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我知道

健康饮食 安全第一

我们应高度重视幼儿的饮食,避免病从口入,这里给大家带来些饮食安全的攻略,请各位家长收下哦!

食品安全我知道

食品安全五要点

1.保持清洁

食品安全我知道

  1. 拿食品前要洗手,准备食品期间也要经常洗手。
  2. 便后洗手。
  3. 清洗和消毒用于准备食品的所有场所和设备。
  4. 避免虫、鼠及其他动物进入厨房和接近食物。

多数微生物不会引起疾病,但泥土和水中以及动物和人身上常常可找到许多致病的微生物。手上、抹布、尤其是切肉板等用具上可携带这些微生物,稍经接触即可污染食物并造成食源性疾病。

2.生熟分开

食品安全我知道

  1. 生的肉、禽和海产食品要与其他食物分开。
  2. 处理生的食物要有专用的设备和用具,例如刀具和切肉板。
  3. 使用器皿储存食物以避免生熟食物互相接触。

生的食物,尤其是肉、禽和海产食品及其汁水,含有致病的微生物,在准备和储存食物时可能会污染其它食物。

3.食物要彻底做熟

加热要彻底

食品安全我知道

  1. 食物要彻底做熟,尤其是肉、禽、蛋和海产食品。
  2. 汤、煲等食物要煮开以确保中心温度达到70 。肉类和禽类的汁水要变清,而不能是淡红色的。
  3. 熟食再次加热要彻底。

适当烹调可杀死几乎所有致病的微生物。研究表明,烹调食物的中心温度达到70 的温度可有助于确保安全食用。需要特别注意的食物包括肉馅、烤肉、大块的肉和整只禽类。

4.保持食物的

安全温度

食品安全我知道

  1. 冷冻食物不要在室温下化冻。
  2. 熟食在室温下不得存放2小时以上。
  3. 所有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最好在5 以下)。
  4. 熟食在食用前应保持滚烫的温度(60 以上)。
  5. 即使在冰箱中也不能过久储存食物。

如果以室温储存食品,微生物可迅速繁殖。把温度保持在5 以下或60 以上,可使微生物生长速度减慢或停止。有些致病微生物在5 以下仍能生长。

5.使用安全的

水和原材料

食品安全我知道

  1. 使用安全的水或原材料进行处理以保安全,不要随便吃野菜野果。
  2. 挑选新鲜和有益健康的食物。
  3. 选择经过安全加工的食品。
  4. 水果和蔬菜要洗干净,尤其是生食食物。
  5. 不吃超过保鲜期的食物。

原材料,包括水和冰,可被危险的微生物和化学品污染。受损和霉变的食物中可形成有毒化学物质。谨慎地选择原材料并采取简单的措施如清洗去皮,可减少有害因素。

幼儿食品卫生安全教育

1.避免不安全的食物

食品安全我知道

幼儿应避免食用以下有食品安全风险的食物:生冷食物、生水、零食、不洁瓜果、腐败变质食物、过期食物、来历不明的食物、未经高温处理的食物、室温下超过2小时的熟食和剩余食品,以及其它含有害物质的食品。

此外幼儿服用的药大多外观漂亮,口感好,深受幼儿“喜欢”;有的幼儿甚至把药品当零食吃,因此,要教育幼儿不能随便吃药,一旦要服药,一定要按医生的吩咐在成人的指导下服用。

2.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食品安全我知道

教育幼儿在进食热汤或喝开水前必须先吹一吹,以免烫伤;吃鱼时,要把鱼刺挑干净,以免鱼刺卡在喉咙里;进食时不嘻笑打闹,父母也要注意不在跑动、跳跃、嬉笑时喂食以免食物进入气管等;5岁以下幼儿不吃花生米、瓜子、果冻、果仁、糖豆、话梅、枣等豆状和带有核的零食,以防滑入气管中。

* 吸入异物后处理要点:立即让幼儿面朝下,头部放低,在幼儿背部重拍,将异物震出,并急送医院做全面检查和施救。

3.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食品安全我知道

食品安全我知道

食品安全我知道

饭前、便后应洗手,使用干净的餐具,食用健康的食物,不和别人共用碗筷杯碟。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在吃东西前,要一闻二看三品,如有异常,应该立即停止饮食。坚持规律的饮食习惯,一日三餐按时食用,不暴饮暴食,也不要节食。油炸类、膨化类食品要尽量少吃,发育期的幼儿应均衡膳食,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

食品安全我知道

饮食健康千万条,食品安全第一条!亲爱的家长朋友,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心系千万家,也心系幼儿园。为了我们共同的目标,为了您幼儿的身心健康,希望我们共尽一份应有的责任,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为孩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食品安全   海产   室温   熟食   微生物   原材料   温度   食物   幼儿   食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