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赵普:2015年离开央视,选择回乡创业,后来大获成功

2015年11月1日晚,央视一套综合频道《晚间新闻》栏目的尾声,新闻主播赵普用他看似标志性的结束语跟观众作别:“赵普在北京,祝您平安!”

为什么说是“看似”呢?因为这句结束语跟往常不太一样。往常的节目,赵普的告别语都是:“赵普在北京祝您晚安”。

从“晚安”到“平安”,一字之差却有着天壤之别,似乎在预示着什么。

这不是偶然的。几天后,就传出了赵普从央视离职的消息。

赵普

熟悉央视新闻频道的观众朋友都知道,赵普是一位外形俊朗帅气、主持风格十分稳重的主持人,多年来活跃在在央视各个时间段的新闻节目里,深受观众的喜爱。

作为全国最大的电视台,没有比央视更大的舞台了,赵普为什么要从央视离职呢?难道这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

而离职后的赵普,回到家乡安徽,从给老乡带货干起,创业获得了成功,成为从央视离职的主播当中较为成功的一位。

他的创业之路,又有什么秘诀?

赵普

一名“不走寻常路”的优秀主播养成记

好男儿就是要当兵,赵普就曾经是部队子弟兵的一员。

赵普1971年出生在安徽省黄山市,16岁那年应征入伍,来到北京某后勤部队成为一名士兵。军旅生涯这几年对赵普而言至关重要,让他对于社会发展的方向有了属于自己的思考。

退役后,他回到家乡安徽,在省体育馆任职,先后任职人事科、办公室等部门。

而形象出众的他一直在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1994年他应聘了合肥人民广播电台以及安徽省气象台的主持人,均成功入围。

当时的赵普还并不是一位专业的播音主持人,为了能让自己快速上手,赵普报名参加了北京广播学院的专业学习,系统地掌握了播音主持的相关知识。

赵普当兵时

北京广播学院就是后来的中国传媒大学(2004年更名改制),赵普通过系统的学习,认为自己非常适合做一名播音员、主持人,于是主动报考了北京广播学院,并于1995年成功如愿考上。

经过了两年的专业学习,赵普毕业后进入了北京电视台工作。在此期间,他还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以及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硕士学位。

后来他曾经多次客串影视剧,都是当初打下的功底,这也为日后他离开央视转行创业奠定了基础。

当然,那时的赵普还是一名年轻的主持人,他的主战场还是新闻传媒。从北广毕业后,赵普成为了一名正式主持人,在北京电视台、安徽卫视等都工作过,还曾获得过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多个专业奖项。

赵普

不过,不同于其他主持人的是,赵普一直都在致力于尝试新的电视节目制作方式。他曾经参与创办过《智慧接触》《金色时光》(北京电视台)。

以及《金色时光》节目组创办的记录传统手艺人的纪录片《传人》(北京电视台),他本人则担任该纪录片的制片人和导演。

由此可见,赵普从来都不只满足于扮演某一个角色,而是为自己的每一段经历都要注入思想和文化内涵。

正是这样的一种精神,让他在不断思索电视节目发展方向的同时,拓宽了个人的眼界。加上他本人的专业能力一流。

于是在2006年的时候,他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魅力新搭档的评选活动,获得了比赛前三名,从而引起了央视的关注。通过该比赛,赵普成功进入了央视,并担任央视新闻频道早间资讯节目《朝闻天下》的主持人。

赵普

进入央视,是很多主持人最大的梦想。此时的赵普,已经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播音员,成为了央视早间新闻的主持人。

一个宽广的舞台在他面前铺开,而这样一位一直以来都“不走寻常路”的主持人,在央视新闻工作了一段时间的赵普,因为其“真性情”的主持风格,吸引了一大批粉丝。

作为新闻播音员,按照职业操守来看,是不能在播发新闻的时候掺杂个人观点的。

新闻最为重要的两点是真实性和客观性,主播不应该带着个人情感去播报新闻,这是行业规范。

但是,从朴素的人之常情角度而言,当一个新闻涉及到了道德、法律层面,且造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那么此时的新闻播音员对于某一件新闻的播报方式,就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观众的情绪。

赵普

如果能对观众情绪进行正向疏导,播音员就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播报机器”,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赵普就是这样的一位“有血有肉”的“真性情”主播。

镜头前的“真性情”主持人,在镜头前“开怼”的次数非常多,简单举几个例子。

比如,在报道“日本大肆捕杀鲸鱼就为了吃生鱼片”这则新闻的时候,赵普以一个观众的视角直接评价道:“鲸鱼片再好吃,吃了它能长生不老吗?”

