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之约·主创手记㉑」用善意消解虚无

  编前语:电影《长安·长安》是一部围绕“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拍摄的主旋律影片,以中欧班列长安号为载体,讲述了2031年发生在“长安号国际旅游专列”上的跨国故事,旨在着力反映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五通”方面取得的成就。目前电影《长安·长安》的前期拍摄工作已经结束,国际在线陕西频道将陆续编发中国国家一级导演、电影《长安·长安》导演张忠的拍摄手记。

  现代社会是矛盾的聚合体,经济科技突飞猛进,但同时伴随而来的是海量空洞的心灵与猜忌的灵魂。毫无疑问,当代人正在经历一场严重的心灵危机,即带着对人生意义的追求走向虚无。

  社会在功利主义的环抱下建构为巨大的名利场,不管是网络虚拟空间还是现实生活,人与人之间猜忌、提防和伤害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性的常态。我们习惯于怀着一种阴谋论的视角看待一切,在这样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什么都可能发生。欲望的野蛮生长,失序的社会现状让我们对生活失望,从而陷入一种虚无的状态,每个人退回自己的领域,不对他人产生期望而彼此切割,以期获得绝对的消极自由。

  我们一方面对终极意义进行否定,把一切公共领域所由知识和语言所建造道德、共识、荣誉看做过眼云烟;一方面在满足自我生计需求的过程中前后奔走,深感为活着疲于奔命的劳碌没有尽头。多数丧失意义感的人不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而只是在这两个极端中被不断拉扯。面对辽阔的宇宙,人生的一切都了无意义,只是为了存在的本能而苟延残喘地活着。

「长安之约·主创手记㉑」用善意消解虚无

电影《长安·长安》剧照 摄影 王智

  虚无成为社会许多年轻人的生命底色。在丧失意义感和斗志的日常生活中,“躺平”、“摆烂”的自嘲词汇应运而生,且层出不穷。在电影《长安·长安》中,阿雅娜在被出轨的丈夫伤害后也迅速采取了这样一种消极的自我保护策略,直到她遇到一个更命途多舛的女人唐心。片中她不仅被离世前的丈夫出轨,甚至还有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孩子。她的现实情境远比阿雅娜所经历的还要沉痛,可以想象一路走来的她背负了多大的压力和流言,但她不仅选择承担一切,还对无血缘关系的“儿子”视如己出。这样的一种人物选择并非想让影片回到“爱拯救一切”的传统老套主题,而是对当下许多人采取的消极应世态度进行一种重构的尝试,我们不应对他人失去信心,即使过去有许多伤痛的经历,遍体鳞伤的你也可以选择温柔地安抚这个世界。

「长安之约·主创手记㉑」用善意消解虚无

电影《长安·长安》剧照 摄影 王智

  的确,我们可以像原初的阿雅娜一样转身离开,但也可以像唐心一样包容万般恶意,虽然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前者。接受虚无,认为一切无意义,一切都是恶之花,我们是不用迷茫了,但这只是另一种暂时的逃避和自我麻痹而已,因为解决不了任何实质性问题,迟早我们还是要亲自接受一切的后果。既然这样,那何尝不选择看到事情好的一面,找到任何事物往好的方向转化的可能性?这不是说,面对一切恶意的伤害,我们就撒手不管、任其发展,而是应该在受到伤害时,从善意的出发点构想别人的意图。也许结果并不如人意,但比起以恶意相互归责的死循环,至少这样的善意让事件还有一线转机。

「长安之约·主创手记㉑」用善意消解虚无

电影《长安·长安》剧照 摄影 王智

  从自己的善良的心灵出发,善意待人,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但只要我们愿意从看到一切事物好的可能性开始,未来就会有更大概率以同样的善意回馈自己。(文 中国国家一级导演、电影《长安·长安》导演 张忠 导演助理 陈逸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长安   虚无   善意   手记   剧照   中国   消极   恶意   导演   意义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