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上博,看爱琴海的天边外

今年是中希建交50周年,作为“中国希腊文化和旅游年”活动框架中的一项重要活动,由上海博物馆与希腊文化和体育部共同举办的特展“塔拉萨:海洋文明与希腊艺术”今起向公众开放。这也是上海博物馆自3月以来的首个国际合作展览,海水女神“塔拉萨”将在暑期为中国观众呈现一场跨越山海的艺术对话。

去上博,看爱琴海的天边外

图说:展览现场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下同)

希腊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十字路口,拥有1.3万余公里的悠长海岸线。从某种程度上说,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艺术,孕育自这条独特的海岸线中。本次展出由“海之生灵”“逐浪远行”“大海深处”三个主题组成。34件/组现当代希腊艺术作品是其中的重头戏。

主题墙一侧,是此次展览的第一板块“古希腊艺术中的海洋”,展出5件古希腊文物的全息投影——雅典卫城博物馆所藏青铜雕像《骑海豚的青年》、马格尼西亚古物局/沃洛斯考古博物馆所藏船型金耳环(一对)、塞萨洛尼基考古博物馆所藏船型金耳环(一对),以及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所藏青铜雕像《波塞冬像》和阿提卡红绘带盖盒。这5件文物分别诞生于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之间。其中,船型黄金耳环是公元前4世纪末的德尔维尼(古代莱特)出土的,制作精美,装饰考究:在棕榈叶与玫瑰花结装饰的圆盘下,承载着一枚船型吊坠,船身以金粟炸珠工艺与一连串玫瑰花结装饰,两排种子形状的吊坠自船底垂挂。

去上博,看爱琴海的天边外

图说:《波塞冬像》

在观展的过程中,观众们可以欣赏艺术家笔下海洋生物与人类的生活,观看神秘的海底、海战与港口、渔夫的收获等景象,在碧蓝大海与转瞬即逝的时间的交织之中,体验希腊艺术的魅力。“每当看到这些海与海景,船只与港口,它们总是很容易引起你的好奇心,使你由衷地生发出一种想要探索的欲望,想去看一看海的那头是什么。”希腊驻上海总领事孔尼舸说。他从展览中提炼出“旅程”“流动”“生命”三个关键词,它们不仅彰显了希腊的文化,而且也是为全人类所共有的经验。

去上博,看爱琴海的天边外

本次展览作品以绘画为主,又辅以摄影、视频、陶瓷等艺术形式,充分体现了希腊现当代艺术的多样性。画家扬尼斯·马尼亚塔科斯从1967年到2015年间花费数百小时停留在海底,用不溶于水的颜料绘制了爱琴海的水下景观。本次出展的水下彩绘《静谧海底》灵活地表现了光线在水中交相辉映,一睹大海的幽美与深邃的样貌。

迈克尔·阿克塞洛斯作于1934年的《比雷埃夫斯》,也值得细细欣赏。比雷埃夫斯是希腊最大的港口,也是地中海最大的港口之一,在希腊的传奇历史和当代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幅海港风景画捕捉了比雷埃夫斯港日常活动中的宁静一刻。

去上博,看爱琴海的天边外

图说:《比雷埃夫斯》

盖蒂斯的布面油画《塞壬——奥德修斯》,则以辛辣的笔触讽刺了消费时代千篇一律的大众审美。作品取材于古希腊史诗《奥德赛》,原作中,奥德修斯为了不受海妖塞壬的歌声蛊惑,将自己捆绑在桅杆之上,诫告船员们届时不要听从他的指挥。盖蒂斯改编了描写这一场景的古代瓶绘,用戴着帽子的现代男性取代了塞壬。

去上博,看爱琴海的天边外

图说:《塞壬——奥德修斯》

希腊共和国文化和体育部部长莉娜·门佐尼表示,围绕海洋的展览能充分反映希腊和希腊人长久以来深刻而真实的本质。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能以一种在概念和情感上都熟悉的方式来了解希腊文化。

展出将持续至10月9日。(新民晚报记者 乐梦融 实习生 王宇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体育部   爱琴海   古希腊   雅典   船型   希腊   图说   港口   天边   博物馆   艺术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