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运动对孩子好处多:提升孩子社交能力,增强孩子的毅力

【作者简介】雪诺,已退休,之前供职于中央企业的一家外贸进出口公司。孩子曾就读于斯坦福大学计算数学专业,目前已工作。

文源:《世界名校学生家庭教育手记》

长期运动对孩子好处多:提升孩子社交能力,增强孩子的毅力

无意间拉开抽屉,进入我眼帘的是两副乒乓球拍子和几个白色的乒乓球,其中一副拍子旧一些,磨损得比较严重,可见使用频率很高。孩子十几年前对垒打球的景象即刻浮现在我眼前。

走进孩子的房间,墙壁上悬挂着一个迷你仿真篮球筐,我想起了孩子每次在做功课的间歇,就会练习远距离投篮的情景。这些具有纪念意义的实物,记录了孩子多年钟爱的体育爱好,也记录了孩子成长的片段经历。


小球与大球

我自己从小就喜欢各种文体活动,唱歌、打乒乓球和羽毛球。我在上小学期间,接受过一段时间的乒乓球培训,还作为乒乓球运动员代表学校参加过区里的比赛,可以说乒乓球运动陪伴了我几十年。

我自己无论是在读书还是工作期间,经常利用午休时间和同学、同事约上一场球,一起切磋球艺。工作之后,我还参加过单位组织的各种比赛,参加过单打、双打和混双,还赢得过几次集团公司的单打冠军。

这一爱好至今仍陪伴着我,经常到健身房的乒乓球室找上玩伴开练一把,过过球瘾。

在我自己去打乒乓球时,也经常带上孩子去观摩,那时他还不会挥拍实战,我就让他观察我是怎样打球的,让他对乒乓球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渐渐地他对乒乓球产生了兴趣。孩子很好奇,一个白色的小球,在台子两边来回“跑”,忽高忽低、忽远忽近、上蹿下跳,却可以长时间不落到地上。

没有兴趣就没有创造力,只有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才能激发出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其潜能。天性好动是男孩子的特点之一,孩子从小就表现出对文艺和体育方面的兴致,爱好也比较广泛,是体育活动的爱好者和积极参与者,文体上的强项也是可圈可点。

长期运动对孩子好处多:提升孩子社交能力,增强孩子的毅力


1.从小球开始锻炼身体

记得孩子小时候经常因为扁桃体发炎反复高热,孩子除了受罪,还耽误学习。我就琢磨给孩子增加一项体育方面的爱好,强化一下孩子的体质。思来想去既然我喜欢乒乓球,孩子多次观摩过,也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我就决定给孩子报个班去学乒乓球,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教练首先从乒乓球最基本的站姿、步伐、发球、接球、推挡、发力、攻球、拉球、接发球的动作、需要配合的步伐等讲起,讲到了乒乓球的起源、乒乓球的发展历程、乒乓球在我国的重要性和地位,孩子听得津津有味。

每次开始训练前,教练先带领孩子们做些热身活动,比如跑步、原地跳、徒手挥拍等。训练开始后就是教练逐一发球,孩子站在台子对面,一个推挡一个扣杀,一个削球一个拉球,交替练习着。随着教练发球速度的加快,孩子接球的频率也要加快,才能用球拍准确无误地挡住每一个球,像这样每一个单一的基本功动作就需要反复练习几个月以上,才能逐步达到接发球的准确性,做到熟能生巧,运用自如。

乒乓球是全身性运动,对于锻炼孩子肢体的灵活、头脑的反应、接发球的应变能力、提高视力等都很有益处。乒乓球运动需要手眼的配合,在脚部移动时,结合来球方向的判断,用手臂的发力快速回球。因此大脑运转要快速反应出该如何回球。反应和判断对一个乒乓球运动员非常重要,对手发一个上旋球,你无法分辨上旋球和下旋球在动作上的区别,判断失误就会导致接发球的失误,接发球失误了,就谈不上主动抢攻了,赢在“前三板”就是这个道理,发球抢攻基本决定了一个球的输赢。

