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京西古道 穿越北京西部群山:之琉璃渠村 牛角岭

#自驾云游季#

琉璃渠村

我们原本打算从永定河南岸的三家店村开始这次的旅行,没想到前一天晚上,我和儿子研究完路线,心情竟然颇有些激动而晚睡了两个小时,这导致我们早晨醒来已经7点半了。约好时间的朋友已经出发了,我们只好舍弃三家店村直奔河对岸的琉璃渠村,这两个面对面的古老村庄曾经是永定河上重要渡口,西向进出北京必经此渡河。

直接导航到琉璃渠村,村口矗立着一个复古牌楼,上面是“琉璃之乡”几个大字。进入村子就是一个琉璃展览长廊,是烧制成的龙凤祥云及各种瑞兽造型。这里曾经以烧制皇家琉璃闻名,现在故宫博物院里的很多琉璃就是在这里烧制而成。

探寻京西古道 穿越北京西部群山:之琉璃渠村 牛角岭

琉璃展览长廊

元代开始,在该村设琉璃局管监烧琉璃。看完琉璃展从村口的那条路继续往里走,迎面就是过街楼,也叫“三官阁”,清乾隆时期创建,光绪年间重修,现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过街楼基以砖石砌成,上有殿堂3间,建筑精良,琉璃瓦顶,屋脊也是五彩琉璃装饰。东额"带河",西额"砺山",皆是琉璃烧制。“带河厉山”这个词出自司马迁《史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意思是指黄河细得像条衣带,泰山小得像块磨刀石。用在这里应该是表达了人们对永定河以及西部群山永世安宁的美好愿望。

探寻京西古道 穿越北京西部群山:之琉璃渠村 牛角岭

琉璃渠村三官阁

过了三官阁再往西走,能看到万缘同善茶棚,就是往来商旅行人歇脚喝茶的地方。然而我们并没有去仔细观看。此时烈日当空,像火一样炙烤着这个古老的村落,气温已达33度,同行的朋友家6岁的小孩喊着太热不想走路了。这里景物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是没有吸引力的,他只惦记着去永定河玩水。可是由于保护河道的原因,政府在整个永定河两岸围起了高高的铁丝网,根本无法下河。出村继续向西行到了水峪嘴村,这里有个漫水桥,本以为可以上桥欣赏一下宽阔的永定河景,依然被铁丝网拦住,我们只能望河兴叹。

牛角岭关城古道

继续开车向西,直达京西古道景区,我们买票进入景区。售票处、博物馆和几家接待游客的餐馆都是现代化的建筑。博物馆详细介绍了京西古道的历史渊源,风俗民情。

让孩子们高兴的是,这里有一个秘密军事基地,“04”地下军事工程,据说是林彪在六七十年代“三线”时期所建,工程在一座坚固的山体内,进出口很隐蔽,山体上树木密布,植被茂盛,外界不易察觉。山洞内曲折幽深。现在改成了一个军事主题的酒吧,但显然已废弃很久无人经营了。此时已是中午11点,进入洞内非常凉爽,刚才还热得大汗淋漓,进入洞内几分钟后竟有几丝寒意。洞口不远处有一座炮,炮管和炮台都还可以转动,孩子们便兴奋的爬上去,开心的转动炮管和炮台,在他们的世界里了打了一场战争。

探寻京西古道 穿越北京西部群山:之琉璃渠村 牛角岭

孩子们在04工程入口处玩游戏

我们选择在此吃午饭,饭菜和城里的餐馆没有什么区别。饭后我们直接进入西山大道景区。西山大道是京西古道北路,基本上沿着永定河谷而行,是京西历史最悠久的一条古道。东起三家店,过永定河,经琉璃渠村,水峪嘴,翻牛角岭,再经石古岩、色树坟,到王平村为止。

我们今天要徒步的一段是从景区入口到牛角岭关城这一段,大约1.5公里左右。古道是用青石条铺砌而成,沿着山势盘延而上,每间隔1米左右,有一排立起来的石条,这是为了防止行走的骡马和行人滑倒翻滚。

炎热的夏季加上充足的雨水,石缝中长出许多杂草,道路两旁树木繁茂,有几种我在南方的山上也见到过,此时正开着小花。在烈日的照射下,散发出阵阵香气,沁人心脾。这种气味一下子唤起了我童年的记忆,那时放假后,我们约一群小伙伴漫山遍野的疯跑,用嫩绿的枝叶做成花环戴在头上。山林里散发的气味和今天的这个气味竟然一模一样。我正想跟儿子讲讲我小时候的故事,发现他已经跑到我前面一百多米远了,寻找遗留在青石板上的蹄窝。看来他今天状态很好,对这里的景物都很感兴趣。在都市里长大的孩子,对农村生活应该没有概念。但这不妨碍他走进大自然,探索这片土地上的奥秘,追寻这片土地上的故事。

探寻京西古道 穿越北京西部群山:之琉璃渠村 牛角岭

孩子在查看铁匠铺的介绍

沿途有一个仿古的铁匠铺,虽然是景区重修的,但是应该符合古代实际情况,往来商旅马帮,少不了要修补锻造一些铁器工具,单凭骡马用的马掌就是一个庞大的数量,有了这个铁匠铺,会极大的提高他们的效率。

过铁匠铺再往前几百米,就到牛角岭关城了。关隘建在山脊上两山坡对峙之处,扼守要冲,基座和拱顶都是青砖和石头砌成,顶部的砖石在岁月的侵蚀下已经有些脱落,但整个关隘看上去依然非常坚固。

牛角岭关城是“西山大道”上的重要关口,明清时期这里是捕衙南乡与王平口巡检司分界处,也是西山大路离开北京城的第一关隘。接近关口附近的东西坡道是天然的岩石,古人直接开凿岩石修建了道路。行走千年的马帮在这一段岩石上留下了密集的蹄窝。青石板上马蹄声早已远去,千万次脚步镌刻下的蹄窝穿越千年历史烟云,呈现在现代人眼前,无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和生活的艰辛。

探寻京西古道 穿越北京西部群山:之琉璃渠村 牛角岭

牛角岭关城附近石板路上的踢窝

关隘东边立一个碑亭,“永远免夫交界碑”,清乾隆年间所立,当年皇帝看到这里的环境恶劣,子民生活艰辛,从而免去村民的劳役税赋。我们知道清朝的“康乾盛世”,这个碑文是“盛世滋丁,永不加税”政策的具体体现。还有一块是清朝同治年间所立“重修西山大路碑”。碑文中记载了同治十年,暴雨成灾,冲毁道路,民间举善修复道路的情况。

探寻京西古道 穿越北京西部群山:之琉璃渠村 牛角岭

碑亭

站在关口向东俯瞰,永定河蜿蜒逶迤,冲出西部高山峡谷后,绅士一般缓缓走进北京,滋养着两岸世世代代的人们。古渡口上下游都架起了现代化的桥梁,火车汽车呼啸而过,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出关后古道继续向前面的村子延伸,我和儿子很想沿着古道再走一段,朋友这时在景区门口用对讲机呼叫,他孩子太小走到一半不想走了,就回去在门口等我们。我们只好返回开车上山,翻山去韭园村。韭园村和牛角岭关城西边的观景台隔山相望,站在观景台上,韭园村尽收眼底,静谧的躺在群山怀抱里,偶可遥闻鸡鸣犬吠,袅袅炊烟。

探寻京西古道 穿越北京西部群山:之琉璃渠村 牛角岭

站在观景台可看到对面静谧的村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永定河   牛角   古道   琉璃   炮台   永定   西山   关隘   铁匠铺   景区   群山   北京   西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