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100问系列之(九)—什么是“行走阅读”?

什么是“行走阅读”?让孩子真正认识书里的人和物

今天我们来介绍一种新的阅读方式——行走阅读。

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对阅读缺乏兴趣,没有足够的耐心去读完一本厚厚的名著、小说,或者科普、地理、历史等著作,总是读着读着就没了兴趣。上海市高东中学副校长郑钢认为,原因主要在于孩子缺乏能够激发阅读兴趣的“荷尔蒙”,为此他提出了将“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联系起来的新型阅读形态——行走阅读。行走阅读,指的是让孩子带着一本书踏上旅程,在现场找寻作品中的事或物,通过还原现场,激发共鸣,丰富自身阅历从而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郑钢提到,行走阅读的优点主要在于:

一、增强了孩子的共情能力要让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并对某一部作品产生深层次的互动,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和共情尤为重要。而行走阅读能够为孩子提供共情的纽带,光看文字对孩子来说是枯燥的,但是当作品中的内容以立体和直观的形象出现在他眼前时,这种身临其境不仅能引发强大的共鸣,孩子对文本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二、为孩子储存了大量的“图式记忆”。当我们去过一个地方,脑海中会留下记忆或印象,这在心理学上叫做“图式记忆”,这种记忆会产生积极的思维。当孩子阅读到相关的文字时,就会唤醒孩子脑海中的信息,激发对于文本的亲切感。简单来说就是,行走阅读为孩子积累的生活经验和经历,能够提供给孩子理解的支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内容。所以,去过滕王阁的孩子会比单纯依靠想象的孩子更容易走进《滕王阁序》的文字之中。

#阅读的温度# #相信阅读的力量# #一起教育成长# #为什么要努力学习,为什么要读书#

地 址: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井岸三友智创谷创意园B栋3F

联系电话:0756-3996616

扫码关注更多家庭教育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斗门   珠海市   图式   家庭教育   共鸣   文本   兴趣   记忆   文字   孩子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