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利率定到4.12%却没人存,银行员工不解:现在储户怎么了

居然思危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忧患意识,与西方及时行乐、超前消费观念相反,似乎我们从来就对存钱十分看重。根据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市场规律,存钱相比于股票交易、期货购买等理财产品而言,风险与收益也相对较小。即便如此,近年来银行的固定存款利率依然在不断降低,不仅叫停各种高息揽存业务,更是再三降准降息,多数银行的年利率都调整到4%以下,或许是此举挫伤了老百姓的存钱积极性,如今哪怕有些银行年利率调整到4.12%也鲜少有人问津,对比银行员工也很难理解,为什么利率高了也没人来存钱呢?答案可能与这四个原因有关。


安全性存疑

对于储户来说,既然他们没有选择收益更高的理财产品,那么一定是对资金安全性有一定的要求,在银行利率不断下降的大趋势下,有银行能开出高出平均水平一大截的利率,其背后是否与安全性的降低有关?或者能开出高利率的银行都是一些被迫高息揽存的成立不久或者规模不大的中小银行,将钱存放在这些银行里,安全性自然比大银行要低一些。


正如不久前河南安徽等地方村镇银行出现取款困难一般,这些储户或许是由于看上了高额利率,或许是一些其他因素的限制,由于银行水平有限,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那么就有可能面临倒闭的风险,而储户虽然能够获得赔偿,也有不少的条件限制,同时也十分麻烦。所以,出于安全考虑,哪怕利率再高,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也很少有人心动。

存款周期太长

众所周知,不同的存款方式也会有不同的利率,例如定存比零存几率高,长期存款比短期存款几率高。不论是为了确保资金安全还是为了预防出现急需用钱的情况,大多数储户都不会选择那些动辄5年以上的定存周期。


银行为了揽存拔高利率很正常,但大多也会在存款周期上做调整。对于储户来说,过长的存款周期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是降低自己预防风险的能力,二是增加资金安全的风险。如果几率高的前提是周期长,那么也只能让人望而却步。


要达到4.12%利率除了在存款周期上做限制以外,结构性存款也可以达到这一利率水平。所谓结构性存款就是指将储户的存款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定存,一部分用于投资高风险理财产品。这样的优点在于投资成功,利率就高,投资失败,那么利息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只能拿回本金。相信对于那些本来就只想享受稳妥收益的储户来说,结构性存款带来的可能性高利率并不怎么吸引人。

最后就是银行自身的宣传问题,自央行叫停异地以及互联网存款后,中小银行的存款渠道大大降低,哪怕是正常推出了4.12%高利率存款服务,也很少有人能够及时得知,自然前来存款的用户也就减少了。综上所述,对于普通储户来说,在后疫情时代,人们越来越重视资金安全,在遇到高利率时也更加谨慎,毕竟挣钱不易,谁也不会为了那超出1%左右的利益去冒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储户   银行   年利率   结构性   利率   存款   安全性   周期   不解   收益   员工   资金   风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