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妈妈起诉卫健委,我也有享受生育保险的权利

前段时间,看到一条很有意思的新闻。


某位委员在完善支持生育政策的提案中,提了这样一项:


允许年满 30 周岁以上的未婚女性生育一胎,且享受合法生育的产假、生育保险等权利。


完整提议还涉及自愿取卵冻卵、人工授精、试管婴儿、设置堕胎门槛等,提议一出,就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


其他争议,今天在这里不过多讨论,重点想说说未婚妈妈享受产假、生育保险这一项。


近几年,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二、三胎政策的开放,单亲生子在上户口方面也没什么阻碍了。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户口是能上了,该享受的产假、生育保险却享受不了。


01


之前,深圳一位非婚生育的妈妈就遭遇了这样的难题。


没领证,就把娃生下了,住院建档上户口都很顺利,但唯独生育保险一直拿不到。


医保局表示:非婚生育,没有结婚证,这些补贴就没办法享受到。


每月的社保可是一分不少地交,但实际有了生育行为,却享受不到生育保险的福利,产假工资也领不到。


于是,这位妈妈一气之下将深圳卫健委告上了法院。



最终,官司打赢了,这位妈妈成功领取到了属于自己的生育保险金。


类似的维权案例还有很多,每一起打赢的官司,都给了这些未婚妈妈一线希望。


但随着热度慢慢过去,没有了舆论的压力,短暂开放的未婚生育保险申领通道又关闭了。


虽然,目前的局面还不算太圆满,但关于单身女性生育权的保障,国家和相关立法,最近几年也在逐步正视。


未来的发展如何,我们不好断言,也不做任何猜测。


搁以前旧社会,要是未婚生育,那是要被当做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地步。


社会发展至今,大多数女性受过了良好的教育,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或者不错的家庭背景,没了封建观念的束缚,结不结婚、生不生娃,都可以自由选择。


就拿我自己来举个例子吧。


92 年出生,到今年,刚好迈入 30 岁的大关。


大学毕业后来到深圳,当时只想趁着年轻打拼几年,然后就回老家,找份稳定的工作,不出意外的话, 25、6 岁找个另一半, 28 岁结婚, 30 岁生娃,过完平凡而稳定的一生。


没想到这一待就是 8 年,也 30 了,依旧独身一人,成为家里亲戚和同事特别“关心”的对象。


但要说自己着急吗?也没那么着急。


一个人自由自在惯了,父母思想也比较开明,不会拿催婚催生那一套逼迫我。


工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足够支撑我生活、旅游,顺便再培养点兴趣爱好,生活倒也过得有滋有味。


如果不是阴差阳错(现在看来非常庆幸)进入保险行业,我大抵也是意识不到我自以为安稳舒适的生活,其实充斥着莫大的风险。


02


最先触动我的,是写文章找素材,看到的一个新闻案例。



妻子患乳腺癌,丈夫因为不想花钱选择放弃治疗。


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既生气又无奈。


治疗乳腺癌,单是靶向药曲妥珠单抗体,医保报销后一瓶自费需要 7600 元左右,一年下来, 10 万打底。


治疗的过程还十分漫长,哪怕是中产家庭,也会很快给拖成赤贫。


无奈之余,更多的是警醒,如果躺在病床上的是我,那我也要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别人去决定吗?


我有这样的经济实力决定治还是不治,用哪种治疗手段、治到什么程度吗?


这算是,我对风险的初步认知,也第一次意识到,我的生活看似稳定,实则风雨飘摇。


后来仔细思考,现在的表面稳定,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我的父母。


他们现在年龄不算太大,身体硬朗,退休金不高,但维持日常的生活没有问题。


他们的生活,我几乎不用怎么操心,经济上也不用付出太多。


但未来几十年呢?


父母终将老去,生活起居、看病养病,一切的花销,都会落到自己身上。


像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一旦我们不幸提前离去,拿什么来赡养父母终老呢?


