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和-中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东北行13)


2022.7.22-23

恩和俄罗斯民族乡,呼伦贝尔市下属的一个乡,在额尔古纳河畔,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恩和”这块土地原来是蒙古人祖先的居住地,蒙古语的含义是“太平”。1689年尼布楚条约将额尔古纳河划为中俄两国界河后,俄国人开始迁徙至额尔古纳河流域,并越江在此定居生活,几百年来,他们保持着俄罗斯民族的生活习惯,这是恩和被称之俄罗斯民族乡的原因。现在的恩和,闯关东的汉族等其它民族也生活在这里,并且与俄罗斯人通婚,俄罗斯族仅占人口的40%,且大部分是混血儿,但依然冠名为俄罗斯民族乡,是我国境内唯一的一个俄罗斯民族行政乡,乡长由俄罗斯血统的人担任。他们的脸型、身材一看就是雅利安人种,但一张嘴,地道的东北话,觉得“文不对题”,中国话怎么从高鼻子蓝眼睛的人嘴里冒出来?中国境内的俄罗斯人生长、生活在中国,繁衍了好几代,早已中国化,或者说汉化了,绝大多数后裔已不会俄语,一位混血儿告诉我,他的奶奶是俄罗斯族,但他的爷爷是中国人,现在他们生活很安定。俄罗斯的民族身份,除了高考加分,其它方面与汉族等其它民族没有什么不同,世代生活在中国的俄罗斯族人是华夏大家庭的一份子,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乡所在地的恩和村住房大多是俄罗斯风格的建筑,高耸的尖顶,大斜坡的屋面,家家都有院子,用木板或围栏相隔。如今的恩和村以旅游业为生,几乎家家都开设民宿,接待游客,乡政府所在的那条街最热闹,商铺、饭店一家接着一家。在恩和村,你可以坐在马车上溜达,也可以骑着自行车闲逛,或者背着照相机漫步,异域风情扑面而来。

本想沿着国境线继续北上去北极村,以为额尔古纳河的下游黑龙江畔依然有铺装公路,到了室韦才知道,边境线的路是林业工人的巡山土路,不是正规公路,不是越野车根本走不了,折向满归也不行,那儿正在修路。331国道号称是边境国道,但国境线的内蒙古与黑龙江接壤地区是无人区,无路可走,331国道不见踪影。无奈之下,只能绕道根河,从加格达奇北上北极村。这一绕,多走了四、五百公里,还得在根河宿一宿。根河-加格达奇-北极村770公里,我们路上花了13小时,因为有路段在扩建,晚上9点迎着高高悬挂的大红灯笼进北极村。

恩和-根河-加格达奇-漠河-北极村一线,所穿越的大兴安岭,以白桦树为主,茂密的丛林,都是碗口般的小树,据林业工人介绍,大树都被砍伐了,现在的树基本都是1990年代以后的树,因天寒地冻,生长十分缓慢。偶尔,经过一些城镇,路旁的树木粗壮,那是人们有意识保护的结果。

这两天分别宿根河县城和北极村。

恩和俄罗斯民族乡进村大门。


乡政府。

乡卫生院。


村教堂。


俄罗斯风味的建筑。













































俄罗斯大叔竟然也会做油条。

马车。

双人脚踏车。




恩和村远眺。



恩和乡有草地40万亩,林地280万亩,耕地15.4万亩,农业资源丰富。






室韦口岸。




口岸因疫情而不开放。

室韦街景。

室韦街景。

室韦旅游景区。


成吉思汗塑像。



驰骋在大兴安岭。

夕阳下的大兴安岭。


太阳下山,仍在赶路。

北极村寨门。


北极村,大红灯笼高高挂,喜迎游客。

恩和-室韦-根河-加格达奇-北极村行程路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民族乡   俄罗斯族   加格达奇   俄罗斯   额尔古纳   大兴安岭   汉族   根河   国境线   中国   民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