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著名作家看云南」作家专访 - 安静:用一个词形容云南,就是大美大爱

安静是《小说选刊》总编室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随《小说选刊》一起见证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热爱编辑工作的她,也非常庆幸能以文学编辑的身份参与进这个时代,为丰富人们精神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

采风感悟:

云南真的是一个既美丽神奇又资源丰厚的地方。蒙自让我发现红河这片土地既古老又现代的特性,看它的咖啡馆、网球场、铁路,很多人可能真的不知道它一百年前就已经这么现代了,是当时特别先锋的工业文明。

让我感受最深切的,还是云南的人民。如果真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片土地,那便是“大美大爱”,“大美”指的是这片土地上的风景,“大爱”指的就是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这次西南联大、红河蒙自之旅,既是一次美的探寻历程,也是一次精神的怀乡和致敬,对我个人来说也是一种特别强大的激励和自我启示。

在博物馆,(我)看到了闻一多先生的书信。他的书信中有特别性情的一面:看到孩子进步很大就高兴得不得了,听到北京可以寄书了就要高兴得多吃一顿饭。我们看了闻一多先生的话剧,在话剧中呢看到了他日常性的、生活性的、很民众的那一面;但同时他们所做的事情回荡了一种辽阔的山河之气。这是我们这一代要不断学习的。

《红烛》是他的代表作,我觉得这个意象就是闻一多先生一生的生命意象,虽然眼泪向下流,但是火焰是向上的。这种力量一直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

【全国著名作家看云南】作家专访

在采风活动中接受采访

2009年,安静从北师大毕业,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一边编辑《中华文学选刊》,一边编辑图书,2018年到《小说选刊》从事编辑工作,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通过她的手走到读者面前。安静说:“《小说选刊》是一个干劲十足、充满朝气的和睦之家,能在这里工作,倍感幸运,也特别珍惜。”

多年遨游文字之海,她洞悉文学的精义,审稿过程中能如作家一般用心灵去想象世界,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对文学态势的敏锐把握。后来,安静将自己的工作心得凝结成书,出版了自己的学术专著《八十年代文学批评研究》,多维度地呈现八十年代文学批评的面貌,力求发现其中被遮蔽的东西,从整体上反思并还原这一时期的历史真实,以推动当代文学批评研究继续走向深化。

来到云南之前,安静对云南印象最深的是美景。走过西南联大、蒙自、弥勒,安静又发现了这片土地既古老又现代的模样。“我觉得很多人不知道,一百年前的红河就已经如此现代了,有着特别先锋的工业文明。”

在采风活动中拍照留念

在西南联大旧址,一一读过那段尘封的历史,安静以编辑特有的心态细细剖析——一方面大师们的故事,让她看到了辽阔的山河之气,另一方面,大师们的书信又让她看到了特别真性情的一面。二者相融相合,还给了作家们一个完整的、真实的、温暖的西南联大。

安静简介

中国作家协会《小说选刊》杂志社总编室副主任,曾获2020年度“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全国文学报刊联盟·骨干编辑奖”。选载编辑过《蛙》《春尽江南》《牵风记》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底色》《世间已无陈金芳》等鲁迅文学奖的作品。责编的图书《爆炸现场》印数达到十万册,冯骥才的《地狱与天堂》、苏童的《小说是灵魂的逆光》、马原的《模仿上帝的小说家》、章剑华的《故宫三部曲》等作品深受好评。曾在《文艺争鸣》《小说评论》《当代文坛》《文艺报》等报刊发表评论文章五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八十年代文学批评研究》。

策划:锁华媛 晋群

统筹:韩焕玉 张成 赵家琦

视频拍摄:陈静雯 马可 朱慧琴 朱宇

视频制作:陈静雯 马可 朱慧琴 朱宇 郭凯 鳌睿

记者:范春艳 章杭佳(实习)

编辑:崔庆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云南   蒙自   红河   词形   安静   选刊   文学批评   联大   专访   作家   编辑   全国   文学   小说   容云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