可能会变成一颗高温星球,表层的温度将不再适合人类居住。

地球变“火球”

也有研究表明,未来地球会被冰雪覆盖,温度低至零下一百多摄氏度。

等待人类的可能只有极端的高温或者低温环境,这个时候有人会好奇,从科学角度看,冻死和热死,哪个更好受一些?

强大的人类

人是一种恒温动物,本身的温度保持在36 到37 之间,不过人类的适应能力很强,即使是在零下几十度的环境,也能够生存下去。

比如,生活在北极圈附近的因纽特人,已经在严寒当中存在了千年的时间,不仅没有灭绝,反而形成了独特的北极文化

生活在严寒中的因纽特人

因纽特人依靠冰雪堆积的房屋规避严寒,捕猎麋鹿等动物的皮毛进行保暖,夏季储存食物供给冬季使用,为了适应寒冷的环境,因纽特人想尽了一切办法。

除开因纽特人聪明的头脑之外,人类自身对温度的调控,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身处寒冷环境当中,身体会吸收一切热量保证核心的温度达到36摄氏度左右。

身处炎热环境的时候,身体又会通过各种方式释放热量,来降低体温。

人体各部位的温度

当然,要是外界的温度过高或者过低的话,身体对温度的调控自然也就微乎其微

那么身处于超高温环境或者是超低温的环境下,人体是如何变化的呢?

身处高温

当环境当中的温度超过40 的时候,身体就会接收到过热的信号,并及时将这种信息散播到各个器官当中,对温度进行调控。

其中皮肤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皮肤通过大量的汗液蒸发来带走体内过高的温度,在温度不高于体温5 到10 的情况下,这种调节的效果还是很明显。

持续冒出的汗液在带走温度的同时,还会带走身体当中的水分,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补给,很快就会出现脱水现象。

这个时候人体出现口干、头晕、四肢乏力等现象,严重的情况会导致心跳速率加快,出现幻觉、昏迷等现象。

可别不把高温当回事

随着温度的升高,外界的温度已经远远超出了身体所能调控的温度时,体内的调节系统逐渐失控,伴随有体温的明显上升,汗液腺功能失常。

人类在这个阶段会还会感觉肿胀,自己好像是一只被装满热气的气球。

高温天气,谨防中暑

这种温度最终会传递到人类的头部,致使头部神经受到损伤,当脑内组织蛋白大量的分解之后,影响神经中枢的调节功能。

大脑对外界信息的判断可能无法传递,人类的身体甚至会因为接收不到大脑传递的信息,而“感觉”不到热。

大脑是人体的“中央处理器”

感觉不到不代表不存在,高温身体的损害不会消减,而且还会愈演愈烈。

之后,在人体中的一些器官组织开始停止工作,体内的血液循环也因此无法扩散到全身,导致死亡。

这种热死的过程将会是漫长且痛苦的,人类甚至能够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生命正在衰减。

那种感觉,简直是让人生不如死。

热死的过程痛苦而恐怖

如果一下子将人类放在一个1000 以上的高温环境,死亡将会来得无比迅速,也就没有痛不痛苦的说法了。

曾有人做过人体抗高温试验,结果表明人类在100 的环境当中,只能待上半个小时。

当然,试验的场所是在一个特制的温度房内,如果是在水中,活跃的水分子运动能够温度迅速传递到人体内,以至于用不了多久,就会“熟透”

沸水

相比较而言,冷死又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

低温严寒

比起高温,人类能够承受的低温范围要小得多,在不借助外界条件下,普通人类所能承受的极限低温是0 。

低于种温度,人类如果赤裸着身子没有任何保暖措施,血液循环很快就会变得不通畅,同时体内细胞活跃程度逐渐减弱。

在宇宙当中,低温和高温数值的范围也极其的不公平,最高温度是在宇宙大爆炸时期,瞬间产生的温度能够达到万亿亿摄氏度。

宇宙大爆炸产生所有物质

但是理论上,宇宙当中的最低温度却只有273.15 ,被称作是绝对零度,没有比绝对零度更低的温度存在。

这是因为处于绝对零度当中的分子不再运动,没有动能,内能达到了最小值。

宇宙当中目前人类所认知的最低温度只有零下272摄氏度,绝对零度也只能处于理论值当中。

回到话题,面对低温,人类被“冻死”的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

或许感受死亡来临更恐怖

人的冻死就是身体当中热量损失的过程,直到人体的核心温度无法维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作,死亡才会如约而至。

最开始的时候,人体的部位会出现“冻伤”的现象,这是血液循环不通畅导致的。

与高温不同的是,人类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为身体提高热量,比如做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

通过肌肉运动来调动全身的细胞的活跃,让细胞们在低温环境下依旧保持“清醒”。

不过,运动产生的热量毕竟有限,当温度持续下降的时候,运动的作用也变得很小。

身体的某些部位开始慢慢失去知觉,心跳频率也逐渐降低。

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处于这种状态下的人们会感觉自己的身体慢慢“变热”

并不是自己的身体真的产生了热量,而是人类温度调节中枢紊乱,导致传递到大脑的信号错误。

这个时候大脑运转也变得不再灵活,接收的信号随便反馈给身体部位,简单来说,就是一种错觉

出现了错觉,也就意味着人类离鬼门关不远了,同样是身体器官停止运作之后,人类的生命体征也逐渐消失。

值得一提的是,人类出现低温的状态,并不一定要身处低温环境才会出现。

比如当人们在春秋季节淋了雨水,没有及时换上干燥的衣服,身体的雨水蒸发就会带走身体大多数的热量,然后出现失温症。

失温症

在新闻报道当中,甚至有的人在夏季的时候,也会出现低温症,其原因就是没能及时处理身上的水分

所以淋雨一时爽,雨后“火葬场”的调侃,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究竟热死好受些还是冻死好受些

综合对比来看,无论是冻死还是热死,都是相当痛苦的过程,但非要从当中选一个的话,相信冻死的过程相对来说会好受一些

毕竟在冻死的过程当中不用承受水分流失的痛苦,要知道水是生命之源,缺水的痛苦可能凌驾于寒冷之上。

而且在冻僵失去知觉之后,也没有那么多痛苦。

从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如今冻死的案例已经少之又少,但是在古代,贫困百姓冻死已经是屡见不鲜。

很多平民因为没有能力购买保暖工具,在冬天的寒夜,往往是“一觉长眠”,没有太多痛苦的过程。

热死则不同,人类会在睡梦当中挣扎着醒来,经受“地狱烈火”一般的煎熬。

从这方面来看,再次证明了冻死相比较之下的“舒适度”

冻死不会让人变得面目全非

在现实生活当中,绝对多数人都不会与热死或者冷死有所接触,与其考虑这些缥缈的东西,不如活在当下

认识到自己的身体的重要性,无论身处何处,都要注意保暖散热,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长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绝对零度   好受   低温   热量   高温   温度   角度   人类   人体   身体   过程   环境   科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