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孩子磨蹭的最好方法,根本不是催催催


有家长经常问我:“有什么办法能让孩子别磨蹭啊?

我小孩真的要把我逼吐血了。”

细问之下,家长崩溃地细数小孩的“罪状”:

“做什么事都要你跟在后面催,

催完起床催洗漱、催完洗漱催吃饭,把你气得要死,他却一脸无辜。

让他收拾自己的玩具,一个小时了,东西还在原地。

就连让他洗个手,都要催八百遍!”

因为孩子的磨蹭家里经常硝烟四起,已经骂过无数次,但孩子依旧没有改变。

我一瞬间回想起了当初教育班里孩子的无奈:

我相信很多爸爸妈妈都会遇到同一个问题,那么首先要明确,孩子为什么喜欢磨蹭?孩子磨蹭的心理原因?

应对孩子磨蹭的最好方法,根本不是催催催

一、孩子“磨蹭”与“任性”之间的关联和它们所表达的意义

从词义上理解,“磨蹭”是做事情拖拉、没效率,“任性”是不听别人意见、执拗。看起来这两者有明显区别,但这两种现象有着相关性,即任性与磨蹭是反映同一种教育方式下的两个不同侧面。

磨蹭是在父母控制下孩子较“软性”的对抗。

任性是在父母控制下孩子较“生硬”的对抗。虽然在有些孩子身上,这两种现象都很明显,但在有些孩子身上,似乎只存在其一。不过,看似只表现了其中之一问题的孩子身上,同时也隐含着另一种问题的性质。

就是说看起来很磨蹭的孩子,其实是在用拖拉的手段,说明他的任性:不想按你说的那样做!很任性的孩子,总要以某种或多种方式来表达他的这种执拗个性:要么不等父母话说完,他扭头就走;要么就是你说你的,我拖拉我的;要么就发脾气;要么就是不吭声……因此说,孩子的磨蹭就是他的任性,孩子的任性可以用磨蹭来表现。

性格急躁、思维反应快、处事较果断、高价值观、高期望值、讲究效率、喜欢操控和教导人。他们养育孩子的方式,主要以说教、给现成的答案、命令“你要…”“你应该…”“你不应该…”等。在这种行为模式下,孩子体验的是:总有人为我安排、操心、做事,而不必独立思考。因而难以养成对自己行为的责任能力。

唠叨型的父母,以成年人的行为标准要求孩子。有关日常生活上的事,小孩子不可能很快地、熟练地掌握技巧,他们需要花很长的时间逐渐快速地穿衣服、吃饭、做手工、做上学前的准备工作。

对他们最好的帮助就是他们的态度:耐心地等待,对任务的困难进行一点评价。如“收拾好床铺很不容易”、“一个小时做好这个模型很难”等。这样的评价对孩子有潜在的鼓励,不管他们的努力是失败了还是成功了。

如果孩子成功了,他们知道一件很难的事情被征服了,会有满足感;如果孩子失败了,父母知道这件事很难,他们会感到安慰,这样,孩子感觉到了理解和支持,这会加深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密感。而持成人观念的父母,特别是唠叨型的母亲,在孩子做某件事情失败时,或孩子没按她的时间要求做某件事情时,一般从来没允许孩子说出他们的想法,而是以不停的唠叨和不满意的情绪态度,数落和要求孩子(此时的孩子,感觉到的是自己能力不够)。

如果重复的是这种行为模式,孩子的“无能感”会导致退缩行为。可以这样说,磨蹭、任性孩子的父母,一定是用成人对效率的要求在“训练”孩子。但孩子的生活是不可能被大人对效率的需要所控制的,因为效率对孩子来说,是束缚、是敌人。就孩子的情感而言,效率的代价很高,它可能耗损孩子的才智、抑制兴趣,可能会造成情感的压抑和性格的极端任性。因为孩子需要试验、探索、努力的机会,也需要耐性(耐性意味着给他人时间),需要在没有催促和训斥的情况下学习。所以,大多数孩子的动作慢,就是被大人对效率的一味要求弄出来的。

由此,我们看出,父母的行为模式决定着孩子的行为表现。因此,要改变孩子的磨蹭与任性,父母首先应正视自己的行为方式。如果你是容易激惹、看不惯孩子动作慢、难以自控情绪等,那么,在要求孩子之前,先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态度,避免给予孩子不信任和不耐烦。其次,要学会给予孩子成长的空间。这意味着父母的行为模式应符合孩子的心智成长的规律。

