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籽豆化石揭示古近纪的西藏是北半球区系交流枢纽

单籽豆属(Podocarpium)是豆科一个灭绝属,在欧亚大陆拥有丰富的化石记录,最早可追溯到始新世。然而,一些关键地区(如青藏高原)化石记录的缺乏,使得科学家对于该属物种多样性和生物地理演化过程的认识还远远不够。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古生态研究组长期在青藏高原中部开展古植物研究工作,近年来在伦坡拉盆地上始新统牛堡组发现一个新的植物群——雄梅植物群。科研人员对其中发现的豆荚果实化石进行研究,通过形态与几何形态数值分析,建立了一个新种——西藏单籽豆Podocarpium tibeticum W.-C. Li, J. Huang et T. Su sp. nov,其有别于单籽豆属前人发表的化石种主要特征是,果荚两侧不对称、果喙鹰嘴状、果实基部明显倾斜。

西藏单籽豆是该属在青藏高原迄今最早的化石记录,这一发现表明该属晚始新世(35 Ma)便已存在于青藏高原中部。化石证据和模型模拟的综合分析表明,该属可能起源于东亚,在始新世晚期已扩散到西藏中央谷地,再沿着新特提斯洋的岛链通过低纬度路径向西传播至欧洲;该属在地质时期的分布模式与全球气候变化历史具有密切联系。该发现进一步支持青藏高原中部是全球古近纪植物区系交流的重要枢纽。

相关研究成果以Podocarpium (Fabaceae) from the late Eocene of central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biogeographic implication为题,发表在Review of Palaeobotany and Palynology为庆祝我国古植物学家、中科院院士周志炎九十周岁寿辰的专辑上。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和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图1.雄梅植物群化石点面貌

图2.于西藏伦坡拉盆地发现的单籽豆属新化石——西藏单籽豆Podocarpium tibeticum;单籽豆属复原图A. P. tibeticum sp.nov.; B. P. eocenicum; C. P. podocarpum.

图3.单籽豆属的果实形状主成分分析和形状变异

来源: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西藏   化石   青藏高原   西双版纳   中国科学院   北半球   盆地   枢纽   中科院   果实   植物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