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的自卑感,最终还是要跟自己和解

成长在一个单亲家庭里,从来都不是孩子的错,但是孩子却会因为这种境遇,而更加容易在人生中犯下比其他人更多的错误

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是父也不是母,而是一整个家庭的全部。

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有些规则牢牢地在了DNA里。在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更多代表着强势、保卫、开拓和思考,母亲的角色则更多代表着温和、养育、陪伴和观察。

抛开社会行为来说,孩子最先学会的是观察与调节,再通过这些能力去进一步学习其他技能,并找到自己的定位。

所以为什么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和母亲的关系牢不可破?

那是因为母亲一方面承担了最初的养育职责,同时也是教给孩子探索世界认识世界最基本能力的人。

我们要承认,对几乎所有人而言,女性在这方面的才能就是碾压男性的,她们天生就有着男性所无法匹敌的亲和力。这不止来源于母性本能,同时也有成千上万社会分工所沉淀下来的行为习惯。

这不是刻板印象,而是贯穿了人类发展达万年的历史,在生产实践中得出的最优解。

自己想想看,女性在社会中的优势真的是美色吗?现在不缺小鲜肉,女性的最大优势在于倾听、观察和共情能力。而男性的最大优势在于其面对压力时的反抗能力和敢于探索、破局的勇气。

诚然人性是一体多面的,所以孩子需要通过父母双方的言传身教,才能在不断地实践和调节中得到健康的成长。

而在单亲家庭中,父母任何一方的缺席,必然会造成幼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不稳定的因素,无法得到足够的参照物来矫正自己的行为和思考习惯。

因为单一的父亲或者母亲,自身也确实难以同时为子女展示出两种人生状态。

父亲的缺失容易让子女缺乏自信心,产生自卑心理,对外界刺激有过大的应激反应。同时由于缺少了强势方的压制,很容易产生过强的逆反心理。

母亲的缺失也容易让子女缺乏安全感,沉默寡言,拒绝沟通。由于缺乏母爱,容易悲欢厌世,被孤独感环绕。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不可避免地需要更多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审视和观察他人,来不断地矫正自己由于原生家庭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当缺乏自信时要更积极地去尝试突破自己,没有安全感时也要更主动寻求与外界沟通,对生活充满失望时或许没有父亲告诉你要坚定地向前踏过泥泞,又或许没有母亲给你一个温暖的怀抱安慰你一切都会好起来。

但是,你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不可怕,可怕的是闭上眼睛,对世界的宰割逆来顺受。

是的,我知道这是反人性的,但是为了能真正幸福地活下去,我们不得不这样做

我,在单亲家庭中经历了二十几年的成长,有过挣扎与迷茫,恨过世界,也爱过他人。最终跟自己和解,人与人或许真的无法感同身受,但我想至少有些苦,我们都吃过。

欢迎留言或者私信,我们一起排解你成长中的那些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自卑感   子女   父亲   男性   母亲   优势   能力   孩子   女性   更多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