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冠军陈晓敏:拍卖所有奖牌得399万捐学校,放弃体制工作入商圈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3年,奥运冠军陈晓敏将自己从事举重事业以来比较有纪念意义的奖牌全部拍卖,并将所得的128万元全部捐出,用400多万在家乡建起了一所希望小学。

陈晓敏

陈晓敏这个举动,引起了网友的争议。

有人觉得运动员获得的这些奖牌,尤其是奥运金牌,不仅仅是运动员个人的荣誉,也应当是国家荣誉,不应该随意出售;

也有人觉得,既然是运动员自己赚到的金牌,那就是自己的东西,她如何处理无人可以指摘。

而陈晓敏作为该事的主人公,对于网上的舆论并不看重,没过多久,她的拍卖会成功举行。

对她来说,只要是能够帮到这些孩子们,她就心满意足了。

是什么驱使着她卖掉奖牌也要在家乡建学?在花光积蓄之后,她的人生又是否会因此改变呢?

走上体育道路

1977年,陈晓敏出生在广东鹤山县双合镇,是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姑娘。

山东鹤山

从小她就和其他女孩不一样,力气大得很,很多同龄的男孩子都比不过她。

1988年,11岁的陈晓敏因为自己在力量上的天赋异禀,被教练看重并招进了县里的体校。

由于自身天赋高,再加上训练努力刻苦,仅两年时间,陈晓敏就被推荐进入了省体校,并在1991年成功进入广东队,由名宿蔡俊成教练指导训练。

1992年,陈晓敏顺利进入国家队,当时她仅15岁,训练时间也只有短短四年。

有了更好的训练条件和更科学的教导,陈晓敏的进步速度一发不可收拾。

短短四年,她就凭借着出色的成绩连连夺魁,成为中国举重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根据陈晓敏的母亲回忆,1993的时候,家里还没有电视,陈晓敏夺冠的时候她正在家里喂猪。

陈晓敏的姑姑看了电视里侄女夺冠的画面,兴奋的当场就往陈晓敏家里跑,边跑边喊:"我们阿敏拿金牌了!"

从那天开始,陈晓敏家里就时常能够收到来自女儿的邮件,里面都是她寄回来的奖牌。

在1993年的全国运动会和世锦赛、1994年广岛亚运会、1995年的世界锦标赛、1997年的亚洲锦标赛上,陈晓敏屡屡夺魁,拿下多项举重冠军。

而在1997年的亚洲锦标赛上,陈晓敏在教练的安排下,跨级别参加六十四公斤级比赛,再次夺得金牌。

但也同样是在1997年,陈晓敏因涉嫌药物违规,被竞赛两年。

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这个强势崛起的举重明星脚步为之一顿。

这是陈晓敏生命中最灰暗的两年,她因此被迫退出了国家队。

除了巨大的舆论压力以外,最让她痛苦的是,她也自此失去了良好的训练环境,和为国争光的舞台。

网友们都觉得,这个女孩的体育道路恐怕已经彻底折断,两年不接受系统训练将会对她的成绩造成巨大影响。

即便两年后她回来了,也不能保证她的身体素质还是巅峰状态。

但是,陈晓敏家人却很是开明。对于女儿的事业出现问题这件事,他们给予了足够的理解与包容。

而对于陈晓敏自己来说,虽然她经历了短暂的低沉,但很快就振作了起来。

她开始联系教练、场地,努力的训练,保持自己的身体机能不退减。

闲暇之时,她也一直在关注着各大世界赛事。

每次世界级比赛比完之后,她就会比照冠军夺冠的重量,在教练的监督下进行一次次的挑战。

这些私下的挑战,让陈晓敏也逐渐积累起了更多的信心和实力,她坚信着,两年后的她会回到所有人的视线,一举夺回属于自己的领奖台。

终于,在陈晓敏的不懈努力下,她保持着往日的训练标准,于两年后重新回到了国家队并成功入选奥运团。

2000年9月19日,在悉尼奥运会的举重赛场上,陈晓敏成为了全场唯一的焦点。

陈晓敏仅举起4把,就破了两次世界纪录,甚至在抓举和挺举的第三次试举前就锁定胜局,奥运金牌已经是囊中之物。

至此,陈晓敏的举重事业重新回到巅峰,在中国乃至世界举重史上留下来她的名字。

她为国争光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在体育事业上再没有什么遗憾。而除了体育事业以外,她还有一个心愿没有达成,那便是她的学业。

深造

陈晓敏从小进入体校训练,对于文化课,她落下的比常人多很多。

但在体校训练的日子里,陈晓敏其实一直都没有放弃过文化课的学习。

在平日放假的时候,其他的队友们都争分夺秒的休息,或是睡觉,或是出去闲逛。

但陈晓敏却一直保持着学习的习惯。

她喜欢学习英语,因此她看了大量的英语教材,听磁带来努力练习口语。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我不是要文凭,要的是读懂,读好。”

