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小米·特斯拉

1、所见略同

1987年,雷军在武汉大学计算机系读书的时候,在图书馆看到一本叫作《硅谷之火》的书,讲述乔布斯等人在硅谷发起的技术革命。直到今天,提到这本书,雷军依然热血沸腾。

2011年,隐藏在小米背后3年的雷军,终于在小米手机的新闻发布会上亮相了:乔布斯式的穿衣风格,牛仔裤加黑T恤,让穿着小米T恤的“米粉”肆无忌惮地喊着“雷布斯”。

2013年,雷军赴美国硅谷参加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巧合的是,特斯拉的产品设计师艾伦·穆斯克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作为一家起步并不算早的新公司,当时特斯拉的市值已经超过200亿美元,尤其是它的股票从30美元飙升到190美元,这让雷军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回来后,雷军在小米官方博客中说,今年(2013)我去了两次美国,7月份去了一次,10月份又去了一次,两次都拜访了特斯拉。和与其他硅谷大佬见面聊商业话题不同,我去特斯拉纯粹就是为了兴趣。

雷军认为,汽车工业已经是一个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行业,里面有无数世界级巨头,为什么一家新公司能够从这个行业里崛起?

当小米估值40亿美元的时候,特斯拉估值才30亿美元,而到了2013年,特斯拉的市值已经超过了200亿美元!

在两次拜访中,雷军了解到,特斯拉在营销当中利用了互联网用户的参与感,并且也在网上订购、网上直销、用户排队,也是尽量把中间渠道去掉,不做广告,靠最早用户的良好体验进行口碑营销。

特斯拉的目标客户圈子比较集中,这类对科技感、有尝试热情的新贵们,总是在自己的圈子里交流:

有一个人买了特斯拉就会成为圈子里的时尚话题,当很多人都买了特斯拉,这又成了圈子的标配,最后在这个圈子里很快就剩下了两种人,一种是特斯拉,一种是非特斯拉。

当种子核心用户圈普及以后,又能产生新的辐射,影响和吸引更多的用户。

最后,雷军感慨道,这不就是小米的套路吗?!


2、略有不同

关于“小米模仿苹果、雷军模仿乔布斯”的说法,雷军说,乔布斯是神,是我们顶礼膜拜的偶像。小米做不了中国苹果,它的极简完美设计是我们无法企及的高度。

雷军坦言,他一直是乔布斯的粉丝,乔布斯对自身美学体系和商业体系的野心和坚持,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小米。“人因梦想而伟大,世界因我而不同”,这句“乔式”名言也经常被雷军挂在嘴上。

与乔布斯、马斯克的狂热、偏执、暴躁不同,雷军为人中庸平和、温文尔雅,生气的时候也只是沉默不语而已。与前两者性格的相似点,就是作为湖北人的雷军,身上那种特别明显的“不服周”的精神。

在做产品方面,雷军做小米和乔布斯做苹果也有明显的不同。

乔布斯是个天马行空的人,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苹果的产品也以封闭的系统而闻名,缺点很多,但优点足够大。

而雷军做手机的前几年,每周一雷打不动,与他的工程师探讨改善产品和用户体验,每天在微博上回复用户的问题100条以上,和用户做朋友。

有一个段子:在小米出现之前,苹果曾经说过,它的手机在中国没有对手。当场有一位大佬提出,在中国如果有一家公司,可以同时做软件、硬件和互联网服务,就可以打败苹果。

中国当时确实没有一家完全具备三项条件的公司,这不仅仅是因为,具备三项条件对资源和能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仅就这三种文化融合起来,就是非常困难的。于是,后来就有了把软件、硬件、互联网作为“铁人三项”的小米。


3、异中有同

英雄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在别人看似已经走到了路的尽头,然后宣布已经无路可走的时候,他却转了一个弯,继续走下去。

他们总是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和想象,总是在想如何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进而把可能变成现实。

这3家公司有什么共同点呢?有5点值得思考和借鉴。

1、踩上大风口:洞察用户需求,立即行动,做最肥的市场。

2、顺势而为:雷军说他专门查了一下字典,这个“势”就是在山顶有一块石头,踢它一脚,它自己滚下来就成功了。

3、少即是多:保持专注,目前他们也都没有几款产品。

4、极致体验:用互联网思维做高品质、高性能的硬件。

5、产品即渠道:极少的营销费用,创造令人尖叫的性价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特斯拉   小米   大佬   苹果   硅谷   中国   美元   用户   产品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