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变老的路上,舍弃这几样东西

当一个人的年纪越来越大,看淡看透的事情也就越来越多。

此前的一些执念,也渐渐开始烟消云散。

在变老的路上,学会舍弃,是一种智慧,也是一场修行。

01

舍弃“虚名”,才能宠辱不惊。

陶渊明辞官弃职,居住在一个宁静的村庄,因此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自如。

周敦颐拒绝官场腐败,才有了“出淤泥而不染”的千古佳话。

王冕淡泊名利,留给了后人“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美谈。

古往今来,人越是活到了一定的岁数,越是不愿为“虚名”所累。那些遵从内心指引的人,不乏“离经叛道”,不乏“惊世骇俗”之举动,但他们才不在乎他人的眼光和评价呢。

如同我们身边,那个才华横溢,却一直未能得到提拔任用的“边缘人”,在领导的一再挽留中,决绝地提出了辞职。从此,做自己擅长的事,做自己喜爱的事,收入虽然不再固定,但拼实力去闯荡、去打拼,人生又是一个崭新的境界。

如同一些从“高位”上卸任的人,他们回到乡下老家,整理好宅院,又成了最普通的“村民”,他们“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他们“拄杖无时夜叩门”。心无旁骛地过好每一天,一如从前,那个纯情少年。

在变老的路上,学会舍弃“虚名”吧。在单位,不被重视又何妨,做个有实力的边缘人,对于手头工作信手拈来,将节省出来的时间,用来发展兴趣爱好,或者开展工作创新,那种能够轻松驾驭工作的感觉,不正是多年来一直渴求的吗?

如同出演一幕戏剧,当灯光亮起,就得展现剧情所需要的表情,说剧本设定的台词,哪怕自己已经麻木,哪怕自己“口是心非”,也必须坚持到谢幕的那一刻。

舍弃“虚名”,才能率性而为,才能宠辱不惊,才能如释重负。

02

舍弃“贪念”,才能乐享当下。

人生的欲望,总是无穷无尽的。

《千与千寻》中的无脸男,是一只小妖怪,他总是形单影只,没有人在乎他,也没有人能看见他,只有千寻跟他打招呼。

为了讨好大家,无脸男不断地吐出金子,可大家看到的也只是金子而已。无脸男气愤之余,吞食了好多人,成了欲望的集合体,成为了一个更加令人恐惧的怪物。

好在,后来,在千寻的帮助下,无脸男吃了河神给的药丸,吐出了那些吃掉的人,也重新找回了自己的价值。

“无脸男”是值得同情和帮助的。

其实,我们身上,何尝不是有着“无脸男”的身影呢。都是不受关注的“小人物”,不被重视的“工具人”,为了获得他人的青睐和关注,我们总是穷尽一切,想要博人眼球,想要获得梦寐以求的一切。

在变老的路上,学会舍弃“贪念”,就是要告诫自己,要准确定位自己,“有多大的能力,穿多大的鞋”。

如果,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只能从最底层、最脏、最苦、最累的事情干起,那就踏踏实实地干吧。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总有回报。

就像小时候,跟着妈妈去街上卖菜,赚几分钱,一毛钱,也满是欢喜。当妈妈把钞票装进薄膜袋子,一层一层折叠好,再放入衣兜里时,心中便有满满的踏实感和幸福感。

妈妈一年又一年地种菜、卖菜,维持着家里的开销用度,从未离开过这个老本行,但也一直紧随市场需求,栽种一些新品种,以实现“热销”。

舍弃贪念,不是舍弃“跳起来摘桃子”的奋斗,而是不好高骛远,不贪大求全。一点点夯实基础,总会越来越好!

03

舍弃“攀比”,才能知足常乐。

一位作家说“窗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这是多么深刻的领悟啊。

我们总是不快乐,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拥有的太少,而是与别人相比,显得不足。

于是,再多的钱财,再温暖的情感,都无法让人感知到幸福和快乐。

孔子最喜欢的学生是颜回,他如此评价:“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也。”

面对生活的窘境,颜回内心是淡定从容的,依旧欢喜着那些值得欢喜的事,而并不因为穷困而阻拦自己快乐。

当然,谁都不愿意过那种穷困潦倒的日子,我们需要的是一种乐观的精神,即便生活给予我们种种考验,依旧能够笑对人生。

更不要将自己的不足,与他人的长处进行对比;也不要因为他人的一次炫耀,或者故意挑衅,就迫不及待地掏空所有积蓄,想要证明一次,自己也可以过得“很好”。

04

结束语:

在变老的路上,做一个睿智的人吧。

再也不需要通过他人来证明自己的对错、成败、优劣。学会舍弃那些困扰自己的想法、做法和活法,日子才会一天天变得轻松、自如。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周敦颐   装进   路上   宠辱不惊   虚名   金子   自如   东西   妈妈   人生   快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