也正是这样的积累,让这个来自农村的姑娘在退役之后转型的相当成功。

当时的很多运动员退役后,都不得不继续从事体育类的工作,即使是著名的运动员,成为教练也已经是很好的出路。

大部分普通运动员退役后,只能带着一身伤病和与社会脱节的生活方式,想办法养家糊口。

但陈晓敏不同,她先是通过自身努力拿到了广东商学院的法律学士学位,随后又在《羊城晚报》社长的邀请下,担任了报社团委书记。

做了3年的团委书记,她成功从一位运动员转型成为了文化工作者。

在担任团委书记期间,她一直致力于策划文化活动,还多次成功举办了当时流行的集体婚礼。

2003年,就在她事业搞得红火之时,她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她想要办一所希望小学!

图源网络

办学的钱,用积蓄是不够的,她最值钱的便是那些奖牌。

于是,她决定将这些金牌拍卖掉,一次性来补足钱款。

拍卖的信息一经发布,就点燃了全国的舆论。

那个时候,人们往往把荣誉看的比物质更重要。更何况奥运会金牌所代表的荣誉,不仅仅属于陈晓敏个人,也属于全中国。

一时间,批评与谩骂的声音如潮水般蜂拥而来,大家都无法理解她的决定。

即使陈晓敏解释说是为了公益,也很少人相信这是她的真实用意。

不少人还恶意揣测陈晓敏是做生意亏了钱,要拿这些钱还债。一时之间,陈晓敏成为了媒体大众口诛笔伐之人。

而陈晓敏的父母,同样对女儿的选择无法理解。

在他们的眼里,这些奖牌都是女儿用一身伤病换来的荣誉,拿出去卖掉,岂不是代表着这十几年的辛苦全部付之东流了?

虽然批评的声音不绝于耳,但陈晓敏却丝毫没有动摇这个想法。

在她的眼里,荣誉得到了就是得到了,不论这些奖牌在不在自己手里,那些荣誉都不会褪色,也不会消失。

这些奖牌对她来说,像是纪念品。但一旦拍卖出去,就能为自己的家乡、为家乡的孩子们做出更多的贡献与帮助。

这比将它们当做一个象征更有意义。

陈晓敏的父母在听了女儿的想法后也有些沉默。他们意识到,这些年的经历,女儿已经长成了一个有着自己想法的人。

在陈晓敏的多次劝说下,老两口也终于应允了这一次的拍卖。

2003年3月,第一场拍卖在她的家乡江门市举行,拍卖的对象主要是比赛相关纪念品,最终进账117万余元。

第一场拍卖会的成功举办,让陈晓敏对接下去的第二次拍卖有了信心。

于是,2003年10月,陈晓敏的另外一场拍卖会成功举办。这一场拍卖的是全国赛、全运会、亚锦赛、世锦赛、奥运会的金牌。

拍卖会现场极为热烈,每一块金牌拍卖前,陈晓敏都要上台讲述金牌背后所付出的汗水,和不懈努力的拼搏故事。

那枚凝聚了她举重生涯里全部心血,打破了世界纪录的奥运金牌,经过29轮应价,最终拍出了128万元的价格。

买主是长安国际酒店,而这枚金牌现在还保留在酒店里。

最终,陈晓敏所拥有的8枚金牌共拍得281万元,两次拍卖合计399万元。

她把拍卖所得的接近400万元全部捐献出去,建起了一所希望小学,并为学校配备了电脑、运动器械、崭新的桌椅等等东西,让贫困的孩子们也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400万在2003年的时候是一笔天价巨款,这些钱足够一个普通家庭富足的生活多年。

但陈晓敏所作出的决定,也实实在在的影响着家乡的孩子们。

这件事也彻底的颠覆了她在大众眼中的过往形象,让人们重新认识了这个坚定的举重女王。

但失去了奥运金牌,又没有继续从事体育事业的陈晓敏,在这之后又要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商业新星

虽然在羊城晚报有工作,但陈晓敏在体坛锻炼出来的那股子执拗劲儿却没有消失。

她有着敏锐的头脑和长远的眼光,并不满足于当前的工作现状,转而把心思放在了房地产买卖当中去。

其实在奥运会夺冠以后,她收到了一套企业赠送给她的房子。自退役以来,她就一直居住在这里。

但后来,那套房子离上班地点太远,于是她下决心搬到市区。

陈晓敏在不断跑楼盘买新房子的过程中发现,奥运冠军这个名称居然能为她带来钱财。

有人愿意请她去参与楼盘活动,并给她高昂的出场费,这让陈晓敏发现了商机。

从这之后,她通过参加活动与开发商深入合作,拿到比较低的房价折扣,然后同时买了很多套房子。

市中心的房价价格极高,陈晓敏虽然每个月有一万元的工资,但高额的房价还是让她背上了重重的债务。

在最艰难的时候,她连自己房子的水电费都掏不起,不得不参加各种活动,想办法赚更多的出场费才能勉强的维持下去。

就这样坚持了好几年,陈晓敏终于迎来了转机。

她的眼光确实很好,赶上了房价飞涨的浪潮,购入的几套房产都有了不小的升值,这让她收获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投资成功的陈晓敏意识到,或许这是一条不错的致富道路。