如此种种,以前的自己确实没怎么考虑过。


再加上,近几年,疫情肆虐,大量实体店关门、各大企业缩减成本、裁员降薪。


原本我引以为傲的高薪资本,逐渐变成“老本”只见支出,不见进账。


以后还能不能如此“稳定”,实在不敢确定。


就算是无风无浪自然地老去,那么老去的生活如何,也是我必须要提前考虑的一环。


老一辈的人,信奉养儿防老,认为多子多福,有儿孙,就不担心养老的问题。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隔壁家的二爷爷,养育了 5 名子女,前年干活时不小心摔断了腰,命是捡回来了,却落了个终身瘫痪。


刚开始 5 个子女床前床后伺候着,时间一久,这家工作忙脱不开身,那家孩子要考试分不了心。


照顾二爷爷的重任,还是落在了年迈的二奶奶头上。


去年冬天,二爷爷走了,我妈说,隔壁家的叔叔伯伯一年也没回来一次,你二奶奶没事就坐在老房子的门口,一坐一半天,也不知道她在想些什么。


对于他家的子女,或许自己的生活也是一地鸡毛,这样的事情没落到自己头上,倒也没有资格加以指责。


只是,我清楚地知道,养儿防老,是靠不住了。想要高质量的养老生活,得另找出路。


人生道路上,绕不过去的这些风险,有的人选择结婚成家,和另一半一起分担。


但作为未婚女性的我们,也大可不必因为大龄,找不到另一半,就焦虑自卑。


毕竟,面对这些风险,我们还有更靠谱和更低成本的解决方式。


由于从事保险行业的缘故,我选择了保险这个工具,来帮助我转移上述的风险。


我是怎么做的呢?接下来,我分享一下我的保险方案,给大家做个参考。


03


清楚了上面讲的风险之后,我的诉求也很简单:


  1. 有足够的钱,应对大额的医疗支出和收入损失
  2. 履行对家庭的责任,如果自己不幸出事,父母今后的生活得有对应安排
  3. 脱离另一半的协助和子女的赡养,有底气选择高质量的养老生活


所以,我给自己选择的保险方案是这样的:



依旧是最基础的 4 大险种。


百万医疗险和重疾险解决上面提到的大病风险,万一生大病,有保险公司兜底,不用担心没钱治病。


意外险和定期寿险,更多是出于对家庭的责任,担心自己不幸身故,能留下一笔钱,给年迈的父母养老。


选择的产品,除了医疗险是后来更换的,其它也都是当时性价比比较高的。


比如重疾险达尔文超越者,重疾、轻症、中症基础保障齐全,且保障在当时都属于重疾险中的佼佼者。


当时考虑到预算问题,毕竟每个月工资就那么点,重疾险只保到了 70 岁,算是一个小遗憾。


后来,随着收入的增长,一直想给自己加保一份保终身的重疾,但之前的达尔文超越者又已经下架很久了,中间磨磨唧唧纠结很久,直到今年才敲定了达尔文6号这款产品,加了一份保终身的 30 万保额。


关于这款产品,之前写过详细的测评,感兴趣的可以看这里:


在配齐上面的基础保障之后,考虑到自己的养老生活,又给自己买了一份增额终身寿。年交 3 万,10 年交。



之所以选增额终身寿也是考虑到 2 点:


一方面,它可以长期稳定增值,相对于养老年金,更有灵活性,想要用钱的时候还能通过减保的形式领取。


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自己还没结婚,以后还是有迈入婚姻殿堂的可能,买增额终身寿,能明确资产归属,避免和其他资产混同,更好地保护好自己的婚前财产。


关于养老,也还有其他方式可以选择,感兴趣的朋友移步这篇文章阅读:理财产品那么多,我该选哪一种来养老?



写在最后


30 岁,未婚,女性,


这个标签并没有那么可怕。


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还算稳定的经济来源,再加上风险转移的工具。


不管今后是迈入婚姻殿堂,还是选择独身一人,甚至是未婚生育


我们都有足够的底气,去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



End


最后是福利时间

查看《社保攻略》,在公众号【专心保】告诉我“社保”

查看《医保攻略》,在公众号【专心保】告诉我“医保”

查看《全网产品对比表》,在公众号【专心保】告诉我“对比表”

查看《全国各地惠民保》,在公众号【专心保】告诉我“惠民保”


专心君专注全网保险科普、测评!

超全保险投保攻略,“点赞+收藏”,小白也能做自己的保险规划师!

更多社保/商保问题,可以关注公众号【专心保】告诉我 “头条” 获取一对一免费咨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达尔文   惠民   产假   医保   社保   专心   公众   权利   父母   风险   稳定   卫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