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王庄,有会说话的石头

我喜欢去名胜古迹,总觉得那些人文风景,饱含沧桑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等山东写作协会倡议去莱芜茶叶口镇的上王庄村时,我迫不及待地报了名。据说那是一个含有嬴秦文化、齐长城文化、红色文化和孟姜女传说的古村落。

一下车,我们就先看到了孟姜女民俗博物馆。馆长是刚卸任的范玉祥老支书,据称是范喜良的后人。他领我们参观时,我们看到了他走南闯北四处搜罗来的绘本、唱片、论文等,真是磨破了鞋,走断了腿。

他敢于大胆质疑。很多人说孟姜女哭的是齐长城,他指着墙上的展板,用地道的莱芜话说:“那是两码事。哭齐长城的是杞梁之妻,杞梁妻和孟姜女差几百年呢,后人把他们穿着附会在一起了。”

孟姜女传说的两大源头,以郦道元《水经注》的记述来看,在北魏时期尚未合流。《水经注沭水》推论杞梁妻哭崩的是菖城。《水经注.河水》记述秦长城劳役之重,仍然没有和杞梁妻联系起来。唐初学者于立政编纂的类书《类林》同时记述了齐国将军杞梁之妻与秦国役人杞梁之妻哭夫崩城的传说。作为目前所见最早的文献记载,这是关于孟姜女(杞梁妻)传说的一则重要材料,前辈时贤尚未涉及。

于氏《类林》的记述,体现了孟姜女传说的两大源头,明确了杞梁之妻的名字是“孟姜”,成为这个传说起源状态与发展状态的连接点。

范玉祥老支书讲起来滔滔不绝,对孟姜女文化真是下了深功夫。

有专家问他“孟姜女姓孟还是姓姜?〞他说既不姓孟也不姓姜。民间小调《孟姜女十哭长城》“一哭长城泪汪汪,点上银灯裁衣裳。未曾下刀剪,为奴自思想。思想儿夫不见面,难坏了小姐许孟姜。”那孟姜女应该姓许吧?范玉祥回答专家:“我们不管她姓啥,我们叫她老奶奶。”面对专家的疑惑,范玉祥机智地解释:“在山东,有泰山老奶奶护佑一方百姓;在我们上王庄村,有孟姜女坟,孟姜女庙。孟姜女如果不哭倒长城,还找不到她的丈夫,这在当时是一重大新闻,也让当时的执政者意识到修长城劳民伤财的一面,是普通百姓抗争精神的体现。”

范书记说,山东人讲究忠孝节义,孟姜女就是“节”这种精神的形象代表。据说当年秦始皇听闻了孟姜女的故事,千里迢迢来寻她,孟姜女为此跳海而死。没有她对丈夫的忠贞守节,没有她千里寻夫的坚贞不屈,没有她滴血认亲的执迷不悔,哪有后人对孟姜女传说的赞颂?有了这种节操,才能过好我们的日子。节日,节日,没有节操哪有日子?我们对范书记的这种领悟,深表赞同。

不管孟姜女的传说在历史上的本真面貌如何,范书记却像坚贞不渝的孟姜女,坚持为这一传说找佐证,查资料,访专家,踏遍千山万水,最终建立了孟姜女民俗博物馆。更幸运的是,在范书记的奔走呼告下,2014年,“孟姜女传说”项目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民俗馆的一角,有一棵满是疤结的大树,树皮已被扒,整个树干釉黄,如盆口粗。据说当年孟姜女寻夫路上,倚在这棵树下休息。这棵树为什么满身疤瘤?范书记毫不迟疑地回答:“这是被秦朝征丁弄得民不聊生,生气气的。”

我感觉在他的心里有一种执念,这个女子不管是姓孟还是姓姜,都曾有这么一个女子,在这里出生,成长,在这里跨越千年的岁月,留给历史一段追思和向往。

否则,他怎么会写出那首诗《齐长城》:

陡峭险要分水岭,河川岳海连一城。

缘岗倚崇观天下,寨烽跨谷绝惊虹。

关隘燧台巨防在, 怎怕鲁楚来势猛。

一朝秦蹄踏破后, 当年齐兵匿踪影。

正是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文化的自豪,这位老书记才不辞辛苦,四处奔波。为了他心中的理想,他把当年事业蒸蒸日上的建筑队扔了,拿着自家的钱坐汽车,挤高铁:“有事向党组织汇报,没钱找自家媳妇要。”听着他的顺口溜,我们向他投去敬佩的目光,同时又有点儿心酸。正是感动于他的付出,中国楹联家协会的孙淑静女士凯然提笔写出《上王庄赋》,赞美他“幸也范玉祥,村儿郎。少年怀志,书记担当。抓党建,奔小康。旅游开发,产业加强。红色传承扛于肩上;孟姜故事熟于心房。”

范书记就像一块石头,替历史说话的石头。这里的石头修筑了齐长城,作为齐鲁两国的边界。这里的石头盖起了房子,在抗战时期抵抗日寇,弹棉花,印报纸,建立最早的淄川县委。这里的石头垒起古井,即使日军放火烧房,他们把轱辘藏在石井里也要保证有水让大家喝。

我仔细地去看那些被火烧过的石头。这是黄石关的石头,有泥土一样的颜色。难以想象被火烧过的石头,像血一样殷红,随着历史的风化变得如胭脂。我想,这些石头是用血的历史告诉我们当年战争的残酷。而更早论述长勺之战、艾陵之战战况的大概只封存在史书上了。

要想不让这些历史被风化消亡,建民俗馆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民俗馆也是用石头砌成的,那里也有历史的抗争和怀念。石头修成了孟姜女坟和碑文,甚至还有立在齐长城下的明洪武元年的《孟姜女纪铭》。

在看到《泰安时报》旧址墙外附近的拴马桩时,他们介绍说当时用8匹马向外传送信息。那八匹马早已不知所踪,但拴马的石头留下了,拴住了那段历史。

有一天,为这些文化而奔波、为这块热土而努力的人,也应该会被历史铭记吧?他们也会变成石头,但会说话。


上王庄,有会说话的石头


上王庄,有会说话的石头


上王庄,有会说话的石头


上王庄,有会说话的石头


上王庄,有会说话的石头


上王庄,有会说话的石头


上王庄,有会说话的石头


上王庄,有会说话的石头


上王庄,有会说话的石头


上王庄,有会说话的石头


上王庄,有会说话的石头


上王庄,有会说话的石头


上王庄,有会说话的石头


上王庄,有会说话的石头


上王庄,有会说话的石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水经注   莱芜   石头   节操   长城   民俗   书记   当年   文化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