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快评|遏制“畸形审美”,从源头抓起

方翔/文

“整得美才能有人喜欢,学得好不如嫁得好”“我是怎么说服爸妈,让我去做整容的”……暑期中,各类整形医美营销笔记、宣传广告在一些社交平台上随处可见。在一些医院的整容门诊,前来咨询的患者日益低龄化,其中还有不乏整容失败后,寻求再次整容的未成年人。

图源IC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期待通过整形来改变自己的容貌,以求达到更美,本无可厚非。然而,现在一些整容机构为了揽客,却通过社交媒体“种草”的方式,助推人们的容貌焦虑和过度追求颜值,像某“网红”在网上发布自己的整容经历,称找了某美容机构给自己的耳朵打了20针玻尿酸,最后终于变成了心心念念的“精灵耳”,拍照再也不显脸大了。

网络上的“畸形审美”暗示,让不少成年人都怦然心动,更不用说辨别力和判断力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了。加上“整容要趁早”“当不了学霸,那就当校花”等煽动性语言的刺激,如果未成年人缺乏必要的正确引导,就容易盲目跟风整容,由此可能产生一个个难以挽回的后果,像在申城的一家知名医院的整容门诊中,这段时间常常会遇到整容失败的未成年人,像有的孩子鼻子因填充物栓塞,导致半个鼻子烂掉,只好做鼻子再造手术。

要遏制“畸形审美”,就要找出“幕后推手”。除了不良整容商家之外,还有些电商平台,为了吸引流量以及医疗美容机构入驻,而高价买“图”,催生“整容日记”造假产业链,像同样的照片,会在不同平台上出现,并且被冠以不同的人物、故事,指向不同的整形机构,还有人甚至发现,同一个发文用户,在不同帖子中,描述自己所做的整形项目都不一致……分享整容史,推荐“靠谱”机构,已经成为行业“潜规则”。

医美行业亟待合规,畸形审美观更要清理。今年新修订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明确,未经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医疗美容服务。网络主管部门要重点打击制造“容貌焦虑”等乱象,特别是对于发布引诱未成年人整容信息的机构,要依法依规予以整治和曝光。家庭、学校与社会力量三方也要紧密配合,帮助未成年人辨识“畸形审美”,建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畸形   新民   辨别力   审美观   未成年人   门诊   容貌   社交   焦虑   鼻子   机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