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烈竞争后击败日本,中国高铁成功打入世界市场,打包快递送上门

目前我国出口印尼雅万高铁的一组高速动车组和一组综合检测列车已装船发往印尼,雅万高铁项目进入尾声。该项目是中印尼两国基建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同时也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生产链出口海外,这不仅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成功,也是中国“高铁外交”的重大进步。然而回首历史,雅万高铁项目并非手到擒来,而是中国经过激烈竞争才击败日本得来的。

(正在装船的中国高铁车组,图片来源于央视)

2014年印尼总统佐科在就职演讲中提到,为重塑印尼作为海上大国的辉煌,印尼将建设“世界海洋轴心”战略。为争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15年3月佐科访问中日两国。雅万高铁原本是日方提出的项目,到2015年日本已经进行了5年的可行性研究和高层游说,佐科中日之行之后,中国也加入到雅万高铁项目竞争当中。

中国给出的条件是高铁建设每公里0.3亿美元,中方提供75%的无抵押贷款,贷款期限40年,可缓10年,年利率2%,工期3年,还负责沿线150公里建设8个火车站;日方给出的条件是高铁建设每公里0.5亿美元,日方可提供贷款但需抵押,贷款期限40年,可管10年,年利率0.1%,工程期8年。

经过权衡,因中方产品和配套服务物美价廉,并拥有在海南建设热带高铁的经验,愿意建设合资公司,向印尼方面转让技术,且建设工期较短,中国成功中标。

(印尼总统佐科)

雅万高铁成功中标,从战术层面上来看,是中国高铁成功打入世界市场的关键一步。1964年日本第一条电气化高铁通车。1990年中国开始高铁建设,先是独立自主研制出“先锋号”,2002年借鉴德国方面的技术和经验研制出“中华之星”;2004年提出“以市场换技术”,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共同研制出“和谐号”列车组;2008年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京津城际高铁问世,15分钟内速度增至每小时394.3公里,成为世界之最,开启了中国的高铁时代。

2009年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横空出世,欧亚地区、中亚地区、东南亚地区都纷纷递上橄榄枝。但2011年7月23日的甬温线事故,给中国高铁出口蒙上阴影,再加上竞争对手的抹黑,中国高铁淡出国际舞台。

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和改善,直到2015年2月,中国高铁技术国家标准《高速铁路设计规范》颁布实施,中国高铁开始以“中国标准”确立在世界高铁市场的地位和话语权,这次用于印尼雅万高铁的动车组和列车直接打包、快递上门,意味着中国成功打响了高铁“中国标准”的第一炮。

(行驶中的高铁,图片来源于央视)

从战略层面看,高铁具有压缩时空的作用,是对麦金德提出的“陆权论”和马汉提出的“海权论”的一种颠覆,建设在电力充沛、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区域不仅具有广阔的经济收益前景,同时也能改变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而且由于高铁市场广阔,技术先进,使用具有长期连续性,加上能独立掌握高铁技术的国家本就少之又少,拿到高铁项目不仅意味着双方国家外交有了更多接触,两国关系可以得到进一步深化,同时也意味着建设国拥有了一定的地缘政策影响力。

所以高铁项目的竞争也是极其激烈的。目前世界高铁市场是中日德法四分天下,在亚太地区,日本是中国最有力的竞争对手,而且目前日本已经拿下了印度市场;在欧洲和非洲,德国和法国是中国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尽管中国高铁物美价廉,但由于老欧洲与非洲有过殖民联系,美国又想在非洲遏制中国,所以中国高铁在非洲不仅面临市场竞争,还受到美西方打压。

而雅万高铁作为一张“中国标准”的名片,成功运营之后将会在亚洲帮中国做免费的广告。只要处置得当,一个点将盘活整个亚太高铁棋局,在战略层面上帮中国击败来自日本的竞争。

长远来看,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建设的高铁项目越多,相关气候下施工的经验就越多,也就更容易让更多国家信赖。未来高铁成为“乒乓外交”“熊猫外交”之后,又一张重要的中国外交名片的可能非常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日本   中国   印尼   车组   非洲   日方   世界市场   德国   外交   激烈   竞争   项目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