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民宿管家

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一条细窄的盘山公路从雷山县白岩村穿过,159户人家沿公路细条状地延伸,公路往下是梯田,往上是林地。


白岩村是一个古老的苗寨,在苗语中,白岩的意思是“梯田层层、又大又宽的地方”。 层层梯田中间,一家木屋民宿在2019年开业,这里的员工原本都是村里的待业妇女。


在大山的层层环抱中,建设一座民宿意味着什么?对于白岩村的村民来说,民宿是一份体面的工作,也是一次她们关于美好生活的启蒙。

大山深处的民宿管家

层层梯田和大山包围的白岩村 摄影:大林


大山深处的民宿管家

种花的妇女


李乃送是那种在农村常见的妇女,身高不超过1米6,脸被太阳晒得黑亮,她只有37岁,但总被误会成50岁上下。


她是嫁到白岩村的。丈夫家家境不好,唯一的哥哥去世后,嫂子被娘家人带走。丈夫于是收养了哥哥留下的两个女儿,就是这种善良,让李乃送铁了心嫁进白岩村。当时她并不知道,在农村,一结婚就成为两个孩子的后妈意味着什么。


那时,计划生育政策还不允许多胎,由于丈夫已经领养了2个女儿,她被采取了节育措施;而由于没有生自己的孩子,婆婆对李乃送诸多挑剔。两个女儿跟她也不亲,一直生分地喊她“叔妈”、还跟她闹别扭。身体上诸多疼痛,家人又没有给她归属感,她经常躲起来偷偷哭。


计划生育放开后,李乃送又生了两个女儿,小女儿今年5岁,一家6口人主要靠丈夫外出做泥瓦匠赚钱,她也在家里养了几头猪贴补家用。2019年,她听说村子里新开了一个民宿,她找到厨师杨昌花,希望能把民宿的泔水给自己拿去喂猪,作为回报,她可以免费帮忙洗碗。


有一天,她挑着泔水回家时下起了暴雨。10多分钟的路程,她淋着雨边走边哭,她不知道为什么,人生的艰难仿佛都落在了她头上。


杨昌花心疼她辛苦,介绍她到民宿工作。于是,她也成了“牧云涧”民宿的一名正式员工,每个月有2000多块钱的固定工资。


李乃送到民宿学会的第一件事情是微笑。以前的生活只教她怎么绷直身子撑下去,但是在民宿管家培训的时候,她被告诉的是“要学会对客人微笑”。一开始她很不习惯,要跟客人搭话、要提行李已经很忙了,她总是不自觉地嘴角就塌下去了。


改过来是因为女儿病了,她拿不出钱带女儿去镇上看病,于是尝试跟老板开口,想借1000块钱应急。她记得,老板二话不说就转给了她,还笑着安慰她:“孩子要紧”。她仿佛一下学会了微笑的意义,“看人就要看微笑的,老板说话总是笑着,很心好,让人放心。”李乃送说。


在接待客人的过程里,李乃送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她纹了眉,偶尔还会借同事的口红抹一点。有一天来了媒体说要采访,她趁中午吃饭赶紧跑回家换了一身衣服,“那条裤子太大了不好看。”李乃送有点儿害羞地说。

大山深处的民宿管家

图为李乃送 摄影:杨抒怀


疫情两年多以来,丈夫几乎接不到什么零工的活儿,父母的药、两个大女儿的学费都是靠李乃送的工资保障。来到白岩村旅游的客人,为了更好地体验当地风俗会到当地村民家吃饭。最近,有客人到李乃送家吃饭时夸赞她,婆婆也用苗语回客人:“我儿媳妇是很能干。”


李乃送爱花,管家培训时,她最感兴趣的是插花教学,培训老师也夸她有天赋,搭配越来越好看。在家里时她“太忙了”,从来没养过花。但到了民宿,所有的花都是李乃送种的,有绣球、茉莉、玫瑰、格桑花……


家是现实,需要她成为一个麻利坚强的母亲。而在几公里外的民宿里,她可以种一片花圃,存放一点点浪漫。


大山深处的民宿管家

在大山里


在白岩村,李乃送的故事不是孤例。小小的民宿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希望是具体的,它尤其体现在民宿里的女性身上。


90后女孩王情在雷山隔壁的县城长大,家乡跟白岩村一样,也是大山连着大山。从小,她对人生唯一的规划就是“一定要走出大山”。高中时,对未来的想象更具体了一些,她看到电视里那些坐办公室的女白领,想象能跟她们一样,生活在城市。


然而2016年大学一毕业,她就嫁进了白岩村。在山里,24岁的王情已经算是大龄女青年。家里人一直催婚,双方很快见过父母,被推着,她就结婚了,从山里来到另一座山里。


结婚没多久,她就大哭了一场,“后悔啊,我那么年轻,还没有去外面的世界看过。”白岩村跟中国其他农村一样,年轻人都去了外地打工,留守在村庄的都是老人、小孩和妇女。怀孕的时候坐在家门口看大山,她总是焦虑,“怕跟社会脱节啊”。


