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no:爱说话和不爱说话的孩子,长大后谁更有出息?现实打脸父母

上个月去参加亲子活动,注意到一对母子。


妈妈一直在推搡孩子:你快跟叔叔阿姨打招呼啊,别的小朋友叫你一起玩,你怎么不理人家?


孩子低着头,身体僵硬,没有回应妈妈。



没过一会,妈妈拉着孩子往外走,嘴里嘟囔着:早知道不带你来了,真丢人。


据我观察,孩子应该是内向性格。


妈妈带孩子参加活动,可能是想让孩子多锻炼与人沟通的能力。


结果无功而返,还生一肚子气。


孩子太内向,的确是许多父母所焦虑的问题。


内向性格不是劣势


生活中,有很多父母觉得:


外向孩子能言善辩,活泼好动,敢于争取,讨人喜欢,更容易成功;


内向孩子不善表达,不敢表现自己,做事畏手畏脚,很难适应社会规则。


父母担忧孩子的未来,总是想尽办法让“内向孩子”多社交,希望变得外向一点。


当然,父母的初心是好的。


但这种方法,非但很难达到目的,反而可能会让孩子产生心理阴影而更加“内向”。


实际上,孩子内向,并不是坏事。


首先,大部分内向性格是天生的。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杰尔姆·卡根,曾让500个四个月左右的婴儿,接受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刺激。


结果发现,这些完全没有经过社会化的婴儿,面对外界刺激,会呈现截然不同的反应。


20%的婴儿会大哭大闹,反应激烈;40%的婴儿几乎没反应,剩下的40%,反应介于两者之间。



也就是说,孩子的性格,内向或外向,很可能在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了。


其次,天生的性格是很难改变的。


科学研究发现,内外向的性格差异,本质上是因为大脑不同。


内向者的脑回路更长,还拥有更敏感的杏仁核。


即使我们每天训练孩子,也不可能改变他的大脑结构。


因此,想彻底转变孩子的性格,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且,更长的脑回路,恰恰也说明了内向孩子的思维、情感活动更活跃,大脑能处理更为复杂的信息。


因此,内向性格绝不是劣势和缺点。


内向孩子看起来胆小、害羞,不爱社交,只是对外界刺激比较敏感。


相比于和外界建立关系,他们更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思考、研究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


英国著名演员艾玛说,自己是一个内向者,不爱社交,不喜欢参加舞会。



她把精力都用在了揣摩人物个性和提升演技上。


她热爱演戏,愿意为之钻研、付出。这份努力和坚持,成为了她一举成名的关键。


内向孩子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往往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内向孩子的优势


有调查表明:世界上70%的成功者都属于内向型性格。


因此,需要改变的,不是孩子的行为,而是父母的思维认知。


与其一味的纠结内向孩子的短处,不如多关注、挖掘他们的优势所在。


比如:


思考缜密


世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就是典型的内向性格。



十岁前,他很少说话,父母一度担心他的智力是否有问题。


实际上,爱因斯坦不是不会说话,而是慎重说话。


他总是把所有想说的句子,先在脑子里过一遍,感觉没问题了,才会表达出来。


这其实是许多内向孩子共有的思考方式


听到问题,他们不会马上给出答案,而是先设想各种可能性,最后再说出最优解。


有时候,他们脑子里的想法太多,又无法取舍,就会出现不知该如何表达的状况。


因此,内向孩子会显得有些木讷、反应迟钝。


其实,他们正沉浸在思考当中。


共情能力更强


纪录片《life at 7》的“同理心实验”,证实了不同性格的孩子,共情能力是有差别的。


试验者给一些7岁孩子佩戴了检测心率的仪器,并让他们单独观看“小男孩失去母亲”的视频。


检测显示,内向男孩Ben心率波动最大。最高峰的两段波动,正好对应视频主人公出现强烈悲伤的片段。



而且,实验里其他内向孩子的心率波动,也比大部分外向孩子高。


也就是说,在面对情绪刺激时,内向孩子往往有更强的同理心,更能感同身受他人的痛苦。


他们敏感、善良,容易同情弱小,乐于助人。


内向孩子略显高冷的外表下,其实隐藏着一副热心肠。


想象力丰富


《哈利波特》的创作者乔安罗琳性格内向,不适应团队合作。



她天才的创作力总是在团队工作中受到限制。


1990年,她独自坐在开往伦敦的列车上,身边没有纸笔。


整整四个小时,她让自己畅游在天马行空的想象里,竟然脑补了《哈利波特》所有的细节。


许多著名的画家,也都是内向性格。比如,毕加索、梵高、达芬奇等等。



正是因为他们常常沉浸在自己的头脑里,不受外部世界的具象限制,才能创作出如此抽象,却带有强烈情感的艺术品。


内向孩子喜欢问“古怪”的问题,恰恰源于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相比于和他人交流,他们更喜欢和自己的内心世界对话


