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枢纽之—泸沽的桥(1)

桥:你连接了江河湖海、沟豁谷崖、天堑变通途、四通又八达!你让人们能够便捷、随意地走向四面八方!你那千姿百态的造型,既雄伟壮丽又娇媚动人,你是一幅幅美妙绝伦的画卷,又是一座座载入史册的历史丰碑!

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邛都置越嶲郡,下设15个县,以邛人聚居区设台登县,治地台登城,即现今的四川省冕宁县泸沽镇。

交通枢纽之—泸沽的桥(1)

泸沽镇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并且有一个动人的名字叫:梳妆台。这里峡谷壁陡,景色幽美,是安宁河流经泸沽的地方,名曰安宁河流过泸沽,实则只是安宁河在泸沽的边上静静地流过,但是这里确实是安宁河距离泸沽街镇最近的地方。安宁河流到下游不远处的犀角湾北角,便与从泸沽街那边流下来的另外一条河流孙水河汇合,两条河相交融的景象特别漂亮、壮观!因为安宁河水的颜色是碧绿的,而孙水河的水是红色的,这个大自然的杰作是那么地令人惊叹!又一个名符其实的泾渭分明!

交通枢纽之—泸沽的桥(1)

梳妆台,两岸都是山。河那边西岸是连绵起伏、逶迤蜿蜒的南山山脉,低处是南山营,高处是南山头儿,河的边上有一个水车磨房。泸沽镇这边的东岸是一个小山包。

在1958年,小山包上面还住有四家王姓的人家,搬迁走了后,上面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的长方形大深坑,我的同学严明清上去看过,小山包后面邻河还有一个小村子,我和同学去过。1969年5月,有一位上山下乡在先锋公社跃进一队的成都知识青年,埋葬在小山包上,后来被迁回成都。再后来因为建设的需要,泸沽人发扬了愚公移山的精神,搬走了一半小山包,1997年10月开始建造泸黄(泸沽至西昌黄联)高速公路 ,在那里袈起了一座桥,桥下是泸沽铁矿街道通向梳妆台的路。接着在梳妆台桥下游,建造了一座横跨安宁河的大桥,命名为:梳妆台大桥。

交通枢纽之—泸沽的桥(1)

2012年雅西(雅安至西昌)与成雅(成都至雅安)高速公路贯通,就是(G5)京昆高速公路。

湍急的安宁河流到这里,便是河道十分狭窄,两岸有许多大的花岗岩石,河谷深遂,水面平静,碧绿的河水高深莫测,因为水太深,虽然河水清澈但不见底,河的两个边缘,更有一个个的漩涡,实在是让人感觉扑朔迷离。

相传汉末年间,有一位鲍三娘,她乌黑长发如瀑,容貌美艳如花,经常来到这碧绿幽凉的地方,以水为镜,坐在桥下石头上漂洗美发、沾水梳妆、高挽发髻、整理妆容。很多爱美女子也频频效仿,在风和日丽之时,也来此洗头梳妆。故此得名:梳妆台。

梳妆台桥始建于公元1768年清乾隆二十五年,初为铁索桥,后改为木桥,木桥上有一亭子,清人有诗为证:

松风稷稷水冷冷,

乱石危桥第一亭,

问初梳妆人在否,

远山依旧照眉清。

清道光八年(1828)重建,取名“秀晖桥”,也称梳妆台桥。

1935年5月30日,红军后卫于此击溃敌24军的追击部队,完成了掩护任务。

民国时期王服生诗:梳妆台

独上高台望八荒,

一湾流水洗新妆,

巧梳几许烟鬟出,

如此江山作战场。

因为是横断山脉,安宁河是南北走向,梳妆台这里是风口风大,所以又有民谣:

有女不嫁梳妆台,北风去了南风来。

梳妆台桥,方便了两岸人们的贸易往来,解放前那时候桥很小且窄,距离河面不高,夏季安宁河一涨大水就把桥头的土路漫过,泸沽人称漫码头!安宁河西岸山那边先锋、河边的卖米人过不来,就是米要涨价了。

交通枢纽之—泸沽的桥(1)

梳妆台桥还是泸沽的后生娃娃们求学的必由之路上的必经之桥!自从上世纪1958年,在安宁河西岸的南山上面新建了冕宁县泸沽初级中学,泸中的学子们便每天都要走过桥去上学、放学又走过桥来回家,每天至少两次报到这个美丽的桥。那时候是一个星期上学六天休息一个星期天,无论春夏秋冬、寒来暑往、风霜雨雪、烈日炎炎,三年的初中,学子们要走过这桥多少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宁河   西昌   过桥   雅安   山包   梳妆台   桥下   成都   西岸   枢纽   南山   交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