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在博物馆,这些石碑刻画也是重要文物之一。通过这些石刻画,可以了解古埃及人的生活情境。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柯阿比尔雕像(第五王朝,乌瑟卡夫王时期 前2465-前2458)
马里埃特的几个工人在发掘这座雕像时,惊讶地发现雕像与他们的村长长得特别像,所以就将这尊雕像 命名为村长。这尊雕像是古埃及木制艺术品中的一个巅峰之作。写实风格是这尊雕像最突出的特点,因为雕像是这位肥胖的祭司柯阿彼尔的真实写照。祭司的后脚提起,展现出正在庄严迈步的样子,根据埃及的雕像规则,这尊雕像的形象在埃及雕像中是少见的。肥胖的身躯和长长的手杖表明了柯阿彼尔的地位,他被葬于法老乌瑟卡夫的金字塔附近的石室坟墓中。雕像的头部特别引人注目,眼睛由不透明的石英和天然水晶镶嵌而成,并由用于模仿眼线的铜制镶边固定。剃过的头发、丰满的脸颊和明显的双下巴让整张脸显得非常圆。这尊雕像原本应覆有石膏和彩绘,以掩盖木材的劣质;根据木雕的制作标准,它的两条胳膊是单独制成的,随后嵌入躯干上已经凿好的洞当中的。由于木材容易腐烂,这尊雕像是为数不多的展示这一木雕制作标准的雕像之一。
这位木质胖村长也是埃及博物馆的一宝,导游说胳膊是后来接上的,手中拿的权杖也丢失了,只剩下一根长棍子了。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他拥有惟妙惟肖的那对眼睛是石英和水晶石做的,让我们再仔细看一眼。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这是卫星遥感图,中间的四方形是金字塔的位置。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这里就是哈夫拉金字塔的确切位置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因为埃及博物馆文物比较多,而我们的参观时间有限,开心带着我们选择性地讲解了一些重要文物,这一幅画是我这次参观拍摄下来的唯一一幅画作。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匆匆参观完一层的一些展品后,开心将我们带上了二楼。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胡夫小型雕像(第四王朝,胡夫王时代,前2551-前2528 )象牙制品, 高7.5CM
这尊小小的雕像竟是世界上最雄伟陵墓的主人—赫赫有名的胡夫法老存世的唯一形象,这一定令人感到不可思议。这尊雕像是英国人皮特里于20世纪初在阿拜多斯的欧西里斯神庙附近出土的。欧西里斯神是阴间的最高统治者,在阿拜多斯,无论是统治者还是平民,都特别崇敬欧西里斯神。胡夫坐在椅背较低的王座上,头戴下埃及王冠,右手紧握权力的象征——神鞭,左手则放在压有百褶的短裙上。皮特里首先发掘了雕像的躯干,数星期后才找到雕像的头部。其脸部的刻画极具特点,与刻画其他法老的方式相距甚远,小眼睛,塌鼻子和宽嘴巴也许是这位法老真实面容的写照。从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描述开始,这位法老残酷和邪恶的名声流传至今。在王座前方的王名框里刻有他多个名字中的一个,可能正是通过这一点辨认出了这尊雕像的身份。
这个公元前2551年的胡夫象牙雕像,也是埃及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真的让人难以相信,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陵墓的胡夫法老,居然只留下这么一个幼儿巴掌大小的象牙雕像。我这是镜头放大了拍的,实际的尺寸非常之小。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小型狮身人面像,与博物馆院子的那一座非常之像。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哈特谢普苏特巨型头像(第十八王朝 哈特谢普苏特时期,前1479-前1458)彩绘石灰岩,高61CM

这是一位常以男性形象示人的女法老,也是掌权时间最长的女法老—— 哈特谢普苏特。

