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伟:升空经历“黑暗”26秒 我一度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面对浩瀚无垠的宇宙,宇航员要承受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失重,还要克服对未知环境的恐惧。

2003年,第一次进入太空的杨利伟,独自坐在密闭且空间狭小的太空舱里,却突然听到了一个熟悉却令他恐惧无比的声音。

“咚咚,咚咚”,是几声类似敲门的声音。

杨利伟回忆道:“那不是舱内发出的声音,也不是太空中的声音,就像是什么人在敲击太空舱的门发出的声音。”

杨利伟第一反应是“神五”出了什么问题,可飞船自从离开地球后一切正常,他检查一遍后也一无所获。

神舟五号飞船一切运行正常,那么这个敲门声到底从何而来?

01 | 英雄的诞生

1965年6月,杨利伟出生在辽宁省绥中县绥中镇。父亲杨德元和母亲魏桂兰都是大学生。

父亲是县里某土副产品公司的主管,母亲则在一家中学教书。

知识氛围浓厚的家庭环境让杨利伟从小就对学习感兴趣,自然肯在学习上下功夫努力。

杨利伟的学习成绩很好,但傲人的学习成绩让杨利伟自带一种文弱的气质,这并不是父母希望的样子。

杨利伟父母希望他能多些男孩该有的活泼和坚韧,于是有空便带着杨利伟去游泳、爬山和一些户外探险运动。

在父母的引导下,杨利伟渐渐爱上了冒险,身体素质在一日复一日的锻炼中渐渐增强,悄悄发生变化的还有他的心里素质。

这一切都为他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宇航员打下了基础。

那时候常常在户外运动的杨利伟喜欢眺望天空,他希望有一天他能够像一只大鸟一样飞出去,能够去看看遥遥星河之外的蓝天。

很快,杨利伟就离他的登天梦越来越近了。

杨利伟高三毕业后,凭借他优异的成绩,完全可以去一个综合类的好大学,但从小就有异于常人的梦想的他,还是选择了参加当地的飞行员选拔,并顺利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行学院。

1995年,我国载人航天指挥部成立,并准备从现役飞行员中选拔航天员。

杨利伟有着过人的天资,在平时又肯踏踏实实地训练,在各项测试中都取得了高于常人的优异成绩。和其他13位飞行员一起,成为了我国首批航天员。

听杨利伟先生回顾那段训练时的岁月,当时航天员在地面进行训练时,要进行8个G的加速度训练。

“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有八个你自己压到自己的身上,每一次做训练的时候,我们的人都会把脸部拉变形,眼泪会不由自主地往下流。”这是杨利伟对训练的解释。

航天员的训练不仅仅是承受这种负荷,同时他们还要进行一系列高难度的操作。

操作的同时,每个

航天员都被要求拿着一个报警器,当他们承受不了训练的强度时,随时可以按响报警器停止。

自从1998年航天员大队成立以来,24年过去了,从没有一个航天员按下过这个报警器。

像这样严格残酷的训练还有很多,航天员到达太空之后,很容易去诱发空间运动病。

为了克服这一状况,航天员只能在地面进行更加刻苦的训练。

这种训练主要用到了转椅和秋千,一个周期包含五天的训练时间,每天都要进行长达连续15分钟不停地旋转。这导致很多航天员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应激反应,包括吃不下饭和睡不安稳觉。

为了承受从太空返回时环境从微重力到有重力的变化,宇航员还要进行立为耐力和下体色压的训练。

三天三夜无法睡觉的独立训练也是常有的事情。

02 | 向上的力量

航天员大队成立之后,所有的队员共同在国旗下进行了宣誓。

所有的航天员都明白,这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国家赋予的责任。

大家都明白国家现在正需要优秀的航天员,他们必须担负起这一份重任,所以没有人选择放弃,而都是去默默承受了这份责任。

但既然选择了为祖国尽忠,那么自己小家的事情往往没那么多的时间去关心。

杨利伟说队友聂海胜在某次回家看望他年迈病重的母亲,此刻母亲已经脑出血瘫痪在床。

可聂海胜的弟弟并没有埋怨哥哥无法在家照顾母亲。

而是握着聂海胜的手说:“哥,你就放心去飞吧,这是祖国交给你的任务。我们兄弟俩一个为祖国尽忠,一个在床前尽孝,这就足够了!”