乒乓球训练室的条件比较艰苦,通风差也没有空调,即使孩子穿着短衣短裤,练上一会儿小脸就变得通红,汗水顺着脸颊、脖子流淌,浑身都湿透了。孩子还是比较有吃苦精神和毅力的,经常是拿毛巾擦一把脸上的汗水,继续训练。

掌握了乒乓球动作的基本要领,还要做到动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挥拍的动作一定要标准和正确,动作一旦变形,接发球的准确性就会大打折扣,失误也会增多。

经过一年时间系统的乒乓球训练,孩子基本掌握了乒乓球的动作要领。孩子手持横拍,推挡、抢攻、削球、旋转球、近台的小球、远台的扣杀等动作逐渐娴熟,每次训练后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切磋球艺,一对一对垒打比赛了。

由于乒乓球在台子上的运行速度很快,打球时需要精神集中、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眼睛要紧紧盯着时而忽远忽近、时而忽快忽慢移动的乒乓球,并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对变化中的来球做出准确反应和判断,这些可以使孩子勤于动脑并且提高他对事物的应变反应能力。模拟比赛是两个人一组练习,你推我挡,你削球我拉球,你发下旋球,我削过去,我发侧旋球,你推过来,比分咬得很紧,不相上下,比赛既激烈又有趣,有时候直到鏖战五局分出输赢为止。


2.坦然面对输赢与挫折

比赛的输与赢,对孩子的承受能力是一个考验,要经得起输。赢了,孩子就笑逐颜开,有点“小得意”;输了,就撅起了小嘴,一脸的不爽,甚至发脾气,扔拍子。回到家后,我便以聊天的形式和孩子谈他今天的表现,明确告诉他:比赛的输赢是很正常的,这就是竞争,这就叫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输了球就发脾气是不对的。输与赢是每个人一生中必须面对的话题,必须正视输赢,接受输赢的挑战。

比赛能赢固然好,输了也没有关系,自己尽力了就是收获。7岁的孩子,自尊心强,想赢和好胜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胜败乃兵家常事”“山外有山,楼外有楼”,没有永远不败的将军。同时告诉孩子要端正训练的态度,打球只是为了增强体魄,强身健体,赢了不骄不躁;输了找出原因,自己的差距在哪儿。认输并不是服输,并不意味着自己甘拜下风,让孩子渐渐懂得爱拼、敢拼才会赢的道理。

教导孩子从比赛中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找出输球的原因,自己输在了哪里,哪个地方是自己的薄弱点。找到原因后就可以在之后的训练中,加大对自己软肋的训练和重点突破。决定输赢的原因有很多,对手水平的高低、情绪的松弛、个人技术发挥的好坏,还有些不确定的因素等。告诉他比赛不要过于紧张,心态放平和,就和平时训练一样。在赛中,如果自己比分落后,就要动脑筋、想对策,对方的弱点在哪儿,找到他的软肋和突破口,把球打到对方最薄弱的地方,你就有可能战胜他,赢得比赛。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变得阳光了、豁达了、懂事了,孩子对于输赢、挫折、吃苦有了更深的认知和理解。


3.火热的篮球激发活力

孩子父亲年轻时也是文体活动的积极分子,中学时是篮球运动爱好者,放学后总要打上几场篮球对抗赛才回家。孩子继承了父母爱好文体活动的基因,从小就表现出对文体项目的关注和喜爱。我对乒乓球的喜爱,孩子父亲对篮球的喜爱,潜移默化地影响和熏陶了孩子对乒乓球和篮球的兴趣和爱好。

记得孩子升入初中后,生长发育明显,特别是个头“长”得很快,一年间身高从170厘米长到了180厘米,继承了父母的高大身材、爱运动的秉性。他经常和父亲一起观看篮球比赛,逐渐表现出喜欢打篮球的意向。我们非常支持孩子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培养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心、吃苦耐劳的精神,希望他在社会这个多彩多姿的大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由于孩子有在小学期间培训过几年乒乓球的功底,从动作的反应到身体的灵活性都略有优势,这就为孩子打篮球奠定了基础。