众所周知,日本的捕鲸产业十分发达,其每年都要猎杀大量的鲸鱼,为此日本政府已经被国际动物保护组织列入了黑名单,且屡禁不止。赵普此时适当的情绪发泄,引起了广大电视观众的共鸣,起到了极佳的效果。

赵普

再有,2008年汶川大地震期间,赵普担任央视灾情直播间的新闻主播,在报道灾区情况的时候,赵普因为控制不住情绪,一度在直播间哽咽流泪,令人印象深刻。

汶川地震伤亡惨重,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救援一刻也没有停止,天灾无情人有情,新闻主播如果此时只是机械性地报道前方的灾情,必然无法引起观众的共鸣。

而且,主播也是人,也有表达自己情感的需求,举国同悲之际,赵普的真性情非但没有让观众质疑,反而增加了对于他的好感。

当然,这些真情流露都是赵普在没有影响正常新闻播报的情况下完成的,他完成了作为一名主播的本分,还适当地加入了个人情感,起到了舆论的正向引导作用。

打个比方,就好像一位考生在考试的时候,把常规题目都答完了,又完成了加分题。这样的考生,必然会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赵普

凭借出色的业务能力以及日益增高的人气,赵普成为了央视当时的新晋热门主播。他的形象又非常好,非常适合成为央视主播的牌面人物。

于是在2008年7月,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的时候,他在广西桂林站的火炬传递活动中担任第28棒火炬手。

其实他与北京奥运会的缘分还不止于此。早在2007年8月8日,也就是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的时候,他就担任了《奔向2008》奥运会开幕倒计时一周年特别报道。

除了担任火炬手之外,他还主持了新闻频道志愿者互动节目《奥运有我》,奥运会期间作为央视主播,也在现场参与了奥运会赛事的报道工作。

赵普

此时赵普依然在尝试各种新鲜类型的栏目,一如当年他担任北京电视台主持人期间所做的那样。此后几年的赵普正值主持人的巅峰年龄(35-40岁),获得了不少主持人行业奖项,并主持了央视多档新闻节目。

2009年央视新闻频道历经第三次改版,开始朝资讯化的方向发展,赵普的优势进一步被放大,他也成为了央视新闻频道的主力男主播之一。

不过,“真性情”的特点是爱说实话,赵普十分犀利的主持风格,让他对于社会上一些不公现象十分看不惯,也为他招致了麻烦。

2012年4月,他在个人微博上发文称,调查明胶产业链的一位同事让他不要吃老酸奶和果冻,里面有很深的内幕。这一条简短的微博,如果换做一位普通人说,可能不会引起什么水花,大家也许都心照不宣,或者不以为然。

赵普

可赵普的身份是央视主持人,他的话经过社交媒体的发酵立马被放大,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

食品添加工业明胶,会让消费者的健康受到巨大损害,而其目的只是为了让产品更加好看。央视对于赵普一直以来受到公众好评的事情心知肚明,所以一开始并没有制止赵普的仗义执言。

然而,明胶产业链这个大市场里十分错综复杂,各类生产厂家的利益交织在一起,被断了财路的人怎么会善罢甘休。在当时,赵普承受了不小的压力。

央视雪藏过赵普一段时间,直到当年8月份才复出,而且他还被迫删除了这段微博发言。

赵普

但后来提起这段往事的时候,赵普自己表示并不后悔,他觉得,无良商家的黑心所带来的损害,不应该让老百姓来承担,自己只是说了句实话而已。

在他消失在央视镜头前的四个月里,外界对于赵普的下落众说纷纭。有人说他被央视封杀,有人说他被利益受到损害的企业打压,也有人说他主动辞职离开了央视。

不过这些说法都没有得到过证实,能够证实的是,在消失4个月之后,赵普重回央视新闻直播间。此时的他主要担任央视《晚间新闻》的主播,与观众固定见面的时间从清晨改成了晚上。

只不过,此时的赵普,心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他当然热爱主持行业,但是他也明白,有很多事情在这片舞台上是完成不了的。

赵普

赵普多才多艺,前文提到过他曾经学过表演,他还曾经客串过一些影视剧,比较著名的作品有轻喜剧电影《顺风车》等;他热爱民间艺术,以及收藏事业,经常会报道民间的手工艺品制作和收藏行家。

这些工作对赵普而言同样重要,而作为一个新闻主播,他对于明胶事件的仗义执言,已经动了很多人的奶酪,而他又不愿意向对方妥协,于是,远离高曝光度的央视主持一线,就成为了他为了个人事业所作出的艰难选择。

几年之后,当赵普将准备工作做足之后,就发生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主持完当天的《晚间新闻》后,第二天媒体就爆出消息,赵普即将从央视离职。

赵普

离职后回乡创业成功,成为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保护者

有一部分媒体猜测,赵普离开央视后可能会回到母校,也就是曾经的北京广播学院、如今的中国传媒大学任教。

不过,赵普并没有回到母校去全职工作,而是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12月,也就是他刚刚从央视离职后1个月,他就在家乡安徽创建中国手艺发展研究中心,还在之后不久以“中国手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的身份出席了一系列活动。

离开央视后的赵普,个人行程安排也相对更加自由了。

2016年2月,他应邀主持了安徽卫视春节联欢晚会;出演了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在剧中饰演战斗英雄;担任安徽卫视文化类原创节目《中华姓氏故事》、《百家姓》主持人......