也许这就是航天城航天员大队外面写着的那一句话,

“祖国利益高于一切。”

这是每个航天人的觉悟。

03 | 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2003年10月15日,这是载入中华民族历史的一天,神秘且浩瀚的太空宇宙,终于迎来了首位中国航天员。

杨利伟搭载神舟五号飞船,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

地上的科学人员们则通过电视屏幕,观察杨利伟飞船舱内的变化。

舱内的杨利伟看起来镇定自若,和平时训练时一样沉着冷静,并没有半点恐惧。

可工作人员不知道的是,此刻的杨利伟,身体和心里都在承受着巨大的考验。

首先是在飞船的发射阶段,就出现了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意外。

八赫兹的低频振动与杨利伟体内的五脏六腑发生了共振。

这种共振现象轻则让人恶心头痛,重则会危机人的生命。

杨利伟说,这种共振的产生让他的耳朵听到了身体难以承受的噪音,就像有人在耳边敲锣打鼓。他无法调动身上任何一处的力气,有劲无处使。

这是杨利伟第一次体验到濒死状态,他经历了人生的生死26秒。

“看到了看到了!眨眼睛了!”地面上焦心等待的工作人员突然激动地喊出。

大厅里立即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大家知道,杨利伟又活过来了。

“神舟五号报告,整流罩分离!”当杨利伟顺利说出这句话时,掌声再次响起。

这时候地上的许多工作人员眼里已经饱含热泪,他们知道,中国的航天员成功了。

杨利伟说在太空中看我们生活的地球并不是一个球状,而是一个弧。

飞船上有实时投影功能,当飞船按照固定轨道飞行到地球上某一地方,投影便可以清晰地投出地球此处的风景。

杨利伟说,就是没有投影或地图,按照他们以前所学习的地理知识,也可以判断出飞船正经过地球的哪里。

飞船飞行的速度是非常快的,经过某一地区的时长非常短,每次飞船远离中国,杨利伟总是期待着下一次的俯瞰。

“我无数次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在太空中,燕山山脉安静地躺在北京城旁边。夜晚降临时,那里灯火辉映,红彤彤一片,我知道那里有我最爱的战友和最亲的家人,想到他们在地上看着我,我就不会感到孤独了。”

杨利伟在太空中绕过地球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江河,可唯一没有看到的就是长城。

曾经有一流言曾经被大众所知,那便是在太空中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本想去验证此流言的杨利伟,却亲自打破了这个流言。

杨利伟还在太空舱的窗外看到许多絮状东西,像指甲盖大小一样,或许是太空垃圾,因为太空并没有那么纯净,会有一些杂质。

作为中国首飞的航天员,杨利伟遇到的“突发状况”非常多,这是他在地面上未经过训练的,也是地面无法模拟出的。

杨利伟将自己首飞的经验告诉了以后神州六号和七号的飞行员,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

这些都是飞行时的小状况,但最令杨利伟感到困惑与不解的则是接下来这件事。

在太空中飞行时,杨利伟总是能听到一些敲击声,这并不是舱内或太空中发出的声音,而类似一种敲门声。

据杨利伟描述,这个声音并不是持续不间断的,而是一阵一阵的,有时候白天响,有时候黑夜也响,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出现“咚咚”两声。

杨利伟仔细检查了飞船的每一处以及它的运行功能,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飞船一切都正常,所以杨利伟并没有向地面报告这一异常声音。

但首飞的杨利伟不敢忽视任何异常,他仍在努力找出声音的源头,却一直没有找到结果。

结束飞行后,杨利伟向科学人员汇报了这一响动,他们用不同的工具模拟这一声音,然后再拿给杨利伟听,试图找到是哪一种声音。

但杨利伟听到了各种不同的声音,还是觉得没有一种声音像是他在太空中听到的那种敲门声。

作为航天员最重要的就是要对待事物严谨,所以杨利伟并没有在任何一种声音上面签字。

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直到现在,杨利伟都未曾再听到过那个声音。

5:35,指挥部向杨利伟发出了返回的命令。

6:04,飞船距离地面100公里,飞入大气层。

飞入大气层的飞船虽然速度减半,但速度还是很快,飞船与空气高速摩擦,杨利伟的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但在地面经过严格训练的杨利伟很快就找到了应对的方法,心里上也并没有过度紧张,而让他最惊慌的并不是这次升压。