五招搞定孩子磨蹭:孩子磨蹭拖拉怎么办

第一招:一分钟专项训练。

(1) 训练孩子专心做题。准备几十个简单的加减法口算题(根据年级不同,难度可以不同)。规定一分钟,看孩子最多能做多少道题。让孩子感觉到一分钟都能做十多个小题,而自己写作业的时候,有时候几分钟也写不出一个小题。

(2) 一分钟写汉字训练,找一些笔画和书写难度相当的生字,看孩子在一分钟内最多能写多少个字。记下每次的情况,并进行对比。

(3) 一分钟写数字训练。我班上一个孩子的数字书写特别差,而且非常慢。这学期,我让他每天练习一分钟“0123456789”的快速书写。写一分钟算一次,看一次能写几组,他给我看了最近几天的练习成绩,原来一分钟最多能写5组,现在最多可以写9组,而且还写得工整好看一些。

以上训练让孩子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原来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珍惜时间。同时也提高孩子的写字速度和做题的速度。训练时以1分钟为一组,每天练习三至五组。在训练的时候注意记录孩子的成绩,并进行对比,练习时间以一个星期为宜。

第二招:停止催促,坚持表扬。

孩子做事情磨蹭的时候,很多家长喜欢喊,不断地催促,结果感觉是越催促,孩子的动作越来,家长就更生气,孩子做某件事情的速度快,就表扬。如刚开始可以给孩子出几道简单的题,给1分或2分钟,孩子会很快做好,家长要作大吃一惊状呼道:“还不到一分钟呢!”总之,很夸张的一个样子。

随时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对做得快的事情立即表扬。“现在穿衣服快多了!”“现在收拾书包快多了。”……这样的话。但千万不要说成“现在穿衣服快多了!如果写作业也这样快就好了”。只表扬,不提孩子做得不足的地方。通过表扬,会激发孩子内在快的动力。

第三招:节约的时间由孩子自由支配。

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布置一些家族内部的作业,比如孩子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家长会布置什么读英语,孩子刚读完英语,家长又安排做奥数题。等等。总之家长给孩子安排得相当充分。孩子也看出问题的所在,那就是,只要有孩子空闲时间,家长就会安排任务。所以,孩子的对策是,化整为零,在写作业的时候边写边玩。这样拖很长的时间,由于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完成,家长也不会另外安排任务。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就玩了。

对策:把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做一个大概的时候估计,将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家长布置的任务)进行一个时间预计。一定要给孩子留下休息的时间(自由支配的时间)。如一共要一个半小时,那么孩子一个半小时(甚至提前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余下的时间就必须由孩子自己支配,如果玩他喜欢的玩具,或者打一会儿游戏,进行一会儿体育锻炼等。就是做孩子喜欢做的事情。养成这样的习惯以后,孩子会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因为早写完就有很多时间玩了。

第四招:从生活习惯训练开始。

只能从生活习惯抓起啊,先给他规定时间,要求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己要做的事儿。一位家长说,她女儿早上起床穿一双袜子要十分钟,孩子在床上把袜子理呀理,理得家长冒火。什么吃饭,穿衣,洗漱能拖时间,尽量地拖时间。

对策:通过训练缩短孩子生活自理行为的时间。比如和爸爸妈妈比赛穿袜子,看谁更快。在比赛之间先教孩子怎么穿得快的方法,手把手地训练。家长在比赛时,可以故意放慢一点,让孩子觉得有取胜的可能。甚至有时候不经意间输给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能做得快。让孩子在生活中做事快,在学习中才会快起来。

也可以用记时完成某一件事情,规定时间完成就表扬或记一个“ ”;得够二十个“ ”可以满足孩子的一个愿望。


磨蹭,是孩子与生俱来的

你越催,孩子就越磨蹭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陷入一种教育误区,

总以为催促能让孩子加快成长的速度。

殊不知,催多了,反而会让孩子变得更加磨蹭,

甚至产生更严重的后果:不是事事依赖父母,就是事事跟父母对着干。

父母“慢”下来

孩子才能“快”起来

磨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喜欢今天的文章,

记得【转发】给其他父母一起成长~应对孩子磨蹭的最好方法,根本不是催催催


应对孩子磨蹭的最好方法,根本不是催催催


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孩子   作业   拖拉   任性   效率   家长   事情   父母   时间   方法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