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要家长陪着才看书?让孩子从亲子共读到自主阅读,就这么简单

C妈 CE爸妈学堂

后台收到一条这样的留言:

“从两三岁开始读到现在二年级,已经读了一两千本书了,可孩子还没有自己读的意思。

他特别排斥自主阅读,难道要我一直这样读下去?太头疼了!

做梦都想着孩子能拿起一本书,叽哩呱啦的读个不停。”

要么每天给孩子读书读到脑瓜子仁疼,可孩子还不依不饶地“再来一本”;

要么孩子非要父母读才跟着阅读,否则就把书仍得远远的,绝对不动一个指头。

你有没有过同款经历呢?

更让人不理解的是,明明拼音已经学完了,识字量也有一定积累了,认识的字就直接读,不认识的就读拼音,孩子应该可以做到的,他为什么就是不肯呢?

先来说说我家的经历。

亲子阅读能让孩子爱上阅读,还能促进亲子沟通,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沟通能力、共情能力等等。我一直觉得亲子阅读是爸爸妈妈能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也曾放下豪言:陪CC亲子阅读到18岁,我都乐意。

结果呢?两年前,CC刚刚升入小学一年级,正是紧张的适应期。偏偏这个节骨眼,DD出生了。偏偏C爸因为工作还长期不在家。偏偏CC当时的阅读都是小长篇,一本读下来至少半个小时。

总之,老母亲的嗓子和精力都跟不上,只能花心思去给CC踢开自主阅读的门了。

原本,我是做好了艰难抗战的准备的,没成想,整个过程非常顺利。

那种感觉就像是看到孩子第一次走路,咱们虽然磕磕巴巴的,可迈出了第一步,健步如飞自然就不会远了。

到底怎么才能从亲子阅读过渡到自主阅读呢?跟大家分享下我的经验。

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升识字量


识字量是自主阅读的基础,怎么提升孩子的识字量呢?

有些心急的家长会让孩子用字卡去记字,也就是完全靠死记硬背。

这种方法最大的问题是:孩子只是认识、会读、但不能将字、音、物、生活联系起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能学以致用。

有个朋友给我分享娃读题的趣事,题目是酱婶滴:

娃愣是念成了,“选-择适-当的-声母-填空”。读完一脸懵的问,妈妈,这题啥意思?

事实上,我见过太多这样“单看每一个字都认识,放在一起却读不懂一道题”的孩子了。

他们不会断句、不会看标点,甚至不知道哪俩字是一个词语。

想提升孩子的识字量,最起码应该是把字放在词组、句子、段落中去认,让孩子理解。

可以边认字边认词,边读字边读句子,这样才能将认字和阅读结合起来,才能逐渐从读句子过渡到读段落、读章节甚至读整本书。

给孩子用字卡,最好是这种有词组和释义的字卡:

特别推荐分级识字读物,比如《小羊上山》。

有优美的画面、简单的情节,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字词、句子的意思。

有多频的字词重复,能不知不觉间帮助孩子巩固、记忆。

根据难度科学分级的设计,还可以帮助孩子的识字和自主阅读能力短时间内迅速提高。

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也就是在语言的环境当中认字是最扎实,是最有效的,对孩子也是最有意义的。

在亲子共读中循序退出


会认字并不意味着会读书,会读书也不代表就一定喜欢读书。

孩子有了一定识字量,家长别着急撤退。

人都有惰性,孩子也不例外,比起费眼又费脑的自己读,听家长读,肯定是更轻松,孩子不乐意也很正常。

尤其这个时候,孩子读起来磕磕绊绊、有难度,挫败感很强,我们硬逼着他自己读,他干脆就不读了。

另外,亲子共读时的温情对孩子来说是非常珍贵的,家长突然退出,孩子会有一种患得患失感。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从家长读先过渡到家长和孩子一起读,慢慢地给孩子加码。

可以家长读正文,孩子读标题。

比如这种:

孩子读标题的过程,也是一个引导他思考的过程。

可以家长读正文,孩子读旁注类文字。

比如这种:

“快吃吧,蚕宝宝!”“吃桑叶,吐蚕丝”,这些都可以交给孩子来读。

可以家长和孩子分角色阅读。

咱们共学营留的分角色朗读的作业就属于这种。

《神奇树屋》里有大段杰克和安妮的对话,特别适合妈妈和孩子一人扮演一个角色,不知不觉间,孩子就读了上百个字。

这个过程中,家长要注意:

一是,别忘了用上鼓励大法,及时给娃点正向反馈:

“哇塞,这么难的字,你都认识了!”

“今天好棒!一口气读了这么长一个句子!”