2019年6月,白岩村的旅游扶贫项目“牧云涧”民宿一期开始试运营。王情成了这家民宿首批上岗的3个管家之一。


刚到民宿时,王情一跟人说话就脸红。看见有客人朝自己走来,她就赶紧拿着扫帚低头扫地。“其实心里是一直在盘算怎么开口、怎么打招呼的,但是人都走远了,还是不好意思抬头。”王情说。


3年里,王情学会了从容地接待游客,成为了“牧云涧”民宿的储备店长。因为普通话标准,她现在几乎成为了这家民宿的代言人,经常为前来参观的领导讲解。


城市的人和观念不断在她眼前交互更新,民宿成为她看向山外世界的一扇窗口。她会负责一些对接资源的工作,偶尔城市里的人也会对她说:你像是一个女强人。她能明显感觉到自己在这样的夸奖中更加自信了,语速越练越快、表达越来越清晰。


虽然没有离开大山,但是她偶尔也会过一些精致的生活,就像小时候电视里看到的那样。“我现在回家做饭都会摆盘,休息的时候也会给家人做一些下午茶、甜点。”王情说,民宿里的见闻让她对自己的生活品质有了更多的追求。


她不再焦虑,甚至对现状觉得满意,在“牧云涧”里,她拥有了一份自己的事业。她未来可能会成为某个民宿的店长,她还希望去挑战做民宿的职业经理人,为民宿争取更多资源,为白岩村的发展出更多力。

大山深处的民宿管家

白岩村“牧云涧”民宿一角 摄影:大林


大山深处的民宿管家

村里的女性


20多年前,杨昌花嫁到白岩村时,村里的路还是土路。那时她年轻,浑身是劲儿,想找点儿活路赚钱,却像蜜蜂被封在玻璃罐里,在白岩村里四处撞墙。她听说山上茶园招人采茶,去干了一天,又开始待业。


她也想过去雷山、去贵阳,“但是去了做什么呢?我连去哪里找活都不知道。”杨昌花说。在大山里,人被困住的不止是脚步,还有思想。


因为有过多年农家乐服务员经验,民宿开业后,50岁的杨昌花成了唯一的厨师。因为厨艺好,她家也是村里接待客人吃农家饭最多的。前年,在外打工的儿子和儿媳回了老家,帮着杨昌花一起招待客人,没再出过远门。


杨昌花家还入选了白岩村第三期民宿改造计划,她家的3层吊脚楼将被统一改造,变成宜居的民宿客房。虽然因为疫情,开业已经推迟了小半年,但这丝毫不影响她对即将开始的第一次创业的期待。她一直在为自家民宿的开业做准备,跟着去学习铺床、叠被子、插花的客房培训,还跟着短视频学会了做干锅鸡和焖猪脚。


李兰天是民宿里年纪最小的员工,她22岁,但是瘦小得像一个还没开始生长发育的初中生。在白岩村,她家的经济条件算是比较差的,她和弟弟还在上学,而父母已经年近60。2年前,她中职毕业,考上一个师范类的大专学校。她知道读大学的费用高,因为怕给父母增加负担,高考完的假期,她来到民宿工作。


两年来,每个寒暑假、每个超过3天的节假日,李兰天都会到“牧云涧”打工,赚来的钱攒下来用作读大学的生活费。去年,因为疫情没怎么去学校,她攒下了几千块钱。


李兰天说,虽然时常也会觉得工作太累了,一天下来腰酸背痛的,但这份工作给了她更多的信心。以前总是为钱发愁,大学的学费也是通过助学贷款贷的,现在她赚了钱,还能为自己买一部小小的手机。


从22岁的李兰天到50岁的杨昌花,她们都曾被困在白岩村,困在大山里。直到梯田里建起民宿,她们终于得到了一次改善生活的机会。


大山深处的民宿管家

图为杨昌花 摄影:杨抒怀


大山深处的民宿管家

白岩村的改变


“牧云涧”是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原中国扶贫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乡村旅游扶贫项目的民宿之一。通过在全国遴选贫困村,联合爱心企业捐建高端民宿,帮助村庄脱贫及后续发展。


2017年,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来到白岩村为民宿项目做调研时,28岁的唐文德刚当选白岩村村长。旅游专业毕业的唐文德知道,这是白岩村一个难得的发展机会。


在他小时候,白岩村也曾有过因旅游而辉煌的日子。因为离县城近,雷山县城的游客也会来到白岩村体验农家乐,最多的时候,白岩村细窄的县道两旁开了13家农家乐。


2008年,西江千户苗寨被开发,游客都去往景区,白岩村的农家乐也渐渐凋零了。但唐文德一直记得小时候村子里游人如织的景象,外来人带来他没见过的新鲜玩意,大人们充满了赚钱的热情。他希望这个民宿项目能让白岩村重现往日的热闹。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对民宿项目探索始于2013年,这一年也被旅游行业定义为“民宿元年”。随后的3年间,基金会在不同地方尝试了4个项目,都失败了。


“乡村建设不难,难的是运营。”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百美村庄项目部主任郝德旻说,当商业项目落到小村庄的熟人社会里,如何才能调和不可避免的矛盾?郝德旻总结出的经验是:在当地有一个熟悉村庄结构、又有能力的管理人是关键。


