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在学校被人欺负:只要家长用好两招,从此没人再敢招惹你家孩子

你的孩子被人欺负过吗?据相关调查发现,在100个孩子里,就有大约30个孩子曾被同学欺负过。其中,被同学言语嘲讽的概率,更高达一半以上。而且,调查还发现,孩子们主动把被欺负的事情,告诉老师和家长的情况,并不是百分百。也就是说,孩子被欺负了,受了很大的委屈,家长很可能还不知情

一位妈妈在网上爆料亲身经历,孩子在学校被人辱骂嘲讽,孩子禁不住羞耻感,留下了两封书信。一份留在班级书桌里;另一份孩子带在身上,随着他从高楼一跃而下。当妈妈看见信件的时候,整个人都快哭疯了。

妈妈说,当天是孩子姥爷的生日,提前就跟孩子约好了,要给姥爷一起过生日。而且,孩子自己也亲自嘱咐妈妈说:“我不回来,不许开始啊,一定要等我一起。”

妈妈根本想不到,孩子会经历被人欺负的事,更想不到一向开朗的孩子,竟然会选择用极端的方式离开,连走之前都不给自己通个电话。

事后,妈妈经常在网上分享儿子的视频,每天呼唤着儿子回来。然而,那个可爱又外表开朗大方的孩子,却再也无法睁开眼了。

孩子被欺负后,多数孩子的错误做法如下:

用极端的方式抗议

孩子在学校被人欺负后心情很低落,感到很耻辱。有的孩子玻璃心,承受不了会很压抑痛苦,但往往这样的孩子更容易外露,方便长辈们发现。但可惜,还有的孩子忍受力较强,把自己装扮的很强大,可内心却特别受伤害。

一旦后面这种小孩子,在受刺激承受不住时,就容易用极端的方式抗议,严重的时候孩子可能会伤害自己。

小孩子的阅历较少,经历被欺负的次数少,往往就会把一次痛苦深埋心底,一旦触及能承受的底线,就可能玉石俱焚,用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

因此,家长千万不能疏忽孩子的情绪表现,更不能疏忽平时对孩子的疏导和沟通,若发现孩子被人欺负,务必谨慎处理这件事。

忍气吞声,不敢告诉别人

跟刚硬性格的孩子相比,还有一部分孩子属于性格胆小,宽容大度,遇到事情后容易忍气吞声的小孩。他们的选择就注定了,孩子可能不止一次被人欺负,也许会多次被人欺负。

因为那些欺负人的小孩子,锁定目标时,选择的“猎物”就是这类“没后患,不会告老师,不会告家长,没后顾之忧”的孩子。这类小孩的性格,天生就有被欺负的潜质

无论小孩子在被人欺负后,选择了哪种错误做法,孩子的感受都是痛苦难受的,都很煎熬。所以,家长就要勇敢地站住来,充分重视这件事情。家长千万不能疏忽了,秉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让孩子背负委屈去生活。不然,一旦发生意外后果,孩子和家长都会很痛苦。

除了重视孩子被欺负这件事,爸妈们还有两件事,可以帮孩子一把,让孩子以后没人敢惹!

第一:在孩子被人欺负后,父母要第一时间带孩子找老师

当孩子告知父母,自己在学校被人欺负的事情。或者,父母发现,自家孩子好像有被人欺负的征兆。那么,父母就要第一时间带孩子去找老师,让老师帮忙还原真相,查看孩子被人欺负的原因和程度,再要求老师根据情况进行积极处理

如果老师不处理,就要想办法为孩子做主,先跟校方好好沟通,不行的话再通过法律和媒体的方式,欺负自己孩子的人跟自家娃道歉!

这能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让孩子不惧怕欺负人的孩子。这样做一次,下次就不会有人再轻易欺负孩子了,欺负人的孩子会考虑下后果,有所忌惮。

第二件事:尽早对孩子进行反霸凌教育,强健孩子的身心

小孩子没有反霸凌意识,这肯定不行。有的孩子在被人嘲讽,被人辱骂时,都不懂这是自己被人给欺负了。所以,家长要趁早对孩子进行反霸凌教育,比如,在孩子2-8岁时,可以通过绘本故事的方式,来解读这类容易发生在孩子身边的霸凌行为。

我就特别重视这个教育,所以在孩子刚进幼儿园就买了《儿童反霸凌启蒙绘本》,所以两个孩子在幼儿园过得很开心,没受过人欺负。

当我给孩子讲《我不喜欢被嘲笑》时,孩子就会懂,被同学起绰号,就属于隐性的语言霸凌了。如果孩子感觉到痛苦不舒服,心情很糟糕,孩子该及时寻求帮助,找妈妈诉说被欺负的情况,或找老师帮忙。孩子有了反抗意识,就能避免被人欺负的时候只有情绪痛苦,能防止孩子深度自我伤害

一套《儿童反霸凌启蒙教育绘本》,真的是孩子童年里很需要的宝贝了。这套书能教会孩子们识别霸凌行为,引导孩子远离伤害

例如,《我不喜欢被推搡》告诉小孩子,如果遇到有人故意推倒他的行为,不要感觉到害怕,要想办法赶紧保护好自己,然后找老师寻求帮助。这种肢体霸凌的行为不能疏忽,属于比较严重的欺负人的行为。

这套反霸凌教育书一共有8册,绘本内容贴近孩子们的生活,例子接地气,孩子能看懂,代入感很强。小孩子阅读后,会明白关系霸凌财物霸凌社交霸凌情感霸凌等多方面内容,有效进行识别,也能学会如何保护好自己。

孩子礼物,不如送这套《儿童反霸凌启蒙教育绘本》,书中蕴含知识,呵护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让霸凌彻底被孩子隔离。家有2-8岁孩子的家长点击下方的链接下单!

【凌晨爸妈推荐】全8册2-8岁儿童反霸凌启蒙教育绘本培养反抗意识 39.9 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家长   孩子   启蒙教育   疏忽   小孩子   痛苦   父母   妈妈   老师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