大气摩擦产生了强烈的高温,飞船仿佛置身于锅炉中飞行。

窗外更是火红一片,时不时还有碎片划过。

飞船外表面是有一层防高温的材料,此时这层材料剥落,带走了一部分的热量。

可渐渐,事情就不在杨利伟的知识范围之内了。

舱内的窗户也开始出现裂纹,就像钢化玻璃的那种裂纹,渐渐,裂纹越来越多,甚至布满了整张玻璃,仿佛下一秒玻璃就会破碎掉。

外面是人类无法想象的高温,若玻璃此时碎掉,后果将不堪设想。

首飞的杨利伟哪经历过这种事情,不一会舱内的他就满身冷汗。

舱内也因为飞船过载,而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

看着舷窗上的裂纹越来越多,杨利伟不禁想起美国的哥伦比亚号就是因为某一块防热板先出现了裂纹,接着整个飞船就因为高热而在空中解体了。

可看着另一块玻璃也渐渐出现裂纹,杨利伟反而不那么紧张了。

因为若是玻璃本身出现了问题,那么重复率不可能那么高。

到了地面之后杨利伟才知道,并不是舷窗裂了,而是舷窗外的防烧图层裂了。

当飞船飞出黑障区后,速度慢慢减慢,在大气层经历的一系列考验也都渐渐消失,一个对落地非常重要的动作——抛伞即将开始。

此时的杨利伟必须高度集中精神,完成一系列复杂的操作。

6:14,飞船成功抛出降落伞盖,引导伞也顺利被带出,这一活动声音非常响,大家都能听到“嘭”的一声。

在舱内的杨利伟则是感觉身体被什么东西狠狠拽了一下,身体也跟着飞船剧烈晃动。

引导伞带出后便是减速伞,减速伞让飞船下落的速度变得非常快。

十六秒后,主伞也被顺利带出。

杨利伟说这对人类来说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各种伞的打开会让自己的身体也被一种力量迅速牵引。人就像提线木偶一样被拽来拽去。

杨利伟在舱内经常会被这种力量吓一跳,毫无经验的他也感到十分的紧张,后来他告诉我们,他询问过俄罗斯的航天员,俄罗斯的航天员说他们说从不会把这一过程的每一步骤都告诉新手航天员,因为害怕他们会退缩。

但杨利伟不同,他将这一过程告诉了自己的队友以及后来成功飞天的航天员,他希望大家都不要紧张,以和平的心态去度过这一过程。

飞船落地的一瞬间,杨利伟感觉嘭的一声,飞船好像弹起来了。当飞船第二次落地时,反应过来的杨利伟迅速按下了切伞开关,飞船这才终于停住了。

2003年10月6时23分,杨利伟听不到任何声音,仿佛处于一片荒芜里。

几分钟后,杨利伟终于听到了周围的喊叫声,也看到了从窗户透进来的手电光,他知道,有人来接他回家了。

地面上的人激动地一拥而上,终于打开了舱门,舱门内的杨利伟正在笑着对着摄影机挥手。

他饱含热泪,工作人员同时也饱含热泪。

人们将他从舱内抬出,即使辛苦也藏不住眼角的笑意,此刻大家都在为这一位首次去太空遨游的中国航天员振奋。

“这是祖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也是我生命里最伟大的一天。”这是杨利伟对着镜头说的。

杨利伟是被历史选中的人,他承载着中国人无限的希望飞上了太空,他在太空中的所见所感,都将成为我国进一步研究太空的重要依据。

杨利伟为了这一次的飞天所付出的努力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只有经过层层筛选,国家才能选出最优秀的航天员。

杨利伟是中国的英雄,他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的,是值得被人永远铭记的。

而他在太空中听到的那几声“咚咚”的不明声音,国际上许多宇航员也表示听到过类似声音。经人们研究,认为可能是金属仪器在太空中经过热胀冷缩形成的挤压声音。

但这个研究结果并不能明确声音的来源,这一神秘的问题至今仍无法解释,也许只能等待后人去研究发现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舷窗   航天员   裂纹   宇航员   飞船   中国   太空   地面   黑暗   身体   声音   杨利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