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解决人类最基本的欲望,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

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最基本、最重大的问题,也就是:人类怎样才能更快乐,更幸福!

欲望的最显著特征是无穷大,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欲壑难填”。人的欲望没有止境,除非生命结束。

生活在当下,如果不懂一点经济学,不知道需求、供给、GDP、CPI、股票指数、个人所得税,你就会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世外,简直是寸步难行。

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解决人类最基本的欲望,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

1、人 的欲望

中国40年来的巨大进步,最主要的是改革和开放。改革,就是用市场取代原来的计划。如今,民营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最富裕、最有活力的地区,这是市场效率高于计划的生动反映。开放,就是打开国门,跟全世界做生意。比如,我们以前不能制造大型客机,可是很多人却坐上了大飞机。

我们生产牛仔裤,出口一亿条牛仔裤换来一架波音飞机。这是很划算的买卖,因为我们用一亿条牛仔裤的成本,制造不出来一架波音那样的飞机;而美国人生产一架波音的成本也生产不了一亿条牛仔裤。贸易便有了用牛仔裤换飞机,这就是开放。

改革开放的思维提高了人民的福祉,而且更快、更明显。如果我们也能生产自己的大型客机了,但滞后了很多年。

1776年,经济学之父,英国的亚当·斯密(1723 1790年)写的《国富论》,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经济学。历久不衰,甚至被称为所有社会科学的“皇后”。

200多年来,只有经济学才能解释人活着就有欲望,欲望的意思就是“想要”,比如饿了想要吃饭,渴了想要喝水,想有安全的感觉,想与人交往,想被人尊敬,还想要干出点名堂来等,这些都是欲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人类的欲望作了经典诠释。

明朝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朱载堉是个大学问家,他曾对欲望作诗:

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却少美貌妻。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门前无马骑。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家人招下数十个,有钱没势被人欺。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到登基。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来下棋。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上天梯子未做下,阎王发牌鬼来催。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梯还嫌低。

人们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欲望太大了,必然就不能全部得到满足。欲望得不到满足的状态,就叫“痛苦”。所以,有了欲望,就要想办法满足,否则就会陷入痛苦之中。

要满足欲望就得有满足的手段,经济学把满足人的欲望的手段,叫“资源”。跟人的无穷的欲望比起来,资源总是显得不够,经济学家把资源的这个特点叫作“稀缺”。

每个人都面临着稀缺问题。穷人最稀缺的就是钱。富人,超级富豪们稀缺的是生命问题,他们想活得更长久,稀缺的是时间。

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解决人类最基本的欲望,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

2、资源配置

欲望人人有,每个社会都有,还无穷大;而资源是稀缺的,满足欲望的手段没有那么多,所以,痛苦是必然的。

必须解决资源稀缺与欲望无穷的矛盾,让痛苦少一点,快乐多一些。而现代社会,解决这个困境的办法,就是发展生产,缓解稀缺。

比如生产粮食,就是为了让人吃的欲望得到满足。因为资源稀缺,生产一种东西,就意味着放弃另外一种东西。一亩地,种了玉米,就不能同时再种水稻,因此,需要仔细考虑究竟选择生产什么,满足什么欲望,在经济学上,这叫“生产什么”。

对企业来说,赚钱才是硬道理。用什么方式生产是很重要的,需要仔细考量,作出抉择,经济学家把这叫“如何生产”。

东西生产出来以后,就该让它去满足人的欲望了。但是怎么把东西分到每个人手里呢?要靠规则。对于如何分配,人类也得作出选择,这叫“为谁生产”。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三个问题的结合,就是经济学著名的“资源配置”问题。资源配置直接来源于资源稀缺与欲望无穷的永恒矛盾。经济学就是关于资源如何配置的学问。配置,就是放;资源配置,就是把资源放到哪里去。资源配置的目标是有效率。

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解决人类最基本的欲望,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