篮球运动是个集体项目,团结合作打配合尤其重要。通过观看篮球比赛,重点学习团队配合和协作精神,只要裁判结束比赛的哨声没有吹响,就一直要拼搏,要战斗,绝不轻言放弃。


4.集体项目中锻炼意志品质

我们利用和孩子一起观球的机会,和孩子聊一聊如何处理同学间的关系,友善对人,鄙弃小事小非,着眼大局,重心放在学习上,而不是小概率事件上;珍惜在校期间和老师、同学间的美好时光,以及对待学业、对待成绩、对待排名、对待挫折、对待人生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教会孩子树立理性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低调、简朴、务实、阳光的人。

为了鼓励孩子打篮球,我们给孩子买过两个迷你仿真版篮球筐,小学高年级时,给孩子买的是“小号”版的,悬挂在门上即可。记得每周五接回孩子后,他第一件事就是“抓”起篮球在房间里开始练习投篮,每周日送回学校前他也要练几个投篮才走。升入中学时,又给孩子买了一个“大号”版的,用膨胀螺栓固定在墙壁上,供孩子模拟投篮练习使用,这对孩子投篮动作的熟练性和准确性提供了先决条件。

孩子在读初中期间,因学校离家较远,放学后去接孩子的时候,我往往不是在校门口等他,而要去操场上找他,因为他一般都是在篮球场上拼杀。我站在操场边,默默地看着孩子打球,为他鼓劲加油。看着他

在篮球场上来回奔跑,校服都被汗水浸湿了,时而“带球防守”,时而“三步上篮”,时而“抢个篮板”,时而“大力扣杀”,像个“灌篮高手”,打球的动作日趋标准和娴熟。看到孩子对篮球的热爱,我由衷地为他高兴。

当技术达到一定水平后,团队间的配合就更加重要了。篮球是个集体项目,需要整体的合作、防守、助攻、投篮、掩护,缺少了哪一项都不可能赢得比赛,这就更加锻炼了孩子与队友间的默契合作精神,增强了孩子的集体主义观念。


5.受伤中磨炼毅力

孩子升入高中后,对篮球的酷爱有增无减,尽管备战高考迫在眉睫,但始终对打篮球情有独钟,放学后仍旧去篮球场上热身打球。一次在参加班级间篮球友谊赛时,孩子因抢跳投篮,导致脚趾骨折;在之后的几次赛前训练中,因为和队友争抢球又两次戳伤小拇指,又造成骨折。

骨折的经历给孩子留下了后遗症,至今小拇指仍略有弯曲,关节有些变形,灵活度也有些受限。每个热爱体育的孩子在运动中多少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意外而受伤,这种经历一方面对父母来说是痛苦的折磨,但从另一方面,这种受伤的经历对孩子来讲倒是比别人更多了一份经历和成长,是对孩子吃苦、毅力等方面的考验,孩子从中学会了勇敢和坚强。这样的经历虽然有些苦涩,但付出了就会有收获,作为父母除了教孩子如何尽量保护自己,避免在运动中正面冲撞而意外受伤,还要努力让孩子这些苦涩的收获在其身上发挥应有的、关键的作用。


6.学业与爱好兼顾

孩子的业余爱好比较广泛,从我内心来讲,曾担忧孩子因过多的爱好而分散了精力耽误学习,毕竟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特别是升入

高中后,学习一年比一年紧张,孩子压力大,作业量也多,模拟各校、各区、各省、往年的试卷也是不计其数,我担心孩子成绩下滑,影响高考。四中人才济济,孩子的实验班里个个都是“学霸”,班级和年级里的竞争十分激烈,一次次的考试,一次次的排名,一次次的改卷都让气氛越发紧张。

为此,我和孩子探讨过,孩子也有些许的无奈,既不想放弃文体爱好,又不想耽误学习,最后我们与孩子达成一致意见,以学业为主,爱好也不放弃。

作为家长,我们不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只会读书学习、只会做题的“机器”。而一个充满阳光,性格开朗、豁达、善解人意、知书达理、身心健全的人才是国家所需的有用之才。通过培养孩子各种兴趣,在强化孩子技能的同时,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和优良品质,这才是我们家长应该重点关注和培养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软肋   孩子   文体活动   拍子   小球   输赢   乒乓球   毅力   社交   兴趣   动作   能力   篮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