在白岩村里,唐文德就是这个关键因素。


基金会乡村考察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三个候选村庄村长PK答辩,讲述自己对项目和村庄未来的规划。


为了40分钟的答辩,唐文德准备了一个多月。他对村庄的未来有一套自己的规划。为了能更详细、准确地介绍村民情况,把村里的每户人家都重新聊了一遍;他还带着拍摄团队去拍梯田里金黄的稻谷,山上的茶园,蓝天、白云和山里的三叠瀑布。白岩村最终得到了这个在村子里修建民宿的机会。


郝德旻记得,白岩村得到这个项目,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被年轻村长唐文德的打动了。“他积极、热情,又是在上海闯荡过、见过世面的年轻人。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有那种带领村民共同发展的强烈愿望。”郝德旻说。

大山深处的民宿管家

7月某个夜晚白岩村的星空。 摄影:大林


大山深处的民宿管家

女性公益部


在推动民宿项目过程中,新的困难出现了。民宿管家是一个有门槛的职业,但是行业刚刚起步,没有行业标准、没有足够的人才。“我们发现最难的甚至不是钱,是没有人,没有具备专业技能的人。”郝德旻说。


2021年,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找到了浙江蚂蚁公益基金会,因为“蚂蚁也在关注女性就业,关注乡村振兴。”郝德旻说,双方一拍即合。为了解决民宿行业人才培训的难题,他们设计并发起了“数字木兰”民宿管家培训计划,为愿意从事乡村文旅行业的村民开展免费培训。


民宿管家的遴选和培训工作主要由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主导,蚂蚁公益基金会提供资金支持。招聘条件之一是“待就业女性优先”。蚂蚁女性公益部项目总监黄庆委介绍,这是因为在农村,留守女性要多于男性,女性为家庭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要更多,但家庭地位却普遍更低。


黄庆委是社会学专业出身,他和团队从驻村调研的实践中得出的经验是,要提高农村女性的地位,首先要让女性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这也是蚂蚁女性公益部成立的原因。2020年,蚂蚁集团成立这个特殊的部门,就是为了给女性提供基础保障、就业支持及发展支持。


联合发起“数字木兰”民宿管家培训计划,另一个更为开阔的原因是,民宿是一个可以给妇女提供持续性发展的行业。两家基金会都有的一个基本共识是:有效的帮扶永远是授人以渔。


2021年,“数字木兰”民宿管家培训计划在全国多地开展了试点培训,白岩村就是其中之一。黄庆委介绍,考虑到农村妇女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学习力较弱,培训采用不超过25人的小班制教学,由经验丰富的五星级酒店管理者、国家认证专业厨师、礼仪培训国家级培训师等师资队伍“手把手”教学。


从白岩村的女性身上,项目的发起者们看到了可喜的变化。“大姐们一个明显的变化是普通话说得好多了,以前不敢跟客人搭话,现在都可话痨了。”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驻贵州的负责人说,她们学会了插花、摆盘、铺床等让生活变美的技能,自己也变得爱美了,每天都要起早打扮。


2022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示了18个新职业,“民宿管家”也是其中之一。这鼓舞了“数字木兰”的发起者们,2022年,“数字木兰”民宿管家培训计划将在全国推出不少于80期培训班,免费培训2000名乡村民宿管家。


通过培训计划的探索,两家基金会还希望,能推动建立民宿管家的行业标准,增加民宿管家群体的社会认同。“我们还可以做更多有助于这个行业长远发展的事。”蚂蚁女性公益部项目经理卜家珺说。

大山深处的民宿管家

管家们在培训课上学插花 摄影: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


大山深处的民宿管家

一件小事


在“牧云涧”的故事里,有白岩村村民们的勤劳和努力,也有外部力量对这座大山投来的温柔一瞥。2022年7月13日,白岩村作为贵州首个“数字木兰”民宿管家培训基地被启用。这意味着,未来会有更多的人将合力奔赴白岩,白岩将继续发展、也将带动别的村庄发展。


贵州省施秉县的民宿管家王平,报名参与了白岩村的第二期“数字木兰”民宿管家培训。她的民宿是由舅舅、舅妈等整个大家庭投资,她亲手设计、装修的。但因为不是专业的,王平已经在民宿里投入了超过500万,却还只能启用5个房间。


她是她们村里的开荒者。在村里建造民宿的过程中,因为没有自来水,她在民宿附近打了一口200米深的井取水,也因此带动了村庄自来水管道的铺设。上个月,她们村里终于通了自来水,管道的源头就在她的井里。


她在白岩村看到的改变让她对自己的民宿充满了想象。 “我现在的梦想可能有点大,但我是想,把民宿真正做好后,也能带动我身边的人、我们村庄的发展。”王平说。


7月,贵州的天空又高又蓝,凉爽的山风吹拂着白岩村。在这个有抽水马桶和咖啡机的民宿里,女性们完成了对现代文明的启蒙,也有了更多对美好生活的想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管家   木兰   梯田   村里   中国   村庄   乡村   深处   客人   女性   项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