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治亏终见效!吉林油田今年上半年打了一场漂亮的扭亏脱困翻身仗

吉林油田今年上半年打了一场漂亮的扭亏脱困翻身仗:生产油气262.2万吨,完成年计划53%;天然气产量5.37亿方,完成年计划49%,同比增加1400万方,油气产量当量实现“双增长”。八年治亏,终得正果,吉林油田到底用了哪些高招,让他们取得了如此令人欣喜的数据?

加强管理 真抓实干

“疫情之下,取得油气‘双增长’的成绩更显弥足珍贵,更加坚定了我们打赢本质扭亏脱困翻身仗的信心和决心。”吉林油田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袁广延近日说道。上半年,吉林油田生产运行系统紧盯“双扭亏”目标下的产量任务,克服疫情和投资不确定等多种影响,抓节点,踏好运行节奏;抓重点,确保关键项目有序推进;抓效率,强化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从而确保了油气产量和工作量超计划运行。袁广延说:“公司超前谋划,科学摆布以钻井、压裂、措施为重点的工作量运行。”上半年,吉林油田主体工作量全部提前完成。在道路开化翻浆前,集中力量抢出低洼地带工作量2700余口。5月末,老井压裂共759口,提前7个月完成全年计划。

最大平台 作用显著

今年3月份,亚洲最大陆地采油平台——新立采油厂16号大井丛平台全部投产,新立采油厂16号大井丛平台油水井共计72口,其中油井56口,水井16口。同比零散井,单井日产提高45%。新,是新立采油厂16号大井丛平台的最大特点,16号大井丛平台集中实现了“双提双降”设计理念,56口油井摒弃了传统“驴头”式抽油机举升方式,完全采用吉林油田自主研发的液压直驱型抽油机,这样的创新更高效节能,新立采油厂第二采油队作业区经理庄文峰说:“该类型抽油机重量轻、占地面积小,冲程、冲次可以无级调节,并且应用新型抽油机后较传统抽油机节约能耗达25%。”

绿色转型 双碳引领

实现“双增长”,与绿色低碳转型的成功息息相关。30年探索攻关,吉林油田创新形成陆相油藏CCUS-EOR全产业链配套技术系列,目前已经建成国内首个全产业链、全流程CCUS-EOR示范项目。该项目是全球正在运行的21个大型CCUS项目中唯一位于中国的项目,也是亚洲最大的EOR项目。吉林油田通过构建全流程CCUS产业链,正在快速推进规模化工业应用进程,全力推进企业低碳绿色转型发展。

CCUS即二氧化碳捕集埋存与提高采收率技术。吉林油田全面发展CCUS技术,近期已经实现自主化研发、创新化驱动、成熟化应用、规模化推广。目前,吉林油田已建成5个集团公司级二氧化碳驱油与埋存示范区,累计埋存二氧化碳225万吨,覆盖地质储量1183万吨,年产油能力10万吨,年二氧化碳埋存能力35万吨,年埋存能力相当于每年植树280万棵。今年7月7日,吉林油田CCUS效益推广应用系列技术在黑125区块取得显著成效,黑125区块长停井和转抽井逐步自喷生产,日产油量比2020年7月技术应用前提高了3倍以上。“我们平时的采油对储层的采收率是30%左右,然后使用CCUS技术取油后,能使对底层的采收率达到50%-60%,相当于再造了一个油田。”二氧化碳开发公司经理王峰说道。

深耕细作 老区挖潜

对吉林油田而言,老油田是效益稳产的压舱石,老油田稳不住,不可能有效益,老油田成本降不下来,即使产量稳住了也没有效益,所以必须做好老油田精益管理。吉林油田深耕细作,老区挖潜。坚持“老区不老、小块不小”工作理念,围绕富油区带常规油深入开展精细再评价,在扶余油田北部实现“镶金边”。

根据扶余油田老区资源潜力实际情况,吉林油田坚持立足打高产井、高效区块,进一步深化剩余油研究,老区挖潜实现高产高效。在高产新井方面,创新井位部署思路,由躲断层向靠断层转变,细化追踪砂体有利部位,挖掘断层附近剩余油;由静态描述向精准描述转变,精准评价注采关系,挖掘井间富集剩余油。据此部署的18口新井先后获得高产,平均单井日产达到设计的3.7倍。在高效区块方面,围绕提高区块经济采收率,深化效益潜力研究,由定性评价向定量描述转变,小层整体动用转向差异化改造,砂组分注模式转向近阻组合分注,改善注采对应关系,长效发挥生产能力,中65和中38区块实现高效调整,内部收益率分别达到12.7%和11.8%,吉林油田通过精益管理赋能老区新活力。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邹鹏亮

编辑:马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吉林   油田   收率   区块   高效   老区   油气   见效   工作量   上半年   产量   效益   漂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