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也有“天气”吗?中国已经监测11年了,全靠“子午工程”

下周,美国的阿尔忒弥斯一号就要发射了,除了测试猎户座和SLS火箭以外,它还会带一个用于研究太阳粒子的气象站卫星上去,太空中有什么气象需要监测呢?

这里我们说的监测,主要针对朝向地球的太阳辐射冲击,也被叫做太阳风;太阳还会喷射出轰击地球的能量粒子,某种情况下,这些粒子会以非常强的爆发力爆发,这时候我们称其为太阳耀斑。

我们平时所见的美轮美奂的极光,就是由这种太阳活动引发的,但当这种活动过于强烈时,可能就会严重破坏我们的无线电通信、卫星、电网,甚至暴露在太阳辐射风险中的航天员也会有危险。如果能提前得知这类活动的发生,我们就可以及时应对了。

阿尔忒弥斯一号这次带上去的卫星,就是发挥这个作用的,它将加深科学家对驱动太空天气因素的了解。不过美国有相关领域专家表示,现在太空气象卫星的数量还是太少了,好比用几个气象站就想了解整个太平洋的天气,最好是能放20个卫星在不同的轨道上,三维地了解太空环境。

类似的太空气象预报想法,中国其实早在20多年前就有了。1995年,中科院、中国地震局等等部门正式提出了这个设想的雏形。其实“子午工程”是个简称,它的全名叫东半球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子午链,虽然听起来复杂,但其实就是预想利用东半球120度子午线附近,以及沿北纬30度附近的15个综合性观测台站组成,意在提高空间环境监测能力。

设想提出2年后,该项目正式建项;2008年正式动工,用了3年时间,和不到1.7亿元的投资,完成了子午工程第一期。

该项目的总工程师说,他们通过子午工程第一次观测到了空间天气事件从低纬向高纬传播的新现象。除此之外,子午工程一期还首次发现了热层中的钠层、首次观测到我国上空空间环境对太阳风暴的大范围响应和传播。这都是子午工程中的原创性成果,是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

子午工程二期还被列为“十三五”时期优先启动的十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NASA针对二期是这么描述的,“中国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阵列,用以研究太阳”。二期准备升级改造31个台站的观测室和配套设施,建成后,其综合性和覆盖范围将冲击世界最强的桂冠,但“独乐乐”不是我们一贯的风格,我们好,大家也好才是真的好。

所以国际空间天气子午圈计划也已经提上日程了,据中科院消息,该计划的总部大楼就设立在北京怀柔,而且已经竣工了。这与其他项目不同,是由中国科学家率先想出创意并且实现的,该项目以后将会以中国科学家为主导,有利于大幅度提升中国在日地关系这一领域的国际地位,更快地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

太空探索成果与人类社会进步密切相关,并不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工程,反而是可能深远影响人类社会前进速度的技术。比如现在如果所有卫星全部瘫痪,那么人类社会也会直接陷入无法正常运作的状态,科研都是有价值的,着眼未来才能走得更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子午   中国   太空   东半球   天气   气象站   工程   粒子   太阳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