自信心和兴趣将是孩子阅读最大的动力。

二是,要仔细观察孩子的表情,及时给予帮助。

如果孩子出现了迟疑或停顿,就表示他们遇到了困难。家长可以在旁边轻声念出这个字,帮助孩子顺畅地读下去。

有了家长及时的帮助,孩子的思路不会被突然出现的生字打断,也能呵护孩子的阅读兴趣,让他获得“我读下去了”的成就感。

选点勾人的桥梁书


勾人的桥梁书绝对是从亲子阅读向自主阅读过渡的绝佳助力。

桥梁书主要有这么几个特征:

图文的比例在1:1或者1:2,图不再是主角而是文字的补充;

文字浅显易懂,句型简短简单,生字难词不多但也有;

故事长度适中,主题不深奥,内容贴近生活、有趣,符合该年龄段认知。

人类对于外界的认识可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延展区,和恐慌区,桥梁书正处于舒适区和恐慌区之间的延展区。

孩子读起来,不会太遭难,也有一定难度。

勾人的桥梁书,除了具备桥梁书的特征外,还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要么是内容爆笑的,它刺激多巴胺分泌,让人看了就停不下来。

要么是情节环环相扣,让孩子愿意一直读下去。

CC自主阅读的第一本就是爆笑类,就是这套《苍蝇小子》。

这套书的英文版本叫《The Fly Guy series》,在国外早已火得一塌糊涂!连续12年风靡国外家庭,家喻户晓,是亲子共读与自主阅读的首选。

书中大量使用夸张、双关,还有很多稚拙可爱的配图。

不仅爆笑、搞怪,还寓教于乐,讲述了很多关于友谊以及乐观、自信、勇敢等孩子需要具备的良好品格的故事。

最让我满意的是,《苍蝇小子》中有15%的“高阶词汇”,这些词汇会反复出现,加深孩子的印象,进而使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认字。

比如,《走开,苍蝇小子》这一本里说道,苍蝇小子最爱吃棕色的、黏糊糊的、一坨坨又臭烘烘的东西。

CC第一次读的时候不认识“棕色”“粘糊糊”“坨坨”和“臭烘烘”,后来在遇到“臭烘烘,她自然就读下去了,很是让人惊讶!原来这几个词在后边的情节中足足出现了5遍之多!

CC读过最多遍的就是这套《神奇树屋》。

这套书讲述的是一对小兄妹杰克与安妮的冒险故事。八岁半的哥哥杰克,理性冷静,七岁的妹妹安妮,喜爱幻想与冒险。

两人在森林里发现了一个堆满书的神奇树屋,神奇树屋就像时光机器,带他们到一个个不同的时空中旅行。

到史前时代的恐龙谷,和骑士探访中古世纪的城堡,到古埃及破解木乃伊的秘密,跟着海盗出海寻宝……每一次的冒险都紧张刺激、精彩得不得了。

冒险类故事对孩子有着天然吸引力,环环相扣的情节设计保证孩子欲罢不能。

勾人的桥梁书最好能搭配孙子兵法的“请君入瓮”使用。

一开始家长跟孩子一起读,读到精彩之处,家长找个理由离开一下。孩子想迫不及待的看到后续发展,那就自己拿起来读。

自己读不用求人,还可以想快就快,想慢就慢,想读哪儿就读哪儿,慢慢地,孩子就能发现自主阅读真香了!

亲子阅读不能停


孩子可以自主阅读了,小学三年级之前,我还是建议家长不要停了日常的亲子阅读。

亲子阅读除了前边提到的那些好处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在情感上属于一种亲子陪伴,和其他的一起玩游戏、一起出游、一起手工、一起运动没有区别。

尤其是当孩子主动向我们发起邀请时,无论他多大,都不要拒绝。

那时多半是他们需要我们的时刻,尤其是他拿出的是一本几年前讲过的书,甚至是他已经背下来的,此时的他也都早已认识其中的每一个字,但他仍然想让你来给他读,不过是想通过妈妈熟悉的声音、耳熟能详的故事来寻得心理上的安慰。

这一点我印象非常深。

C爸刚下乡那段时间,两个孩子不说不闹,但心里是非常想念爸爸的,相继都生了一场病。

一次喝完药之后,躺在床上的CC让我给她读绘本《我爸爸》。

这是她两三岁的时候非常喜欢的一本,别说后来识字了,就算是不识字她也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

一开始CC还是满脸疲倦没有精神,可随着绘本中一次次提到爸爸如何如何力气大、厉害、无所不能,又一次次体现出怎样怎样爱自己的孩子时,CC的脸上渐渐释然了,最终露出了笑容。

后来问她才知道,原来爸爸的忽然离开让她患得患失,甚至怀疑,爸爸是否还爱我,还爱这个家,是否还会回来……

读绘本的过程我的声音和陪伴以及书的内容,都给了她非常大的安慰和信心,让她更加坚信爸爸是爱她的!

亲子阅读是一种亲子陪伴与感情联系,它的影响力早已远远超越了阅读本身。

孩子可以自主阅读了,日常里的亲子阅读还是有必要坚持的,哪怕每天只是十分钟。

相信我,这绝对是一庄稳赚不赔的“买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亲子   安妮   杰克   自主   家长   苍蝇   句子   桥梁   爸爸   简单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