在古埃及漫长的历史上,哈特谢普苏特不是第一位也不是唯一一位坐上王座的女性,但是唯一一位选择以男性法老形象示人的女王。她将男性的一些外貌特征与女性的一些特征结合了起来。她的陵寝位于德尔巴哈里一处天然形成的半圆形峭壁底部,在这儿宏伟的陵寝里矗立着许多已部分缺失的巨大雕像,这些雕像被雕刻成阴间之神欧西里斯神的样子,以此强调她死后与欧利西斯神同化。这些雕像倚着陵寝第三层也是最后一层的柱子,这个巨大的头像属于当中的一个。头像的表面奇迹般保留着原来的颜色,哈特谢普苏特的肤色是男性石像的传统褐色。她的脸部展现了符合那个时代雕塑艺术的优美线条,在继任者图特摩斯三世在位时仍可看见这种艺术风格。头像的眼睛周围涂有浓厚的眼线,一直延伸至鬓角,大大的瞳孔流露出富有魅力的目光,嘴角则露出轻柔宁和的微笑。代表埃及统一的红白双冠只残留了底部边缘,这里曾嵌有眼镜蛇额饰。作为法老神权象征的柱状胡须也已经破碎,但能看出蓝色彩绘的痕迹。

相传这位女法老从年轻时就显露出了政治野心,掌权后常身着男性装束、戴着假胡须,多将自己的形象与冥王欧西里斯混淆。

这尊巨大的头像尽管已经破损不堪,但仍能看到她脸上的皮肤涂料采用了古埃及男性塑像常用的棕色,而且下巴上留有象征权力的长胡子。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另一座哈夫拉法老坐像,相关资料暂未查到。哈夫拉是胡夫的儿子,他从逝世的兄长那里接过了王位(有说法是哈夫拉谋杀了兄长),成为了金字塔时代又一位口耳相传的暴君。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破损的石碑,能这样拼起来,说明这是一块非常有价值的碑刻。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进人中王国时期后,古埃及人的木乃伊制作技术有了新的进展。另外,中王国时代还出现了人形的内棺,通常套在方形的外棺里面,这种内棺就是要按木乃伊的样子制成。所以,就出现了各种做工无比精美的木乃伊内棺。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这是镶金的水晶内棺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精致而栩栩如生的木质内棺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阿蒙霍特普四世残像(第十八王朝,阿蒙霍特普四世-埃赫那吞时期,前1350-前1333),砂岩,高185CM
在刚登基不久,尚未将王国的首都迁至埃赫那吞(阿玛尔纳)的时候,阿蒙霍特普四世在卡纳克的阿蒙-拉神庙附近兴建了一座用于向太阳光轮阿吞献祭的神庙。阿吞很快成为古埃及官方宗教中不仅仅是最高而且是唯一的神,而法老本人也成为人民与神交流的唯一中介,这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宗教改革。也带来了艺术领域根本性的创新。这尊巨像与其他巨像一样倚靠着阿吞神庙庭院中的石柱,法老戴有常见的王权象征——内梅什巾冠、眼镜蛇额饰和柱状胡须,手里握着权杖和神鞭。但是整个作品的风格是全新的,与其父阿蒙霍特普三世时期流行的优雅和细腻的雕刻风格相距甚远,特别是法老的面部和身躯严重变形。一些学者认为,这是埃赫那吞患有遗传病的证据,特别是在阿蒙霍特普四世登基初期,长方形的头骨、狭长的眼睛、厚实的嘴唇、尖尖的下巴、像女人一样的身体是法老雕像不变的形象,王室家庭其他成员也曾被雕刻成这种形象。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原因依然是一个谜,但是它在后世的艺术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哈夫拉法老头像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以色列石碑 (第十八王朝,阿蒙霍特普三世时期,前1387-前1350和第十九王朝,麦伦普塔赫王时期,前1212-前1202),灰色花岗岩,高318CM,宽163CM,厚31CM
石碑原本立于阿蒙霍特普三世的陵寝内(陵寝现在只剩下两座“孟农巨像”)。拉美西斯二世之子法老麦伦普塔赫将其搬到了相距不远的自己的陵寝内。石碑的一面刻有阿蒙霍特普三世在阿蒙-拉神面前讲述他登基后所兴建的神庙的场景。到了麦伦普塔赫时期,石碑得到了循环利用,这是埃及的一个惯例。麦伦普塔赫从登基第五年开始利用石碑尚未雕刻的另一面,在石碑上方的半圆形部分,有翅膀的太阳图案下,对称地刻有阿蒙霍特普三世接受立于中央的阿蒙-拉神赐剑的场景。
