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童语分享」孩子窝里横,怎么办?

以下内容来自网络,分享给大家,如有侵权,请私信小编删除。

很多爸爸妈妈都头疼过这个问题:孩子总是“欺软怕硬”,在家是无法无天的“小霸王”,在外却是温顺怯懦的“小绵羊”,不敢和陌生人说话,被欺负了不敢反抗,只会求助。

在熟悉的环境里,大家都会表现得更加自信和放纵,而身处陌生环境却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但是,如果孩子对新环境表现出过度的敏感、紧张和抗拒,家长们应该意识到这是不正常的现象。那么,为何孩子就爱“窝里横”呢?

图片来源:童心童语托育中心

为什么会这样呢?

会让宝宝产生欺软怕硬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家庭环境、家里的带养方式等都会带来这样的问题。

孩子个性的养成与家庭环境息息相关。“窝里横”的孩子,多半成长于过度保护、溺爱的家庭。如果孩子出了门还以同样的方式,继续称王称霸,显然是不可能的。而且经过几次受挫后就可能会退缩,或者拒绝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时间一长,孩子就会以家里为宣泄口,变本加厉地发脾气,以寻求心理的平衡。

经常宅在“窝”里,缺乏与外界的碰撞,一旦离开安全区域,进入到陌生环境,就会不知所措,一味躲避,这也是孩子“窝里横”的成因之一。

有一个误区家长一定要注意,带孩子走出门不代表进行了“社交”。孩子真正需要的是自己去探索与他人相处的方式,过多干预反而使其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在父母的强势下变得害羞、怯懦。

3、父母错误引导

如果家里的带养方式不统一,比如一个红脸一个白脸,这样的话,也很容易让孩子在和交往的时候形成“欺软怕硬”的现象。此外,如果父母本身就是“窝里横”的行为模式,孩子耳濡目染之下,也会形成“在家里可以想怎么样就怎样”、“外面很危险,需要处处隐忍”的错误想法,并将这种行为模式套用到自己的人际交往中。

图片来源:童心童语托育中心

应对策略

过度的保护和溺爱在家长眼里是“为你好”,但对孩子来说,却是其成长路上的“绊脚石”。父母不要妄图掌控孩子的人生,也不要对孩子“言听计从”。

我们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即使遭遇困难,也要“狠心”一点,让孩子在历练中增强自信心,学会解决之道。虽然不提倡体罚,但在家里也应该制定统一的行为准则,规范孩子的一言一行。

很多父母习惯替孩子安排好一切,也因此经常筋疲力尽,最后忍不住对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能自我管理吗?当然能!重要的是家长要学会倾听,鼓励孩子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缓解身体和情绪上的压力,减轻焦虑和沮丧等情绪。

家长要不懈地帮助孩子,让孩子在倾诉和整理的过程中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获得自主权。

孩子越宅只会越内向,家长应创造一切机会让孩子多接触外界,多认识一些同龄朋友。当发现问题后。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总结和反思,自己在人际沟通上存在什么问题,下次应该怎么做。孩子做得好应及时夸奖,做得不好就一起分析解决问题,尽量不让孩子产生挫折感,以免越来越“怂”。

图片来源:童心童语托育中心

关于童心童语

童心童语,优质托育服务的践行者,专业国际师资的培养者,科学家庭养育的倡导者!

童心童语是由国内外众多婴幼教人倾力打造的托育中心,致力于为婴幼儿打造一个适宜发展的专业环境,支持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为家长提供定期讲座,传播科学育儿理念和方法。同时,这里也是教学示范和教师实习基地,其目的是为了给更多的社区日托提供高品质的教育教学示范和教师培养。我们倾心打造了多层次的、成熟的教师培训体系,而且特别强调教师的实践工作能力。童心童语 2016 年 9 月成立至今,在北京共有4家实体园所,类型涵盖社区托育、企业托育、商业体托育、幼儿园托幼一体等模式。

童心童语示范日托是由婴幼教人倾力打造的蒙氏示范日托,是AMS美国蒙台梭利协会教师认证培训中心的示范日托,是AMS会员学校。 童心童语示范日托采用蒙氏教学,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天性与原始力,环境整洁、安全、友善、包容,不论哪一种班型都颇具美感、设计感和秩序感。幼儿在教师准备好的环境中,自主选择工作,自由进行探索,自发主动学习。

童心童语对儿童培养的目标是修内展外,修内:培养儿童成为最好的自己,不仅拥有良好的认知水平,同时更拥有乐观、独立、自信、好学、坚韧和问题解决能力等可贵的非智力素质;展外:培养儿童成为社会中有益一员,习得礼貌、同理心、合作和行为规范,让儿童快乐的融入社会,成为一名正能量的社会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窝里横   童心   日托   孩子   欺软怕硬   家长   父母   儿童   环境   教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