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山海经的世界,每个孩子都可以有自己的“奇遇”

“我想让这只鵸鵒和白犀牛合体,这样世界上最后一只白犀牛也可以生出白犀牛宝宝了。

儿子读着《山海经里的博物学》,突然指着其中一页对我说。

哈哈,这一页的鸟有些奇特,雌雄合体单只鸟就能繁衍后代。儿子最近看了不少濒危动物的科普,对白犀牛非常担忧。看了这只鸟的特性,很自然就联想到了白犀牛。

这套《山海经里的博物学》真的太好看了。特别是,对我这种看古文有些费劲、儿子又对光怪陆离的动物超级感兴趣的妈妈,真的太友好了。真是除了“费”妈的嗓子没毛病。

《山海经》一直都是我想给娃了解的内容。毕竟,作为中国想象力之源的《山海经》,曾经丰沛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连鲁迅先生都对《山海经》赞不绝口。

可是,市面上的《山海经》,要么就是太艰深复杂,别说对5岁的孩子不是很友好,对我这种法科出身但古文不精的老母亲都不太友好。要么就是只对《山海经》一个角落展示地很好,虽然能激发孩子的兴趣,但是看完了以后觉得还是不解渴,还想了解的更多。

而这套《山海经里的博物学》,真的就是我想给孩子展示的样子。

整套书恰到好处,古文的引用恰到好处,插画的配图恰到好处,故事的引入恰到好处,科普的说明恰到好处。

就说这一页关于精卫鸟吧。因为精卫的故事具有很强的故事性,所以只要一提到《山海经》,这个故事都反复被提及。

只是,很少人关注具体的原文出处。这套《山海经里的博物学》将原文出处节选了出来,总共大概短短的五行,下面附有现代文解释,便于理解。

为了防止古文和翻译太枯燥,它还引入了大奇和小遇这一对兄妹去山海经动物园的见闻,借博学的大眼睛老师的口和孩子们的见闻,将古文中的内容又以实景参观的形式演绎了出来。

这些上古想象中的禽兽和现在的时代距离太远,所以珍奇异兽的样貌特征即使有古文中的详细描述,也很难生动立体化。这套书用精美的图画让孩子们能够直观的看到这些珍奇异兽的特征。我家娃看得津津有味。

而更有意思的是,这套山海经里的博物学,在想象力背后,居然还尝试让孩子们落地。他以科普的形式给孩子们讲述了很多,关于不同门类的动物的习性和特点。

比如,我儿子在开头中所说的鸟类雌雄同体产卵解决世界上仅剩一只的濒危动物白犀牛的问题。这套书中的“羽门”一册就给出了答案,鸟类没有雌雄同体。这是古人的想象而已。

又比如。这本书还向孩子们讲述了鸟类的羽毛的作用以及鸟类更换羽毛的情况。原来鸟类的羽毛,可以起到调节温度和帮助它们飞行的作用。

我儿子自己还尝试了一个游戏。他每次发现一种鸟类的叫声和名字一样,就会翻动书页指着鸟,发出和鸟的名字类似的叫声,什么“精卫精卫”“”而且乐此不疲。果然,5岁年龄段的孩子对拟声词有着无可抗拒的喜爱。

尽管这套《山海经里的博物学》的科普知识挺多,但我觉得丝毫没有限制小孩子的想象力。孩子们在这些光怪陆离的世界里,编织着一个又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

因为这些神奇的动物,真的是太有趣了。出现长右的地方,就会发生水灾;罗罗鸟能够吃人;狌狌就像我们今天说的猩猩……这些有趣的内容,都被扩展进了儿子的故事里。

如果再配合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清宫兽谱图》来个实景参观,看看博物馆自己弄得《山海经》系列视频,再读一下狐狸家的《中国神兽》系列,简直不要太“美”。

这套书的主角是大奇和小遇兄妹。也许每个孩子都能在这套书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奇遇”,走进山海经的神奇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山海经   孩子   雌雄同体   博物   犀牛   鸟类   古文   恰到好处   奇遇   儿子   动物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