法老身后跟随着两名神祗左边是姆特,右边是孔苏,他们与阿蒙-拉神一起构成了卡纳克祭拜的三神。占据了大部分石碑、由28行象形文字组成的碑文讲述了麦伦普塔赫对来自西方的利比亚侵略者取得的军事胜利,这些利比亚人对埃及的安全构成了威胁。碑文以庄严的口吻讲述了法老如何战胜卑劣的敌人并使他们逃窜,进而俘获女性和儿童,以及摧毁他们的营地。最后几行碑文讲述利比亚人归顺埃及,并列举了处于埃及控制之下的叙利亚-巴勒斯坦海岸的一些地点和民族。这些民族包括以色列民族,碑文写道:“以色列荒芜,其中无存。”这是至今为止发现的证明以色列存在的年代最古的证据,表明在麦伦普塔赫时期以前以色列人很可能已经生活在巴勒斯坦地区。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在二楼的一个展厅里,专门展出了一批古埃及人的饰品。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当时的有些饰品其工艺水平都已经做得相当的考究了。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由绘画和象形文字刻成的石碑。这些石碑大多是在叙述某件事情或者在讲一个故事,只是我们不知其详。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古埃及时代人们使用的独木舟,至今还保存如此完好。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木制椅子与茶几,古埃及时候的人都有茶几了?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各种小型金质雕像,小巧而精美。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木制涂金外棺,外面还绘制了图案,真够奢华的。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图坦卡蒙棺椁
这是一个外层贴金的木棺,图坦卡蒙金棺是用450磅纯金制成,是人类历史上最精致、最伟大的金制品。年轻的图坦阿蒙王在18岁时死去,用三层棺匣来装殓王身。开罗的埃及国家博物馆馆藏有最内层和最外层的棺匣。金棺金制,彩漆,雕刻细腻,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图坦卡蒙四座贴覆金箔的木造外棺,以厚达6厘米的橡树板制成,层层相套。旧时盗墓者开启第一道外棺即宣告放弃,使放置在外棺内的人形棺及法老的木乃伊得以完整保存。考古学家耗费了84天才完成拆卸外棺的工程,四座外棺的内、外部都雕饰了神袛及《死亡之书》的内容,是研究古埃及最珍贵的资料。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绘制了宗教故事的储物箱。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记得当时开心让我们大家数,看看这些马都有几条腿。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这是一个装饰豪华的木箱,应该也是一个外棺。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这个金质物品我还真不知其功能,但这个雕像很是特别。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各种做工精美的外棺,让人感觉有种惊艳之美。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这个带有天盖的华丽贴金形似一座有四柱撑顶的小亭木柜,是存放雪花石内脏储存罐的外棺。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盛放内脏罐的雪花石膏箱 (第十八王朝,图坦卡蒙王时期,前1333-前1323),雪花石膏,总高85.5cm,底座每条边宽64cm
在图坦卡蒙墓珍宝室一个带有天盖的华丽贴金木柜内,放置着盛放内脏罐的雪花石膏箱。箱子与传统的内脏罐有明显不同,由珍贵的雪花石膏制成,雪花石膏是在哈特努伯采石场采掘的。它的外形是一座神庙,外壁上窄下宽。在四条棱上雕刻有四位保护死者的女神,她们所说的祝福的话则以象形文字刻在每一面外壁的中央。箱子放在贴金木制滑车上,底座贴有金片而且雕有杰德柱和“提耶特”图案,这是欧利西斯神和伊西斯女神的象征。箱子内装有4个罐子,每个罐子的盖子都是图坦卡蒙的头像,罐子里都放有一个小小的镶嵌有玻璃的金棺。金棺里盛放着法老的内脏,内脏涂以防腐香料而且用上佳的麻布包裹。图坦卡蒙的头像雕刻的极为精致细腻,在白色的雪花石膏上,法老栩栩如生的面容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这四个人面面相觑,是不是分不清哪个内脏应该放在哪个罐儿里?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现在让我们来揭秘:内脏容器的分布图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雪花石膏香水瓶 (第十八王朝,图坦卡蒙王时期,前1333-前1323)雪花石膏,象牙,金,高70CM,宽36CM深18.5CM
