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误区!你千万别犯!

孩子玩闹好动

是烧伤发生的危险群体

发生烧伤如何科学处置

这些误区千万别再犯

病 例 回 顾

患儿,女,1岁,不慎被热水烫到口腔、下颌、胸壁等全身多处,伤后出现持续高热,热峰40 ,后按民间偏方处理,涂抹“药膏”,伤口不愈,状态差,后就诊于河北省儿童医院。入院后给予补液、抗感染、创面定期换药,促进创面封闭。

烧伤的程度划分,在于“面积”和“深度”

Ⅰ度

皮肤表皮的烧伤(Ⅰ度)虽然感觉疼痛,但数日便能愈合,愈后不留瘢痕。

Ⅱ度

在真皮表面的(浅Ⅱ度)会长出水泡,疼痛也很厉害,1~2周内能愈合,一般愈后也不会留下瘢痕;

伤到真皮深处的(深Ⅱ度)则需要3~4周的时间才能愈合,愈后往往会遗留瘢痕组织。

Ⅲ度

伤到真皮到皮下组织间的(Ⅲ度),创面变白,感觉不到疼痛,皮下组织已经坏死,需瘢痕愈合,范围过大时则需要植皮。总体来说,当创面面积超过全身面积的10%时,发生烧伤休克的风险增高,需经抗休克补液治疗。

烧伤急救

避免儿童烧伤意外的发生,最紧要的是提高警惕,做好预防,还要掌握必要的烧伤的急救处置措施一旦出现意外,能及时科学处理,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烧伤是夏季儿童最常见的外源性损伤之一。当烧伤发生时,家长往往因慌乱而救治错误或救治不及时,导致严重后果。

如果一旦发生烧伤,牢记“冲、脱、泡、盖、送”的原则。

冲:以流动的冷水冲约15-30分钟,快速降低皮肤表面热度。

脱:小心脱去热液弄湿的衣物,尽量避免将创面的表皮蹭掉,必要时可用剪刀剪开衣物,并暂时保留粘住的部分。

泡:继续浸泡于15-20 冷水中15分钟,可减轻疼痛及稳定情绪;但要注意大面积烧伤,尤其是小孩和老人,应避免过长时间浸泡于冷水中而致体温流失。

盖:用干净的毛巾、布单或纱布覆盖伤口,不要任意涂上外用药物或民间偏方。

送:除去极小且极浅(仅Ⅰ度)的烧伤外,最好前往附近的医院做进一步处理。

温馨提醒

河北省儿童医院整形外科刘召明主任提醒广大家长,应妥善放置家庭中易引起烧伤的物品,如热水瓶、开水壶、热汤、热菜防止小儿抓翻或拉倒,洗澡时应先放冷水再加热水,使用热水袋时水温不可过高,并用布包裹,避免将儿童单独放在家庭中。另外,餐桌最好不要铺餐巾布,以免孩子拉扯桌布,将物品拉下烧伤。


烧伤的处理误区

误区一:抹牙膏

“烫伤了抹点牙膏就好了……”,其实,涂上牙膏非但没有什么治疗作用,可能还会引起感染,其凝结粘连伤口会增加医生处理创面的难度,也可能因为颜色渗入组织而影响医生判断创面的深浅程度,耽误治疗。

不仅仅是牙膏,像酱油、醋等都不能起到作用,还容易刺激到烧伤的皮肤,影响其散热,甚至还可能会滋生细菌,引起感染,加重烧伤程度。

误区二:涂紫药水和红药水

深颜色的药物遮盖创面,会干扰接诊医生明确了解烧伤的深浅程度,影响治疗方案的制订。而且,其实红药水和紫药水抗感染能力都不强,并不能很好地控制创面感染,所以自己最好不要随便用药。

误区三:直接脱掉衣服

发生严重烧伤时,皮肤和衣服其实是紧紧粘在一起的,强行扯掉衣服是万万不可取的,可能会撕裂烧伤后的水泡,也可能会把皮肤也一起扯下来,加大伤口的面积并造成伤口的感染。同时,也要注意千万不要用毛巾、纸等擦拭,尤其是不洁物品。

误区四:烧伤后立刻冰敷

高温会伤害皮肤,低温也会!烧伤后,受损的皮肤已经失去表皮的保护,所以一定不要直接冰敷,以免冻伤和对受伤组织的更大损伤。

其他烧伤的预防

1 预防化学灼伤

家中最好不要放强酸、强碱等危险物品。不要拿空饮料瓶去装危险溶液,以免儿童误食。

2 预防接触性烧伤

使用电热器、电熨斗等高温物品时,要注意温度及使用距离,以免皮肤因接触高温而造成烧伤。

3 预防火焰烧伤

家长要向孩子讲明玩火的危险性,禁止儿童玩火。尤其是禁止儿童在有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放置的地方玩耍。如酒精、汽油、柴油等。

4 预防家电灼烧

家中电器设备常是起火触电的原因。室内插座、开关的安装有必要的安全措施,以免小儿触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儿童医院   误区   创面   瘢痕   烧伤   牙膏   伤口   皮肤   发生   儿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