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都使用手机,为何发达国家却流行固定电话?看完你就知道了

如今你家还有固定电话吗?发达国家的人固话比手机用得多?中国人上至70岁的老人,下至5岁的儿童大都使用手机,固定电话在我国早已“退出神坛”。

而在全球5G手机市场中的普及率中中国更是占首位,根据网站counterpoint在3月16号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1月,全球5G手机的销售渗透率已经高达了51%,其中中国一月份5G的普及率高达84%,在所有国家中遥遥领先。

反观北美和西欧的5G系统手机普及率却远低于我国,甚至发达国家的人还在“乐此不疲”的每天使用固定电话。

难道他们不觉得麻烦和不便捷吗?为何发达国家却流行固定电话?

固定电话“跌落神坛”,智能手机的“崛起”

想必很多家庭早就取消了固定电话,现在更多的是微信和QQ。

手机是什么时候走进我们的生活的,固定电话是什么时候开始逐渐消失的?或许大多数人从未注意过。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手机也不是一个晚上就发明出来的,它同样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1973年4月3日,人们脑海里还没用手机这个词的时候,摩托罗拉前高管马丁库伯打通了史上第一部移动电话,他被称为“手机之父”。

十年后,摩托罗拉推出世界上第一款商用手机,四年之后,摩托罗拉3200进入中国市场,还有一个我们更熟悉的名字“大哥大”,在那个时代手机隆重“登场”了,固定电话开始逐渐走向了“没落”。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这种固定电话还是非常热销的“宠儿”,安装一部就需要几千的安装费,甚至还要提前一个月预约,可谓是炙手可热“明星产品”。

但从中国移动联通和电信2017年公布的运营数据来看,就电信,联通这两大运营商仅仅一个月就流失了110万左右的固定电话用户。

智能手机大势所趋的抨击,加上致命的“软肋”使用功能单一,固定电话逐渐走下神坛。

再者,固定电话用户每月还要缴纳月租费,相比于固定电话每月15到35元左右的月租费,智能机3元甚至0元的月租让消费者们纷纷“倒戈”。

为何依旧是国外的“宠儿”

反观国外却有着惊奇的发现,明明是更加先进的发达国家,固定电话的数量和使用频率却依旧很高。

这不免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难道他们不知道手机更加方便吗?

当然不是,虽然手机“一代更比一代强”,但是西方国家的移动信号基站不足,硬件跟不上手机更新迭代的速度。在国外手机找不到信号是“家常便饭”。

试想一下,如果有“十万火急”的事情需要处理,手机却当场“掉链子”,谁不希望面前有一部固定电话救急?这也是让这些国家民众更多地选择固定电话与公用电话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价格飙到天上的套餐费用也是让西方国家的人民“望而却步”的“元凶”。

加拿大的手机资费是全球公认比较高的,那里的手机运营公司一般分为大公司和小公司。小公司时常没信号,大公司“一寸信号一寸金”。

我们日常使用的流量,在国外“身价”也是翻一番。

就算是比较低的运营公司资流量的资费大约10GB每个月需要50刀,折合人民币270元,但还不是5G网络。

信号要想稳定,至少一个月的套餐就要花费150刀左右,折合人民币795元,可谓是“天价奢华套餐”了。

手机虽好但也需谨慎

反观我国,不仅套餐资费价格惠民,信号更是在深山中都可以“畅通无阻”,这也因此让智能手机遍布全国。但是,智能手机的弊端也随之显露。

首先,长时间的看手机对于视力的影响是最大的。正常人每分钟眨眼是20到30次,但是看手机时平均每分钟眨眼7次,手机对视力造成的危害是严重不可逆的。

其次睡前看手机会“剥夺”我们优质的睡眠,晚上在被窝里看手机,屏幕产生的辐射会影响褪黑素的正常分泌,从而睡眠会出现很大的障碍。

除了对健康的威胁,手机还会危及个人隐私,让我们的个人信息越来越透明。其实,日常生活中体会到的各种便利,都是利用个人隐私“演变而成”的。

所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手机的普及和对于个人信息的敏感度降低都在威胁着我们的隐私安全。

智能手机是一把“双刃剑”,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我们置身于“风险”之中。

固定电话虽然功能单一,却更加稳定安全。因此,我们不应该“顾此失彼”,而更要“两者兼顾”,把固定电话和智能手机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最后想问下大家,固定电话和智能手机你更倾向用哪种设备通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发达国家   摩托罗拉   月租费   神坛   手机   普及率   智能手机   宠儿   中国   套餐   信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