3、计划经济

迄今为止,人类找到了两种配置资源的方式。一个是计划,一个是市场。经济学上对效率有一个专门的概念,叫“帕雷托效率”,也称“帕累托最优”。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这就是帕累托改进或帕累托最优化。

计划经济是一种由个别人说了算的经济,是一个群众不能自主决定自己事务的经济。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买什么、买多少,由消费者根据市场价格和自己的收入和偏好决定。市场经济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的经济,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

中国40年的市场经济实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于计划经济最好的证明。经济学值得了解,还因为经济学很深刻,能够让人更好地理解社会、理解人生、认识世界。

经济学上的效率和生活中的效率是两个概念。经济学效率的含义是一种最好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如果想让某个社会成员变得更好,就只能让其他某个成员的状况变得比现在差。

换句话说,如果不让某个人变差,就不能让任何人变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如果在不使任何人变差的情况下,还能让某个人变好,那么这个状态,就不是最好的,还有改进的余地。只有达到有效的状态,才是最好的。

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解决人类最基本的欲望,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

4、边际考虑

经济学可以帮助你澄清你从小就有的似是而非和难解之谜。经济学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关注的是一个消费者、一个厂商、一个市场是如何行为的;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一个国家甚至全世界的经济是如何运行的,如果出了问题怎么办。

“物以稀为贵”,这是人人皆知的常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它的本义是你吃这顿饭的时间,可以用于做其他事情,这些事情,对你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你把时间用于白吃这顿饭,就失去了这些本来能有的价值。

这就是机会考虑。它提示我们,做事的真正成本,不是为做一件事已经付出了多少,而是为做它所必须放弃的那些东西。当你面临两难选择的时候,你应该想想哪种选择所放弃得更少,两难也就不难了。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它们有助于矫正甚至可以颠覆你长久以来的思维定势。

第一个是边际考虑。边际考虑是一种只看现在和将来而不管过去的一种思维方式,不去想“沉没成本”。边际考虑就是只考虑最后的一个或者新增加的一个所引起的变化,从而判断事情的整体本质。

从小到大,很多人养成一个观念,那就是:粮食完全是农民打出来的。边际原理告诉我们,这个观念是错误的。

土地不但有贡献,而且仔细想想,我们能吃到粮食,离开了土地,本事再大的农民,也生产不出粮食来;而没有劳动,土地自己也能长出粮食来,人类的祖先就是靠着土地的自然赐予生活的。

农民的劳动是最值得尊重的,因为它最辛苦。然而创造新世界的劳动,也许不那么辛苦,但是也很值得尊重,比如知识分子和科学家的劳动。

假定只有一亩地,如果一个人种,可以打1000斤稻米,但是两个人却不会打2000斤,只能打1800斤,三个人只能打1900斤,等等。想想,如果是1万个人,一斤也打不到!因为1万个人一块上去会把土地踏平的。

从中可以观察到一个规律,第二个人没有第一个人打的稻米多,第三个人没有第二个人打得多,依此类推。总之,后一个人没有前一个人打得多。经济学家把这个规律叫做“边际产量递减”,也就是说新增加的人所增加的总产量越来越少。

记住,是最后一个人的产量决定所有人的产量和工资,不是第一个人的产量,也不是平均产量。这就是边际决定的原理。

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解决人类最基本的欲望,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

5、机会成本

人们知道物以稀为贵。但却不晓得为什么物以稀为贵!

