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让张忠谋头疼的人物,74岁高龄再度牵头中国半导体顶尖项目

曾让张忠谋头疼的人物,再度牵头中国半导体顶尖项目!

一提到中国半导体产业,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中芯国际,作为国内最先进的芯片代工厂,三年前就拥有了量产14nm芯片的能力,可惜受限于无法获取EUV光刻机,无法实现再一步的提升。

而这家企业的创始人正是张汝京,曾经也是张忠谋的左膀右臂,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出来单干成立了世大半导体,一度在地位上和台积电平起平坐,最终被张忠谋利用资本给收购了。

但张汝京并没有放弃,奔赴大陆成立了中芯,彼时的张忠谋害怕重蹈覆辙,并没有打算放过他,为了保住这家企业,张汝京只好离开,好在随后又迎来了梁孟松,成功跻身了全球十大半导体厂商行列。

就是这么一个让张忠谋头疼的人物,直接帮助中国半导体走上了正轨,如今已经74岁高龄的他,仍然在发挥着余热,不断在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国内实现更多的技术突破。

根据最新的消息,这一次张汝京又制定了一个投资计划,总金额达到了30亿元,将会致力于芯片光罩项目的突破,这项技术对国产芯片又能带来什么改变呢?后续有着什么样的规划呢?

张汝京再次领衔顶尖项目

造芯可以说是最复杂的工业环节,需要顶尖设备、技术、材料等等协作配合,光刻机将芯片线路曝光在涂有光刻胶的材料晶圆上,利用表面上附着的光敏材料,让芯片电路图得以显现,在经由刻蚀机完成最终的复刻过程。

而这也只是一个大致的造芯原理,实际过程中所需要的步骤,远比想象的要复杂,而光刻机在进行类似照相机的曝光工序中,就需要用到光罩了,通俗来讲就是光掩膜版,缺少了这个关键材料,是无法完成显影的,简单点来理解的话,可以参照照相机的成像过程。

光罩材料目前需要大量依赖进口,这也是张汝京启动项目研发的目的,近期在浙江的嘉兴科技城,张汝京领衔的光罩产业链项目正式签约,总投资金额达到了30亿,将由立恩半导体科技主导推进。

作为芯片制造前端的原材料,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光刻机和刻蚀机,也是缺一不可的存在,当然光刻机有DUV和EUV之分,自然光罩材料也有区分用于先进和成熟工艺的。

而目前唯一能够制造EUV光罩材料的,是一家名为Lasertec Corp的日企,由ASML直接和其展开合作,两家企业的合作,也进一步加剧了EUV光刻机领域的垄断地位,国内想要打破垄断是需要耗费精力的。

张汝京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想必大家对项目的牵头人张汝京,肯定是非常的好奇的,这个作为光罩产业的负责人,究竟有着一个怎样传奇的人生呢?

张汝京曾经在半导体的发明者德州仪器,工作了将近20年的时间,彼时张忠谋已经是这家企业的资深副总裁了,张汝京在这家企业内初露锋芒,可以说是他的左膀右臂。

后来张忠谋离职来到了台湾省成立了台积电,并且一路将其带到了半导体领域的最高位置,随后张汝京也离职成立了世大半导体,在竞争力上大有赶超台积电的势头,但张忠谋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强行收购了世大半导体,之后兜兜转转又成立了多家企业,都无法摆脱这个阴影。

这也为张汝京的“中国芯”埋下了种子,在2000年的时候,其回到了大陆,创办了中芯国际,再次被张忠谋给盯上了,深知其能力有多强,害怕重蹈当初世大半导体的覆辙,以专利纠纷为借口逼走了张汝京,才得以让中芯全身而退,才有了如今的地位。

在离开中芯之后,张汝京依然不服输,先后创立了多家半导体企业,但都未能再次创造奇迹,直到2022年再次传来了准确消息,其加入了积塔半导体担任执行董事,原本以为这将是他的终点。

但这一次又出现在了立恩半导体的项目签约现场,并且是一技术领头人的身份出现,显然属于这个74岁老人的征途并没有结束,在当下多变的半导体产业局势下,怀揣着对“中国芯”的纯粹,必将掀起又一波的风浪。

对于目前的中国芯片产业而言,虽然短期之内不能完成全场产业链技术突破,但每突破一项核心技术,就意味着我们多了一份希望,74岁的老人还在坚持,我们有什么理由放弃呢?对此你们是怎么看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半导体   中国   光刻   左膀右臂   项目   高龄   导体   芯片   人物   材料   技术   企业   张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