但房地产行业毕竟压力大,需要的资金起点高,她的资产达不到门槛。

于是,她开始把自己的眼光放在起始资金更低,但风险和收益也更大的股市上。

而陈晓敏在股市上一出手,就赚了不少钱。

零几年那会儿,股市正是红火的时候,各种鱼龙混杂的消息很多。想要赚到钱,就得花心思研究分辨。

为了能够投资顺利,陈晓敏拿出了当年训练时候的那股劲儿,没日没夜的研究股市。

她喜欢和股市大佬交朋友,学习他们的经验,补充自己的金融知识。短短几年时间,她就从一个股市小白变成了资深股民,赚的也很丰盈。

而在赚钱的同时,她也没有忘记初心。

她在多个公益基金会都进行了捐赠,帮助了无数的孩子完成他们的读书梦、体育梦。

在她看来,她的一切都来自于国家和人民,那么她赚到的钱就应该有这些贫苦孩子们一份。

她在公益事业上的奉献为那些成功的奥运健儿树立了榜样。

在陈晓敏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奥运冠军投身公益事业,为这个培育了他们的国家贡献出属于自己的力量。

2006年,在经历了几年商海浮沉后,陈晓敏的身体逐渐熬不住了。

频繁的应酬、巨大的工作压力,让本来就一身伤病的她身体逐渐出现了问题。

当年训练留下的旧伤也开始隐隐作痛,腰椎和颈椎都出现劳损,还时常头痛、头晕。

她的丈夫也是她的理疗师,看到妻子的身体状况,便建议她休息一段时间。

于是,陈晓敏和家人一起去了澳洲修养。

或许是因为远离了应酬与工作,这样的疗养让她的身体与心灵都得到了放松。

陈晓敏也逐渐的喜欢上了这里,在纠结了一段时间后,她最终决定抛下了自己的生意与事业,带着家里人移居澳洲。

她在这里接受到了和国内完全不同的文化与风俗,也开始转变自己的思维与想法。

陈晓敏意识到,或许自己拼命工作带来的压力反而让她陷入了一个陷阱。

商场不像运动场,自己不是商业头脑最顶尖的那批人,无头无脑的拼命只会让自己陷入迷茫和不安。

于是,在澳洲的这段时间里,陈晓敏整理自己的资源,尝试分析自己生意中好与不好的部分,综合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与交际手段。

她终归是个闲不住的人,即使是在修养身体的时候,也不想让自己已经有了不错底子的生意就这么彻底黄了。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她不断充实自我,认识自我,彻彻底底从当年的那个运动健儿转变成了一名成功的企业家。

新的征程

在休息了一段时间,身体和精神都有所好转后,陈晓敏又把自己的生意捡了起来,开始国内国外两头跑。

这个时候的陈晓敏,已经彻底从那个体育巨星的限制里脱离出来了。

她甚至进行了抽脂丰胸的手术,放弃了过去运动生涯带来的健美肌肉,希望自己可以变得美一点。

2016年,做完手术的陈晓敏还报名参与了中国胸模大赛,并最终晋级十强。

她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很多人的不解与批评,觉得这是自甘堕落的表现。

但陈晓敏却说:

“国家举重队给了我拿下奥运冠军的机会,胸模大赛同样能给我提供新的人生舞台,让我成为生活中最美的陈晓敏。”

从农家子弟一步步走到世界巅峰,陈晓敏的人生经历是传奇而精彩的。

她用自己的努力与天赋,一步步将自己推向更高的位置,也借助着这份世界级的荣耀,让自己的未来有了更多的选择与方向。

从进入县体校的那个时候开始,陈晓敏就意识到了举重是让她彻底翻身的契机。

之后的八年时间里,她用汗水换取了荣誉,在天赋与努力的加持下,让自己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而退役之后,陈晓敏也没有裹足不前。

她勇于打破自己的舒适圈,走出那个荣耀无比的冠军身份,为家乡和贫苦的孩子们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为自己的未来开辟出了新道路。

过去的荣誉并不是她背在身上的枷锁,她也清楚地知道金牌不过是个象征,并非荣誉本身。

这些东西不论在手里留多久,都不能变成她的现实生活。

从奥运冠军到如今的商业女强人,在不同的环境找准自己的定位,为生活不断努力但不焦虑,这或许就是陈晓敏在过去的运动生涯中所收获的最重要的本领。

对于昔日的奥运冠军,今天的女老板陈晓敏,各位读者有何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想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奖牌   体校   举重   拍卖会   商圈   运动员   金牌   教练   体制   家乡   荣誉   努力   学校   工作   陈晓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