图坦卡蒙的墓葬品中还包括了几件由雪花石膏制成的杰作,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用性。中间这个香水瓶就是其中之一,是在保护法老棺椁的圣器中发现的。这个器皿被雕刻成莲花和纸莎草图案,是上下埃及统一的象征,两种植物分别握在两名男性手中,他们是尼罗河神的化身。两人戴着被梳成莲花和纸莎草的样子的假发,身形丰满,胸部下垂,肚子突出,这象征着尼罗河的灌溉所带来的富庶和生命。在莲花和纸莎草上方耸立的两条腿眼镜蛇分别戴有下埃及和上埃及的王冠,这也是埃及南北方统一和平衡的象征。香水瓶的盖子没有被保存下来,但从边缘的装饰仍然可见,是一只展开翅膀的秃鹰。瓶的底座上刻有两只鹰的图案,它们正在保护图坦卡蒙的王名圈。瓶上绘有法老的名字,同时还有他年轻的妻子安克赫森纳蒙的名字,她很可能是埃赫那吞的女儿。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图坦卡蒙的墓葬品中出土的其他雪花石膏制品,每个都是精美绝伦,暂时没找到相关资料介绍。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带有祭坛的阿努比斯神雕像 (第十八王朝,图坦卡蒙王时期,前1333-前1323)粉刷和涂了焦油的木材,金片,金,银,石英和黑曜石,总高 118CM,总长270CM,宽52CM。
在图坦卡蒙墓的珍宝室里,出土了这尊彩绘木质的阿努比斯神雕像,阿努比斯神是亡灵的守护神,它的化身是一只胡狼。发现该雕像时,雕像身上覆盖着一层亚麻布,颈项上还围有一条围巾、一层极薄的布料和一个花环。阿努比斯神是用涂了焦油的木材制成的;一些部位以金制成——耳朵内部,眼睛周围和眉毛,以及颈项上的饰带;胡狼的爪子则由银制成。这只动物看起来非常紧张和警惕,因为它负有保护年轻法老的墓穴的职责。胡狼长长的尾巴下垂着,身下是一个小小的祭坛,祭坛是古埃及传统样式:上窄下宽的坛壁令人想起圣地的入口。坛壁上饰有连续和重复的伊西斯女神的符号“提耶特”和杰德柱图案。具有明确的法术-宗教含义。在祭坛内部找到了一些护身符、两杯石膏和八条经过加工的胸带。祭坛固定在像滑车的两条杠上,这应该是将雕像运往坟墓时使用的。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各种法老小金像。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这里的各种物件都是干啥的,我也说不清。中间两个金色的我猜是权杖。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图坦卡蒙黄金王座(第十八王朝,图坦卡蒙王时期,前1333-前1323),木材,金片,银,玻璃和次贵重宝石,高102CM,宽54CM,深60CM。
这张华丽的御座可追溯到图坦卡蒙王时期的早期。御座是木质的,椅背上是一幅华丽的浮雕像,可以明显看出浮雕仍受到阿玛尔纳艺术风格的影响。
这个遍贴金箔的王座雕刻精美,并运用白银、宝石,铅玻璃镶饰,极尽华丽,被考古学家视为空前的发现。王座前端两侧雄踞两只公狮,四个椅脚为狮掌,扶手处装饰着两条头戴红白双冠的眼镜蛇,护卫着扶手前端所刻的王室椭圆形饰徽。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御座上的王名圈里的王名仍是图坦卡顿,这个名字与阿吞神有关。法老自然放松地坐在御座上,双脚放在带垫子的脚凳上。靠背处是王座最精美的部分,细腻地雕饰了图坦卡蒙坐在放有软垫的王座上。他右臂斜靠在椅背上,头戴精心制作的假发及庆典专用的王冠,身穿打褶长裙,系着华丽腰带,胸颈处的项圈璀璨多彩,一派悠闲地沐浴在太阳神拉的照耀下。他的王后阿肯艾斯纳玛站在法老面前,手捧一罐油膏为法老涂抹,王冠、假发、项圈、长袍,凉鞋呈现同样的奢华。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就连这宝座脚凳都是如此的奢华艳丽。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这个雕像浑身金色,和那胖村长基本上是一个动作。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女法老金色雕像,是哪个时期的,没找到相关资料介绍。

埃及行游影记(9)——埃及博物馆(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埃及   法老   西里   王朝   阿蒙   石碑   雕像   石膏   雪花   博物馆   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