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秦创原”科技创新评价丨基于智库双螺旋法的秦创原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研究


本文刊载于《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年第6期专题“智库双螺旋法应用及实证研究” ,改编自《基于智库双螺旋法的秦创原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研究》


索玮岚1 郭 琨2 孙晓蕾1,3 姬 强1,3*

1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本文基于智库双螺旋法,建立了一套从内涵解析、指标构建、指标赋权到指标测度的全流程系统性动态化研究框架,以期为面向不同实际需求和不同主体的科技创新发展提供量化测度的理论指导和分析工具。同时,以智库项目“秦创原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研究”为例,开展实证研究以验证所构建研究框架的有效性,并归纳研究启示与思考。


1 基于智库双螺旋法的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研究方案设计



基于智库双螺旋法的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研究从理论构建到指导实践分为 4 个环节(图 1)。环节 1 是从顶层设计构建研究框架,需要科学解析测度主体的内涵、定位和边界,智库双螺旋法的外循环理论在破题思路设计上提供理论支撑。环节 2 和 3 则分别对应可量化的指标体系设计和可评估的综合分析方法,分别运用智库双螺旋法内循环理论的 DIIS 和 MIPS 进行研判。环节 4 则是基于量化的测度结果给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图 1 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研究框架



依托智库双螺旋法,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研究框架,通过深化对面向主体的测度单元和要素的认识,形成共性框架下的个性化内涵解析、边界约束和定位赋予。面向创新要素汇聚的“投入—转化—产出”全过程,构建了由五个维度构成的秦创原科技创新发展指数,其中,创新投入原,刻画了创新资源的投入力度,是稳步提升创新能力持续性与内生性的基础保障;创新孵化原,刻画了创新生态的优化力度,是构建从研发、孵化再到产业化的科创系统的环境保障;创新加速原,刻画了知识创造与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是打通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无缝连接的关键制度环节;创新促进原,刻画了产业核心创新能力水平,是产业链与创新链加快融合的重要表征;高质量发展原,刻画了对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力度。通过基于智库双螺旋法的研究框架设计,不仅直观量化省域科技创新发展能力,还为其提供监测与研判的标准内核与体系框架。



2 秦创原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的实证研究



会聚秦创原科技创新发展的内涵-定位-边界约束


1

系统梳理与解读有关政策、新闻报道等资料,明确秦创原科技创新发展的基本内涵


通过解读《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年)》,明晰了秦创原科技创新发展的基本内涵,即支撑对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成效的监测、诊断与研判,并开展其对陕西省高质量发展贡献度的评估与分析。



2

充分调研相关研究成果,融合共性特征,找准秦创原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测度的目标定位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西部省份面临的类似问题和陕西省的发展特点进行融合研究。从共性特征中寻找突破口,确定秦创原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测度的目标定位,即实现对秦创原科技创新发展的态势研判与能力提升。



3

从共性特征延展到个性特征,针对具体发展目标还原本质,明确秦创原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测度的边界和约束条件


还原秦创原科技创新聚焦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的发展目标,凝练出“科技创新内核与创新发展外延的功能叠加”和“微观平台层与宏观省域层创新驱动的双层定位”相结合的理论逻辑。



构建秦创原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测度指标体系


1

在收集数据环节,重点考虑指标的客观性、科学性、全面性、代表性、数据可获得性


客观性和科学性强调指标要准确反映科技创新发展的态势;全面性和代表性可以避免重要遗漏导致测度结果有偏;数据可获得性重在避免数据缺失无法测度。数据收集后还需要考虑指标属性对综合集成的影响,将其规范化为标准化值。



2

在揭示信息环节,从指标名称、指标定义、指标类型、指标属性、计算公式、数据来源等方面对具体指标的特征进行详细分析


指标名称是对测度导向的刻画;指标定义是对量化测度边界的确定;指标类型是对指标量化计算类型的划分;指标属性是判定指标值变化趋势与测度导向的一致性;数据来源应选择统计年鉴涵盖的指标或者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



3

在综合研判环节,对构建指标体系的层级架构及共性和个性指标的整合进行反复迭代,以确定最终的指标体系


通过对初选的45 个共性和个性指标的信息进行特征提取、相似度聚类、信息重构,以及从维度层、要素层到指标层的投影分析和基于全量数据集的多次迭代,最终构建了“5 维度-13 要素-23 指标”的指标体系(图 2)


图 2 秦创原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测度指标体系



提出秦创原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测度与分析方法


1

结合对秦创原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测度导向和指标特征的机理分析,设计适用的指数测度方法


对于指标权重确定,采取了等权分配方法,从全局把握测度维度/要素的重要性及其对秦创原科技创新发展的贡献。对于指标量化测度,采用了综合指数法,以分层等权汇总的方式综合集成测度信息,得到维度指数和综合指数。



