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容易,理赔难,保险是一场世纪骗局?

最近两个月 一直忙于工作和为了提升自身专业服务水平进行充电学习,没有进行更新,请大家多多包涵。

今天咱们来聊聊保险到底是不是最大的世纪骗局这个话题

我在日常保险销售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客户特别抵触保险,甚至有些客户很直白的说保险都是骗人的,保险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骗子公司,并列举了一些听说的没有获得理赔的案例,说起来好像真是那么回事。

那么保险是不是真的像一些客户说法:保险就是骗人的,投保时容易、理赔难。我们来看近几年的我国保险理赔大数据:

2016年保险理赔支出1万亿元;

2017年,保险理赔支出1.11万亿元。

2018年,保险理赔支出1.23亿元。

2019年,在疫情期间,保险行业的理赔不减反增,保险业为全社会提供风险保障超过6000万亿元,累计赔付支出1.1万亿元;

2020年 保险理赔支出更是高达1.4万亿元!

所以不要总说保险没有用,有些人没有买保险却听风就是雨,还阻拦人家买,其实是害了别人。

又有人提出来,你光说这些数据有什么用,买了保险出险,理赔时保险公司各种刁难,各种拖延,事实真是如此吗?保险理赔难不难、快不快,我们主要看两个数据:获赔率和支付时效。我们来看国内33家主流保险公司2021年的理赔年报,让数据来告诉我们答案:


通过上面图表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大型保险公司还是你认为的所谓小保险公司,客户出险后获赔率基本都超过了96%,且大多在98%以上,也就是说,每10个理赔案件中,有9.8个都获得了赔付。

通过以上数据证明,无论保险公司规模大小,保险公司该赔的都会赔,客户获得赔付并没有传言中的那么难。只要客户投保时如实进行告知、出险后符合条款约定的理赔标准、申请理赔的资料齐全,基本上都能获得理赔。至于那些没有获得理赔的极小部分,不是保险公司不赔,都是有理赔争议,比如说投保时营销人员对客户进行销售误导、客户投保时没有如实告知等等原因。

在理赔的速度上,我们可以看支付时效这一栏,支付时效指的是保险公司在做出可进行赔付的结论后,客户从保险公司拿到钱的时间。

我们还是看上面表格,各大保险公司的理赔款平均支付时效都在2天以内,小额理赔案件更是在几个小时以内就能拿到钱,保险公司赔付的速度还是非常快的,并不会拖拖拉拉。前一段时间我有一个被宠物猫抓伤打疫苗的理赔案件,从提交理赔申请完成到收到理赔款就只用了十多分钟。

所以我们不要听信保险公司都是骗子,投保容易、理赔难的传言,现在国家对保险公司的监管力度非常到位,只要合理诉求,保险公司绝对不敢不赔,无论是国家法律法规、消费者协会、保险行业协会,还有银保监会都会保护投保人的利益。如果想买保险你就放心买,理赔问题不用担心!

我在销售过程中还经常遇到一些客户对保险很认可,有很强的投保意愿,但是又对想购买的保险产品不了解,顾虑重重。其实保险是非常需要专业的行业,很多人面对保险合同上的专业术语一头雾水,根本看不懂,这就给了一些不良销售人员可乘之机,为了个人利益进行销售误导,最后全部算到保险公司头上,就产生了理赔纠纷,给保险公司声誉造成不良影响。

那么保险产品的特征是什么呢?我简单给大家一下:

1.保险产品有很强的个性化

由于每个人的收入水平不同,情况各异,对保险保障需求自然就不同,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一个专业的保险销售人员会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产品设计,哪怕一款保险产品条款再好,如果不适合你的需求,也没有购买的必要。

2.保险是长期的持续性服务

一份保险合同一般要持续性缴费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很多客户购买顾虑的原因不是不认可保险,而是顾虑购买保险后,怕没有一个专业服务人员给提供后续服务,帮助解决今后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保险看不见摸不着,买的就是一份信任,一份承诺。保险合同的定立,不是交易的结束,而是服务的开始,能有一个专业人士给提供长期服务才是客户最想要的东西。

3.保险有很强的专业性

无论是产品计划书,还是合同条款,这些都包含大量的专业词汇,需要保险代理人凭借自身的专业水平给客户做出最通俗易懂的讲解,让客户明白保障内容。现在一些保险代理人前几天还是普通家庭主妇或其他行业从业者,经过保险公司十天八天的业务培训,摇身一变就成了所谓保险专业人士,这样的代理人跟你介绍保险你敢买吗?也许她干几个月干不下去就辞职了,你能指望她给你提供什么专业服务?保险行业人员流动非常大,这也是大家购买保险有顾虑的一个很大原因。

保险并不骗人,保险公司也不是骗子公司,骗人的是上述的一些所谓专业人士,或为了个人利益故意进行误导销售的不良人员,每个行业都有害群之马。整个保险行业也早已关注到了这些问题,很多保险公司已经开始抛弃人海销售模式,向逐步精英化、专业化销售队伍转型。

银保监会也加大了对违规违纪公司机构以及相关人员的惩罚力度,最新消息,今年7月19日,银保监会公告,就《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管理办法》提出:

除下列机构和人员外,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保险销售行为:

(一)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

(二)保险销售人员。

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应当为其所属的保险销售人员办理执业登记。

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不得超出法律和监管制度规定以及监管机构批准核准的业务范围和区域范围从事保险销售行为。保险销售人员不得超出所属机构的授权范围从事保险销售行为。

保险公司应当建立保险产品分级管理制度,根据产品的结构复杂程度、保费负担水平以及保单利益的风险高低等标准,对本机构的保险产品进行分级。

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对所属保险销售人员发布保险销售宣传信息的行为负有管理主体责任,对保险销售人员发布的保险销售宣传信息,应当进行事前审核及授权发布;发现保险销售人员自行编发或者转载未经其审核授权发布的保险销售宣传信息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

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及其保险销售人员不得使用强制搭售、信息系统或者网页默认勾选等方式与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

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保险销售人员在销售保险时,发现投保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建议投保人终止投保:

(一)投保人的保险需求与所销售的保险产品明显不符的;

(二)投保人持续承担保险费的能力明显不足的;

(三)投保人已购买以补偿损失为目的的同类型保险,继续投保属于重复保险或超额保险的。

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保险销售人员违反本办法以及法律法规和银保监会关于财产保险、人身保险、保险中介销售管理的其他相关规定的,由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进行处罚;法律、行政法规没有规定的,由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并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国家对保险行业的监管力度越来越严格,全力维护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保险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密不可分,保险是每个家庭的必需品,家庭幸福的稳定器、压舱石,每个家庭的最后防线。

保险请放心买,大胆买,购买时尽量通过资深从业人员购买,发现问题要主动维护自身权益

查阅相关资料、码字不易,您有什么看法请留下您的评论,如果您感觉我的上述内容对您有点用。,请您动动发财的小手,帮忙点个赞[作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投保人   时效   骗局   保险公司   支出   保险产品   客户   人员   机构   世纪   数据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