遇事沉着冷静


内向外向者主导大脑的自主神经系统不同。


外向者主要受交感神经支配,所以产生感到兴奋、紧张等情绪。


内向者主要受副交感神经支配,它能让人降低心率、血压、身心得以放松。


《内向者优势》中说,不同性格的人,对紧急事态的处理方式是不同的。


书中举了个例子,比如,当人们听到“着火了”三个字。


外向者会立马开启交感神经系统。


他们可能会马上逃跑,也可能立刻拿起灭火器救火,总之,会处于一种火力全开的紧张状态。


而内向者会开启副交感神经系统。


他们会相对冷静处理,比如判断火源情况,及时报警求助。


心理学家Hans Eysenck研究发现:内向性格的孩子,更能保持清醒和警觉,有更强的独立性。


所以,他们遇到事情,反而能够冷静处理,不急不躁,少犯错误。


从这个角度来看,内向孩子更能让家长放心、省心。


相处之道


著名幼儿教育专家玛丽亚·蒙台梭利曾说:


孩子有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内在的潜能和优点,而父母,就是帮助他们把能量有效释放出来的主导人。


内向孩子能否发挥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价值,关键在于父母如何引导。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与内向孩子相处呢?


给孩子一定的独处空间


心理学家荣格说:


外向的人从外界获取精神能量,如交朋友、聚会、讨论,他们乐于消耗精力,重视宽度;


内向的人从内心世界获取精神能量,如:独处、思考、读书,他们善于保存精力,着重深度。


学校、补习班、亲子活动等等,已经让内向孩子处于耗能的状态了。



所以,在家里,父母不妨多给孩子保留一些个人空间,让他们恢复元气。


让他们在自己热爱的事情上,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内向孩子满血复活的方式,就是从人际关系的压力中脱出来,投入到自己内心的世界。



和内向孩子相处,一定要有界限感。


给孩子意义感,而不是盲目鼓励


前几天收到一位妈妈的留言:


“女儿性格内向又叛逆,我让她做什么,她就当听不到,软硬不吃,鼓励她也没用。”


不少父母以为“赞美鼓励式教育”适合每一个孩子,其实不然。


此法可能对外向孩子比较管用,因为他们的动力,往往来源于外界认可。


但内向孩子需要从内部寻求动力,也就是说,他们需要知道这件事的“意义”在哪里。



所以,父母在和内向孩子沟通时,切忌无脑夸,而是需要耐心解释:


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件事对你会有哪些提升?


内向孩子相信这件事值得做,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和孩子聊得广,不如和孩子聊得深


千万别小看一个内向孩子的思考深度。


前面提到,内向者的脑回路更长,思考的过程也更为复杂。


比如,有的孩子看《动物世界》,是为了认识更多的生物种类。



而内向孩子会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动物,然后深入研究。


如果你觉得内向孩子难以沟通,可能是这两方面原因。


第一,你聊的内容不是他感兴趣的


第二,聊他感兴趣的,但你的知识面很浅显,孩子懂得比你还多,无法得到有价值的信息。


所以,和内向孩子沟通,除了要了解他的喜好外,自己也要做足功课。


让孩子专注在一个领域


有研究表明,外向者可以在一天中,同时处理多项事物,而且能保持高效率。


但内向者往往很难做到,他们在一段时间内通常只能专心做一件事。


因为内向者需要更长的时间集中注意力,一旦被打断,又需要耗费时间重新进入状态。


他们适合单线条学习,认真完成一项,再去做下一项。



所以,父母应该让内向孩子专注在自己热爱的领域,而不是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


学得多,不如学得精,这一点在内向孩子身上尤为明显。



《全脑教养法》一书中提到:


如果父母能够向孩子表达牢固的、可预期的爱,积极回应他的需求,有助于孩子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心理模式。


之前看过一个故事,女孩茜茜性子恬静,内向,本来有两个很好的玩伴。


但她的妈妈总是嫌她不够活泼,朋友太少,不能跟小区里的孩子打成一片。


本来茜茜不排斥社交,结果在妈妈的否定下,她越来越觉得自己不会交朋友,发展成了严重的社交恐惧。



父母对孩子的接纳程度,会影响孩子对自我的接纳程度。


其实很多内向的孩子不是不会社交,他们只是希望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玩。


如果父母总是打击孩子,那么孩子很可能会因为被否定多了而发展成“社恐”。


如此一来,反而变成了“不健康的内向性格”。


无论是内向还是外向孩子,他们都需要父母无条件的接纳。


没有完美的人,不同的性格当然有其优势和弱点。


我们应该多去发现孩子的优点,让孩子从中汲取信心和能量,如此才能形成正向循环。


孩子自有自己的人生跑道,家长也不必过于焦虑。


我们能做的,就是去支持孩子的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爱因斯坦   父母   孩子   心率   回路   出息   社交   外界   性格   说话   现实   优势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