2

结合对维度指数和综合指数的科技创新发展影响分析,设计涵盖多视角的指数分析方法


重点研判秦创原科技创新发展的整体态势、维度态势以及格局演变。在 2016—2019 年,呈现逐年上升的整体利好态势,各维度指数逐年上升,但维度之间呈现非均衡发展态势,创新孵化原和创新加速原的带动作用非常突出。从创新格局来看,2017 年呈现出创新孵化原为核心、创新加速原和高质量发展原为辅的格局,而 2019 年呈现出创新孵化原和创新加速原为核心的格局。



3

结合测度要素视角下科技创新发展优劣势的政策驱动分析,设计剖析还原优势要素和短板要素的分析方法


从整体变化趋势来看,各测度要素呈现出差异化的表现, 80% 以上的测度要素逐年稳步上升,金融支持要素表现尤为卓越。社会民生要素表现不尽人意,2017 年排名倒数第一,其是秦创原科技创新发展全面提升的重要突破口。研发机构要素2018 年表现为各要素历年表现的最低值,是另一个重要突破口。



给出秦创原科技创新发展能力提升的政策建议


1

持续加大多元科技经费投入,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高地


维度贡献率显示,秦创原在经费、人才等领域的投入对科技创新发展的贡献相对其他维度较为薄弱。因此,持续加大科技创新的多元投入,加快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是秦创原科技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初始源头。



2

完善创新资源配置,打造一流创新环境


维度指数显示,当前从研发、孵化再到产业化的科创系统环境保障已经成为秦创原创新发展的最主要推动力。应保持优势,打造一流创新环境,建立政、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机制,完善技术创新体系与创新需求的融合发展,强化创新链各环节的衔接。



3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维度贡献率显示,创新主体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等是当前助力秦创原科技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应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建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模式,由创新型领军企业主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与,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共同组建创新联合体。



4

加速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提升秦创原核心产业创新能力


格局演化显示,创新促进原对于提升秦创原科技创新发展的贡献稍显不足。应进一步围绕产业布局,加速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融合发展,切实提升秦创原的核心创新能力,全面营造合理的创新生态环境。



3 研究启示与思考



研究启示


1

从研究目的来看


要指导实际的科技创新活动。即通过对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动态监测和预警,识别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动力来源和创新短板,给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2

从研究实践来看


要动态捕捉时代新特征,并做到有的放矢,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指导科技创新发展能力的提升。



3

从研究效果来看


要促进科技创新发展政策与科技创新活动对象的有效融合,更好地服务于政策落地,分类施策精准指引科技创新活动。



研究思考


1

从理论应用来看


本研究形成了标准化的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研究框架,建立了可量化、可对比、可评价的指数测度指标体系,提出多维度、动态化的指数测度与分析方法,依托测度结果凝练了有理、有据、有界的政策建议。



2

从指导实践来看


各区域的科技创新发展战略部署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需要运用智库双螺旋法,来做到因地制宜;在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研究中叠加地方特色,高效地服务于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3

从实践深化理论来看


本研究既丰富了智库双螺旋法的应用价值,也说明智库研究要有理、有据、有界。只有将智库双螺旋法内外循环有序结合,才能形成从精准破题到巧妙立题再到系统解题的标准化解决方案。



将智库双螺旋法应用于指导秦创原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研究的实践,再从实践出发进行再学习再思考,进一步深化智库双螺旋法的理论内涵与价值挖掘,形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深化理论的良性循环,不断为智库研究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提供动力源泉。



索玮岚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管理决策分析、风险管理等。中国运筹学会决策科学分会理事,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风险管理分会理事及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主持 3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 项青海省软科学项目,以及多家企事业单位委托的课题。在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System Safety、Safety Science、Information Sciences、《中国管理科学》、《科研管理》等领域主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50 余篇,出版专著 3 部;相关研究成果获省级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三等奖。

姬 强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能源战略、能源与气候金融等。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中国能源金融联盟联合发起人,国际能源转型研究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气候金融研究分会副理事长等。担任 10 余份国际 SSCI 期刊高级主编、副主编、客座主编、编委。发表论文 180 余篇,其中 SCI/SSCI 论文 150 余篇,入选科睿唯安 2021 年全球高被引学者,入选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 2% 顶尖科学家榜单。


文章源自:索玮岚, 郭琨, 孙晓蕾, 等. 基于智库双螺旋法的秦创原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研究.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2, 37(6): 736-744.

DOI:10.16418/j.issn.1000-3045.20220228003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双螺旋   中国科学院   指数   指标体系   维度   陕西   要素   框架   环节   指标   评价   理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