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改变了我们的认知

无论是孩童还是老者,在晴朗的夜晚都习惯于仰望星空,一闪一闪的星星仿佛在述说自己的故事。从古时候开始,我们就对太空充满了好奇,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都是祖先对宇宙的思索。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上的3名宇航员顺利返航,标志着中国空间站收官之战圆满成功,我们向宇宙的探索又前进了一大步。然而越是探索越发现人类的渺小,就越是对宇宙充满了好奇。


好奇心改变了我们的认知

宇宙到底有多大?太阳系是宇宙的中心吗?宇宙中有外星人吗?那些闪呀闪的星星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带着一大堆疑问,我翻开了《宇宙百年探险》。 

本书作者:【美】琳达 施韦策(Linda Schweizer) 在孩童时代就对天文深深着迷,成年后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天文学博士学位。曾在多家天文台从事研究工作,并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成果。还在加州理工学院里教授科学写作。

在书中,作者介绍了帕洛玛天文台和望远镜们,以及通过它们探索宇宙奥秘的天文学家,正是由于科学家付出,才有了我们现在对宇宙的基本认知。

传统的天文学只是记录天体的数量、测量一下天体的位置和大小并把天体分类,然而要想弄明白恒星背后的物理机制和形成原因,光做这些是没用的,这时天体物理学家乔治 埃勒里 海耳引入了光谱的概念,并将望远镜和物理实验室相结合,现场记录、测量、解读天体光谱成了观测时的常规做法。

方法的改变,使科学家向真相迈进了一步,随后大口径的反射望远镜的建成以及配套辅助仪器的加入,让科学家们如虎添翼,快速向陈旧的观念发起挑战。

1924年天文学家埃德温 哈勃公布了自己的发现:在宇宙中有许多跟银河系大小差不多的星系,也证实了地球既不是太阳系的中心,也不是银河系的中心,更不是宇宙的中心。

这一成果颠覆了人们的原始认知,也更激起了人们对宇宙的好奇。为了进一步探索宇宙的奥秘,需要更大口径的望远镜作为支撑。

历经磨难1948年200英寸口径的海耳望远镜终于在帕洛玛山上落成,并在此后的40年时间里一直雄霸“最好的天文观测仪器”宝座。

而本书中的所有观测都是在帕洛玛天文台借助于200英寸口径的海耳望远镜(昵称“巨眼”)完成的,48英寸的施密特相机就成了“巨眼”的最佳搭档。

施密特相机适合巡天观测;海耳望远镜则可以把天区放大,去捕捉更暗更多的细节,分辨能力比施密特相机高6倍。如此以来,很多从未见过的天体都显露出来了。


好奇心改变了我们的认知

借助先进的设备,科学家们观测到绚烂多彩的行星状星云,它们是恒星走到生命终点时为自己燃放的焰火。恒星——红巨星——白矮星时,恒星的周围会聚集大量气体,形成行星状星云。

炽热的星核发出强烈的光芒,点亮星云,星云千姿百态、色彩斑斓,但这份美丽稍纵即逝,星云会慢慢隐没,最终消散在银河系中,所有的组成元素被驱散到星际空间,丰富了宇宙的化学成分,也为下一代恒星、行星提供原料。

恒星的演变像极了自然界的生死循环,从自然界中来,又回到自然界里去,生生死死不断往复,只不过恒星演变的时间更长而已。


好奇心改变了我们的认知


好奇心改变了我们的认知

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更多有趣的星系被发现:涡状星系、天线星系、环状星系……类星体、星爆、超级星风、超大质量黑洞也慢慢进入视野。

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正在为我们揭开宇宙的面纱,也将进一步修正我们对宇宙的认知,期待新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施密特   巨眼   天文台   银河系   星系   天体   星云   恒星   望远镜   好奇心   认知   宇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