赵普

不过,赵普在离开央视后,做得最多的还是他的创业工作,特别是在家乡安徽对于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倾注了很大的心血。

闲暇时间他还热衷于公益事业,坚持做公益已经有快20年,一方面做募捐,还一方面号召更多有能力的人,为公益事业捐款捐物。作为公众人物,这样的使命感不能丢。

商业方面,他成为了投资人,参投了多个商业项目,如“东家·手艺人”“山水间民宿”“第一星传媒”等新兴企业,其中以传统手艺为主。

由于他个人对于手工艺有着较为深刻的研究,所以他格外关注从事传统手工艺的小微企业成长与发展。用他自己的话说,“因为拥有深沉的热爱,才能拥有坚持的勇气。”

赵普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赵普谈到了自己为什么要从事这方面的创业工作:

“手工艺品拥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但是随着如今时代的发展,手工艺品文化还并没有深层渗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当中去,大部分还都只是作为一种装饰品来存在......

对于我们而言,互联网对于传统手工艺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会起到巨大的作用,买卖是最好的保护,使用是最好的传承。”

除了手工业以外,赵普也尝试过其他的方式创业。他曾在2016年6月以自己“新农人”的身份在家乡安徽创立了电商品牌“普哥”,为家乡的农产品提供销售平台,特别是安徽的特产——西山焦枣。

赵普

在问到回乡创业的初衷时,赵普坦言:“如今我的身份自由了,我可以更好地为家乡服务,帮助家乡推广优质农产品。我希望能够用自己有限的能力和影响力,以点带面来推动更多的事向前发展。”

对于赵普而言,新的身份意味着新的责任,他也坦言这个工作并不容易:“既欣喜于天地之广阔,也焦虑于能量之涣散。”

“普哥”卖枣的品牌示范效应,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后,逐渐形成了热度。

“普哥是朋友们喊我的昵称,西山焦枣是我家乡的特产,很好吃但也很小众,对于小地方的农产品,知名度是很重要的。

就算做不到全国闻名,我也希望更多的人来买,逐渐扩大知名度,这样可以大力节省没有传播能力的农民与农业合作社的传播成本。”

赵普

其实对于赵普而言,无论是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工作,还是“普哥卖枣”,创业的过程中,文化都是最重要的内核。他出于对传统手工业文化的热爱,以及对家乡农业文化的热爱,才会把创业方向主要放在这两个方面。

“我创立东家APP,目的就是为了从文创和商业角度来保护和抢救传统文化,跟我帮助家乡卖特产是一样的初衷。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这个队伍中来。”赵普说道。

如今,赵普的创业已然成功。他创办的电商平台“东家APP”年销售总量已达千万,以西山焦枣为代表的家乡特产销量也已经翻了几番。

在他的努力之下,传统手工艺文化通过不同的媒介和平台得到了广泛传播,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得到了他们应有得的帮助。

赵普

圈内人已经将赵普看做是传统手艺的守护者,圈内人有事情都会在第一时间想起“普哥”,甚至热播剧《延禧攻略》中拍戏时用到的许多头面首饰道具,都是从赵普的平台那里借过来的。

有媒体对于赵普的评价是:“从央视新闻主播,到民间资本大咖的华丽转身”,他已经成为了“新徽商”的代表人物。

今年51岁的赵普,离开央视后的创业可谓名利双收。而他依然正直,敢于说真话,还在坚持他的仗义执言风格,而且如今的他还少了很多束缚。

他表示,今后有需要,他还依然会继续从事主持工作。

赵普

赵普调侃自己说:“有人说我是所有主持人里面最能折腾的,这话没错啊!”

不过,能够通过“折腾”闯出一片新天地,也是他个人能力的体现。况且,他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为社会传播正能量,将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保护民族手工艺、推广家乡农产品以及公益事业当中去,这样的人生毫无疑问是精彩的。

2015年11月1日晚的央视《晚间新闻》,赵普在说完那句“祝您平安”后,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华丽转身。

而我们每个人,也可以像他一样,把个人的价值最大化,为了家乡、社会以及祖国的平安,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


参考资料

[1]王雪琦.从央视主持人到创业者,赵普如何在声望和商业中挖掘中产消费市场[N].三声,2017-07-31.

[2]王磊.赵普被证实正式申请离职将回母校中传大学[N].法制晚报,2015-11-02.

[3]新晚报.央视主持人赵普帮安徽乡亲卖茶[N].新浪影音娱乐,2008-07-08.

[4]任翔.赵普首度客串大荧幕[N].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2015-02-02.

[5]赵普.赋能传统手工艺——赵普专访[J].民艺,2020-02(042-044).

[6]胡心玥.新徽商赵普:从新闻主播到资本大咖的转身[J].决策,2017-08(070-073).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北京电视台   央视   手工艺   安徽   回乡   主持人   家乡   观众   传统   工作   新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