经济学第二个思维方式是机会成本考虑。任何一种资源都有多种用途,可以配置到不同的用途上去,投到一个用途,就意味着放弃另外的用途。一件事情的机会成本,就是由于做这件事情而放弃的其他用途中价值最大的那一个的价值。

假如你原来在一个单位上班,每年有10万元收入。现在,你决定开餐馆,每年的全部收入是11万元,实际利润就是:11万元-10万元=1万元。但经济学家认为你赔了钱,如果你的时间不是用于开餐馆,而是继续在单位上班,你就会有10万元,现在你只有1万元,赔了9万元。

这里的非同凡响之处在于,在一般人看来,干什么都可以挣钱,都可能有利润;而在经济学家看来,在一定时期内,只有做一件事情才有利润,做其他任何事情都亏损。

所以,只有把资金投到那个唯一产生利润的项目上去,才真正有经济利润,才是正确的决策,其他的都是错误的。资源配置到哪里,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做事情必须考虑机会成本。也就是,不但要看由于做这件事我们得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看因为做这件事情,我们失去了什么。如果失去的比得到的还多,这件事情就不值得做。

市场是最好的手段。企业之间通过竞争,会引导资金流向有利润的地方。市场力量越薄弱的地方,人们越不富裕,资金,这个最稀缺的资源,都被行政配置了,它们都没有流到有利润的地方去。

把握机会成本,对于资源正确配置非常重要,对于我们作出正确决策,也非常有启发,别忘了经常进行机会考虑!

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解决人类最基本的欲望,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

6、均衡考虑

经济学的第三个独特思维方式是均衡考虑。一个物体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作用下,而暂时保持一种静止不动的状态。一件事情,如果有好处,好处大于坏处,人们就会着手去做。可是再好的事情做下去也会变成不好的事,这叫物极必反。

均衡是一种暂时的静止状态,静止意味着事物让自己的某种状态持续一段时间,也就是会稳定一段时间。因为有不同的力量在影响着事物的运动,而且方向是不一致的。是渐进的、非突然的。

均衡是人们不断比较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结果。消费者购买的最后一单位商品,就是让自己花的钱所损失的效用和获得的边际效用相等;厂商生产的最后一单位商品,是让自己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的那一单位。

均衡也意味着各种力量达到一种妥协。我们做事情,就是考虑各种因素,求得一种均衡的、让各方都接受的结果,这样大家才会相安无事。如果不能做到均衡,事情就不会结束。

均衡对我们的启发是,为了达到有意义的结局,必须调整自己的行为,同时不能顾此失彼。比如何时买房,对于个人来说,没人嫌自己钱多,而是多多益善!可是,如果每个人都有数不完的钱,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当通货膨胀的程度超过了人们的预料时,就会破坏社会的信用基础,造成财富的转移,让人们对未来失去耐心。所以,对于通货膨胀,不能听之任之。

幸好,治理通货膨胀并不是没有办法,政府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都是调控的手段。

通货膨胀是指几乎所有商品的价格都出现上涨,并且还持续一段时间。如果CPI上升超过了一定程度,就说明经济中出现了通货膨胀。2022年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上半年CPI同比上涨 1.7%。通货膨胀把财富从债权人手里转移到了债务人手里,发生了财富的再分配,这对整个社会是有破坏作用的。如果通货膨胀在预料3%之内,则危害要小得多。

通货膨胀的原因是总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和惯性通货膨胀(人们的预期)造成的。央行投放过多的货币进入到了市场,政府虽然是通货膨胀的受益者,但是,政府同时考虑公众总的利益,如果通货膨胀变得严重起来,会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后果。

通货膨胀和失业的交替关系有重要的政策含义,对于解决通货膨胀和失业都有启发。今年上半年解决654万人就业,失业率降至5.5%。当通货膨胀率比较高时,往往总需求比较大,东西都能卖得出去,因此就业会比较好,失业率比较低;当失业率比较高时,人们的收入下降了,就不愿意花钱买东西了,总需求就下降了,企业就不敢提高价格,因此,通货膨胀率会比较低。

在失业和通货膨胀这两个最主要的宏观经济问题之中,解决失业比通胀更迫切!

因为失业绝对是件坏事情,它不但降低社会的总产出,严重时还会酝酿社会动荡。而通货膨胀并不一定就是件坏事,它更像是一柄双刃剑。

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解决人类最基本的欲望,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资源配置   经济学   欲望   机会成本   通货膨胀   边际   市场经济   事情   状态   人类   经济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