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爬就走”与“先爬后走”的孩子,这3点差别明显,父母要清楚

“不爬就走”与“先爬后走”的孩子,这3点差别明显,父母要清楚在老一辈人观念中,孩子“不爬就走”,是种聪明的象征。

记得有次去同事家做客,宝宝正在爬行垫上快乐地玩耍,姥姥看到以后,却一个箭步冲上前,把宝宝抱了起来,对同事说道“以后别让孩子在地上爬来爬去的了,万一磕着碰着咋办?垫子上还脏”!

同事辩解:“人家专家说让孩子多爬爬有好处。”

孩子姥姥马上反驳:“到时候宝宝直接走更聪明!”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不爬就走”与“先爬后走”,没太大区别,甚至会像那位姥姥一样,认为孩子“不爬就走”是种更聪明的表现。

但事实上,爬行这件小事,看似无关紧要,却对孩子有着重要影响。

“不爬就走”与“先爬后走”的孩子,这3点差别明显,父母要清楚

那些“不爬就走”与“先爬后走”的孩子,长大后会有很大差别,很多孩子成年之后出现的身体问题,都与小时候“不爬就走”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为什么有些孩子“不爬就走”,真的更聪明吗?

在BBC拍摄的《婴儿的秘密生活》纪录片中,记录了婴儿如何成长,并展示了他们那些成长过程中的细节。

从这档纪录片里,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受干预的情况下,宝宝的大运动发展规律,并不会严格遵循所谓的“三翻六坐九爬”。

宝宝在学会翻身后,会逐渐提升自身的爬行能力,并在爬行过程中,慢慢学会独自坐立,爬行与坐立这两个动作,他们几乎是同时习得的。

然而,有些家长在照顾宝宝时,会刻意地提供帮助让宝宝练习坐立,无形中使宝宝直接跳过了爬行的阶段。

“不爬就走”与“先爬后走”的孩子,这3点差别明显,父母要清楚

这是因为,宝宝在大人的帮助下,长久地保持坐姿,背部和臀部的肌肉会更先得到锻炼,变得更有力量。

当他们到了学习走路的阶段时,如果身边有可供扶起来的物品,就会直接抓住站起来,并且在体验站立的感觉后,不断地进行尝试练习,直接掌握走的能力,跳过爬行阶段,做到“不爬就走”。

所以,之所以有些孩子会“不爬就走”,并非他们的智力非同一般,而是因为家长的不当干预,人为使他们跳过了爬行阶段。

而且相对比来说,“不爬就走”的孩子,与“先爬后走”的孩子,在某些方面差距会十分明显,能力发展会受到显著影响。

“不爬就走”与“先爬后走”的孩子,这3点差别明显,父母要清楚

孩子“不爬就走”与“先爬后走”,这3点差别明显

1.平衡能力

我们的耳蜗中有个器官名叫“前庭”,它决定着我们的空间感知能力,帮助大脑判断距离和方向,控制着人体的平衡能力。

宝宝在爬行过程中,可以在无形中锻炼前庭系统,发展自身的平衡能力,通过大量爬行训练的孩子,前庭发展充分,平衡能力会更强。

2.认知能力

发展心理学认为,宝宝实现自我位移,可以对自身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社会方面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对宝宝来说,爬行是最早期实现自我位移的唯一方式。

在爬行过程中,宝宝可以更自由地去探索世界,接触更多新事物,如果宝宝跳过爬行阶段的话,就会错过很多实现自我位移的机会,进而影响到自身的认知能力发展。

“不爬就走”与“先爬后走”的孩子,这3点差别明显,父母要清楚

3.身体体态

爬行动作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全面的全身运动,宝宝通过爬行,不仅可以使自身的全身肌肉得到锻炼,还可以让脊椎和盆骨更加灵活。

因此,孩子小时候多爬行,可以有效预防一些长大后的“体态疾病”,比如颈椎病、驼背、腰椎间盘突出等等,孩子多爬行,会拥有一个更健康的身体体态。

如何让孩子做到“先爬后走”?

其实从孩子的生理发展规律来看,爬行应该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我们要让孩子做到“先爬后走”,关键就是要做到“顺其自然”。

首先,我们不必一味让宝宝遵守“三翻六坐九爬”的规律。

宝宝们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学习翻身、爬行、坐立的时间并没有严格要求,我们没有必要在宝宝学会翻身后,强行练习坐立。

很多时候宝宝在逐渐探索爬行的过程中,就会慢慢掌握坐立的能力,我们只需要给宝宝提供一个方便、安全的爬行环境即可。

“不爬就走”与“先爬后走”的孩子,这3点差别明显,父母要清楚

其次,我们可以适当纠正宝宝不当的爬行姿势。

在练习爬行的初期,宝宝可能会因为肌肉力量不足、没有掌握爬行技巧,而出现一些比较奇怪的姿势,比如用肚子一挺一挺地往前走。

此时我们要留心宝宝的爬行姿势,及时进行纠正,帮娃更快地掌握爬行能力,促进身体发育。

“不爬就走”与“先爬后走”的孩子,这3点差别明显,父母要清楚

老苗结语:

孩子身体发育有其固有的自然规律,我们应该做的是“顺其自然”,而非“揠苗助长”。

最后希望大家能对爬行这件“小事”重视起来,孩子在小时候多爬一爬,对自身能力发展、身体体态都有很大好处。

今日话题:你家孩子当初是“不爬就走”还是“先爬后走”?

我是老苗——一名80后超级奶爸,也是医院里最扎眼的男性护士长,欢迎一起讨论孕育问题,也请你关注老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孩子   前庭   位移   体态   姥姥   认知   差别   父母   身体   阶段   能力   宝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