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节气,6招护娃远离秋燥

大河健康报记者 张保富
处暑至,暑气止,秋渐浓。
处暑,不是“处于暑气之中”,而是“出暑”的意思。"处"有停止、终止和躲藏的意思,代表着炎热夏季的结束,也意味着秋意渐浓,凉意渐生。
近期抵抗力弱的宝宝们该注意哪些健康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处暑气候干燥 宝宝易受燥

8月23日,秋高气爽,从这一天开始,我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结束。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治未病科主任时明伟介绍,我国将处暑大体上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通俗来说就是,一候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二候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三候农作物成熟。

“处暑至,暑气止,像是秋天的一双手,扼住了暑气的喉咙。暑气落荒而逃,遁入草木山林,于黑暗无声处枯萎。”时明伟表示,处暑后气温开始走低,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
进入9月后,北方雷暴活动逐渐减少,华南、西南和华西地区雷暴活动仍较多。
河南省儿童医院疾病预防控制科副科长孙忠源说,处暑后,身体娇弱的儿童要尤其注意呼吸道感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养生应注意滋阴润燥,养护肺气。增强儿童的机体免疫力尤为重要。
秋季气候干燥,常常使人感到鼻、咽干燥不适。宝宝身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出现口干咽燥、咳嗽少痰、胃肠不适等各种秋燥病症。

宝宝远离秋燥六个妙招

孙忠源提醒新手宝妈,处暑之后宝宝或会出现以下6大秋燥表现,遇到这种情况不用着急,可采用相应方法妥善处理。
孩子要限制甜食防痒症
1-3岁的宝宝皮肤内水分主要存在于真皮层,皮肤把水分提供给肌体,以补充血液循环的需要。
处暑天这些孩子的皮肤容易因缺水而干燥、瘙痒。宝妈可以限制孩子糖和甜食等类食品的摄入,注意补充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勤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证宝宝有充足的睡眠增强机体抵抗力。
宝贝们要早睡早起,适当运动,可选择阳光不是太炽热的早晨或黄昏时进行户外运动,增强抵抗力。
呼吸湿润空气防鼻衄
当空气干燥时,小宝宝的鼻腔内的血管非常浅表加上鼻粘膜由于缺乏调节湿润的能力,很容易鼻出血。
宝宝房间可用加湿器等措施湿润空气,适量补充些维生素C等。
如果孩子鼻子流血了,要让他们马上坐下或者躺下,父母可用拇指和食指压住孩子鼻翼两侧,待几分钟后,轻轻松开手指,鼻血大多就可以止住了。
如果流鼻血比较严重或出现频繁,应立即去医院处理。
孩子穿柔软衣服防皮炎
每到季节更替时,过敏体质的宝宝特别容易患上各种皮炎。
处在婴儿期的宝宝,常会在前额、面颊部位出现红斑、小丘疹,他们会因痒而抓破皮肤,形成渗液,反反复复、时轻时重。
这时宝妈们应用为宝宝们准备柔软、宽大、洁净的衣服,它是防治皮炎的一种重要措施。
天气转凉,尽量不要让宝宝过早穿多丝毛制品,也不要穿得过暖,以免加重痒感;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们要注意饮食,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少食辛辣防鼻炎
如果宝宝宝宝出现连着打几个甚至十几个喷嚏,同时还一个劲地揉眼睛、流眼泪且结膜充血,鼻道堵塞、流淌清水样鼻涕,咽喉部位感到干痒,很可能是患了过敏性鼻炎。
这种季节性疾病,通常是由悬浮在空气中的过敏性物质引起。该病春秋季节好发,家长要引导孩子适当锻炼身体,调节饮食,减少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并正确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膳食平衡防炎症
如果孩子出现口角潮红、起疱、皲裂、糜烂、结痂、嘴角易出血等症状,要注意孩子可能患上了口角炎,即俗称的“烂嘴角”。
孩子要注意膳食平衡,加强营养补给,多吃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肉、禽蛋、牛奶、豆制品、胡萝卜、水果和新鲜绿叶蔬菜等。
家长要注意保护好孩子的面部皮肤和口唇的清洁卫生,进食后及时擦嘴,不要让孩子用舌头去舔唇和口角或者撕嘴唇上的干皮,要少吃零食,不要吮手指。
多喝白开水防便秘
宝宝在夏天一般食欲较差,到了秋天,各种美味能让宝宝的胃口大开。
但富含营养的高蛋白食物吃多了会使宝宝的胃肠负担明显加重,容易出现口臭、便秘等现象。
家长要每天给宝宝注意补充水分。食用酸奶、胡萝卜、苹果、香蕉、玉米、红薯等食物,也都有助于在秋季协助1岁以上的宝宝轻松排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处暑   雷暴   暑气   节气   皮炎   辛辣   干燥   食物   皮肤   宝宝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