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逐消费市场,国产AR眼镜的关键一战

作者 | 山竹

出品 | 锌产业

2021年12月14日,当刘畅戴着酷似《龙珠》里战斗力探测器的AR眼镜站在发布会现场演讲台上时,很多人都表示难以置信,这就是OPPO面向消费市场发布的首款AR眼镜。

尽管产品发布略显匆忙,功能相对单一,就连硬件方案也简化成了单色、单目的AR方案,但依然能够看得出手机巨头进军AR产业的决心。

不过,就像真正将VR一体机推广起来的不是Google、三星等科技巨头,而是被Meta收购的Oculus一样,真正让国内消费者开始相信AR眼镜的并不是出现在PPT上的小米智能眼镜和转年对外发售的OPPO Air Glass,而是国内另外几家AR创业团队在此前后发布的产品。

与此同时,国内AR创业团队的第一次正面交锋也于2022年正式开启。

01 重回消费赛道

2021年,一大批消费级AR产品陆续被提上日程,国产消费AR市场一时仿若进入春天。

这一年,Rokid发布了名为Rokid Air的AR眼镜,有别于此前面向企业级市场推出的Rokid Glass,Rokid Air是这家成立8年的创业团队首次面向消费市场发布的AR眼镜。

这一年,酷派AR事业部分拆独立,第一款消费级AR眼镜INMO Air于7月面世。

同样是在这一年,由TCL电子孵化的AR团队雷鸟创新在10月正式成立,成立不久便对外公布了业内首款双目全彩Micro LED光波导AR眼镜产品计划。

一个成立多年的AR创业团队,两个由科技公司业务分拆而来的AR“新势力”,外加另外一个等待时机的AR行业“老玩家”Nreal,组成了接下来一年里影响国产消费AR市场的主要力量。

实际上,早在上一波AR/VR创业热潮兴起时,Google Glass、HoloLens、Magic Leap就曾带来过一波AR热潮,只不过由于技术上的局限性,当时为数不多走下PPT的AR创业团队或陷入窘境,或被迫转向企业级市场。

就连曾经红极一时的Magic Leap,也不得不在2019年年底官宣发布企业套件,转向企业级市场。

不得不说,创业这件事儿多少还是需要一些运气,也就是在Magic Leap艰难转向To B市场的这一年,随着Oculus Quest VR一体机出货量破千万台,以及光学方案、交互方案、算力算法的经年演进,国内消费级AR市场开始出现新的契机。

2021年,国内消费级AR产品陆续面世,2022年,国内消费级AR市场迎来第一个“量产年”。

02 AR眼镜的局限和潜力

2022年,BirdBath光学方案的成熟,Micro OLED显示方案的商用,为消费级AR眼镜带来了福音。

这一年,国内涌现出的诸多消费级AR眼镜普遍将价位定到了3000元以下,相对于此前动辄万元的明星设备,这样的价位让AR眼镜在国内开始有了一定的市场空间。

一份来自Wellsenn XR的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AR市场出货量达3万台,其中Rokid消费级AR眼镜出货量超6000台,雷鸟和影目出货量均在4000台左右。

从应用方面来看,2022年前后发布的AR眼镜均针对影音、办公、游戏等诸多场景进行了相应的开发,不过,真正被消费者广泛使用的,仍是消息提醒和巨幕观影两个功能。

针对消息提醒,Google在今年I/O大会再次展示了自己的AR眼镜,一款带有超过24国语言实时翻译功能的AR眼镜,这款AR眼镜一经发布,一时引起不少热议。

实际上,这一功能早在2021年就出现在了OPPO发布的OPPO Air Glass上,而小米此前预告的智能眼镜和影目的INMO Air则是将另一个功能——导航功能加入到了AR眼镜中。

就观影功能而言,雷鸟Air支持等效 4米距离140英寸大屏观影体验,刚刚本周发布的Nreal Air支持4米距离130英寸大屏观影体验,与此同时,二者还分别与爱奇艺进行了内容适配。

便携的巨幕观影已经成为如今消费级AR眼镜进行市场普及的一个不可多得的利器。

正是凭借这样的观影体验,仅仅发售4个月,雷鸟Air就已经跻身国内消费者AR产品第一梯队,根据京东平台发布的 618 销售战报,雷鸟 Air 拿下了京东智能生活店铺成交额TOP1、AR眼镜热销商家榜TOP 1 等多项第一。

一方面是消费功能的体验升级,另一方面是资本市场的看好。

就今年AR/VR行业融资情况来看,据VR陀螺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全球AR/VR产业融资并购规模总额为312.6亿元,包括国内市场在内的整个AR/VR产业已经回暖。

尽管如此,不得不承认的是,AR行业,尤其消费级AR产业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

当下的AR眼镜,除了没有足够丰富的内容生态作为支撑外,在体积、功耗、功能仍难以摆脱「Air」这一标签,尤其面临一体式设计难以兼顾轻薄、续航,分体式设计备受连接线困扰的局面。

而针对办公、游戏场景,当下的AR眼镜仍需要联动上下游产业继续打磨、改进,这也是未来消费级AR市场爆发的一个潜在空间。

03 国产AR眼镜的关键一战

就当下国内消费级AR产业来看,经过上半年一轮产品集中发布、推广后,整个市场格局已经相对明朗,雷鸟、Rokid、INMO无论是从出货量上来看,还是从品牌认知度上来看,都已经成了这波消费级AR热潮的最大赢家。

不过,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作为一个市场潜力远高于VR的一个前沿科技产业,就在国内这一代消费级AR眼镜相继发布后,整个产业也开始躁动起来。

一方面,腾讯确认成立XR部门,亲自躬身下场做XR,另一方面,爱奇艺先后与Nreal、雷鸟进行合作,面向AR领域推出定制版AR应用。

同样躁动的,还有智能汽车领域。本周一,雷鸟创新联手理想汽车官宣双方达成合作,雷鸟Air 作为理想 L9 官方配件上线理想商城。一天后,周二,Nreal的国内发布会上,徐驰便宣布Nreal Air将在9月初上线蔚来车商城,可以通过车载连接蔚来ES7汽车。

为什么雷鸟和Nreal不约而同选择了牵手车厂?

对于汽车厂商而言,智能座舱已经开始成为汽车厂商一个肉眼可见的新高地,能够带来巨幕观影体验的AR眼镜也就天然成了智能座舱一个颇为契合的配件产品。

对于AR厂商而言,车载座舱配备的高算力芯片和大电源可以代替手机作为仍以分体式设计的AR眼镜外接终端,车载密闭空间和高端音箱也为AR眼镜巨幕观影提供了假象剧场和超级音效。

车载AR作为消费级AR一个深度定制场景,注定将是接下来该领域一个竞争颇为胶着的拓展场景。

此外,雷鸟、Rokid等AR团队仍在研发中的、更贴近真实眼镜形态的AR/MR眼镜样机也已经在各类展会上进行过多次展示,相关产品紧锣密鼓筹备中。

随着本周Nreal Air国行版发布,国内消费级AR产业格局初定。

进一步拓展AR眼镜应用场景,打造更完备的应用生态,尽快推动AR眼镜走向更轻薄、更贴近真实眼镜……,下半年,AR厂商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而接下来,也将迎来国产消费级AR眼镜之间的关键一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眼镜   雷鸟   出货量   团队   关键   功能   智能   产业   国内   市场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