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家新能源车企宣布破产!事实证明,新能源“蛋糕”不好分

提起中国的新能源就不得不提比亚迪,作为自主掌握电机、电控、电池三大技术的车企。比亚迪改变了汽车靠进口的传统,依靠新能源汽车打开了中国走向世界的汽车通路。

但“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在新能源的巨大诱惑下,众多“造车新势力”,削尖了脑袋以求在此分一杯羹。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政策的不断退行,中国“首家新能源”也宣布破产,新能源汽车在走向衰落吗?

一、“首家新能源”到底是谁?

作为首批被“官方认证的”双证造车企业之一,在2013年获得李嘉诚51亿元的注资后,投身于中国的新能源造车行业。有赖于长达近60年的造车经验,长江汽车成立三年后便接连推出了四款新能源车型。

成立之初的长江汽车势头正盛,在新能源配件研发方面大量的投入,相关生产业务随得到了发展,但却后劲不足。早期车型销量堪忧,新车型迟迟无法量产,很快便陷入了资金短缺的困境。

当时的长江汽车并没有轻言放弃,也尝试过与其他车企合作、代工等方式以求挽救损失。与此同时长江汽车成功进入欧洲市场,并在新能源汽车核心零件领域找到了突破口,但开拓海外市场并未给长江汽车迎来转机。

长期深陷欠薪风波,“PPT造车”印象等难以摆脱的问题,最终将长江汽车拉向了破产深渊。曾经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中国“首家新能源”车企,最终没能分到新能源汽车这块“蛋糕”。

二、新能源汽车走了下坡路?

按道理说,连续五轮的燃油价格上升,应当引发新能源汽车销量高涨,但近期频频传出新能源车企破产、重组的消息。难道新能源汽车不行了吗?

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产业,在我国迸发了旺盛的生命力。我国实施的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更是给这个产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给了我国在国际汽车行业“弯道超车”的机会。

虽然近年来受到疫情反复的影响,物流和销售有不同程度的受挫,但在整体数据上,新能源汽车市场仍保持同比翻倍的增长态势。

时代浪潮带来机遇,随之而来必定有风险,没有足够规避意识的企业,必定会自取灭亡。

三、新能源之路怎么走?

长江汽车的兴衰给了我们几点警示:第一,战略部署要精准,对于市场要有敏锐的洞察力;第二,避免企业“外脑”与发展理念不一致,导致工作脱节。

战略部署偏离市场,高层发展理念不统一,便是导致长江汽车高开低走的重要原因。

在众多车企在新能源赛道险象环生之时,比亚迪却能借助新能源汽车,成为我国第一车企,并长期保有市场优势,离不开其背后的技术支持。作为国内唯一自主掌握核心“三电”的车企,为比亚迪在新能源保持了绝对的竞争力。

比亚迪区别于其他新能源车型,所使用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不仅大大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也降低了制造和维修成本,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能量密度偏低的缺点。那么配套的换电站、快充方案就成为了日后发展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四、新能源带动效应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蓬勃发展,将打开一道道新的市场大门。

充电站、充电桩的试点建设,使得行业发展前景渐渐浮现。目前众多央企已经开始投入充电站的建设之中,这也引得众多上市公司投资、涉足。

新能源汽车价格之所以居高不下,也是因为电池成本,相关企业必将成为最大受益者。

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超过90%车型都使用的锂电池。对于一辆成熟的混动汽车来说,电池便占据了成本的1/3。

新能源汽车发展至今,仍处在上升期,国家对于产业的期待也远不止于此。比亚迪已经开启了新能源汽车出口之路,并获得了极高的市场关注度。看来“掌握核心科技”对于任何产业而言,都是通用的发展之道。

小结

“林志颖翻车”把新能源汽车再次推上了风口浪尖,长江汽车作为行业先行者由盛转衰,比亚迪赶上了时代浪潮坐上了龙头。新能源汽车仍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并将带动产业链相关的众多产业发展。

虽然有不少新能源车主大喊着“养不起,卖不掉”,但在汽油价格节节攀升,燃油汽车渐渐退市的背景之下,选择新能源汽车的你,会后悔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新能源   中国   充电站   长江   车型   蛋糕   事实   不好   电池   成本   汽车   市场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