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大普奔!拼多多“砍一刀”被法院认定侵权

“就差你一刀了,快来一起砍价!”砍一刀、免费拿,是拼多多利用社交网络,病毒式营销方式。有人就是不惯这毛病。上海一位律师因参加拼多多“砍价免费拿”活动感到受欺诈,将拼多多起诉到法院。7月5日,该案件宣判,拼多多的行为构成知情权侵害,判被告向原告赔偿损失400元。

喜大普奔!拼多多“砍一刀”被法院认定侵权

拼多多砍一刀玩法被律师起诉

“天涯若比邻,帮我砍价行不行!”拼多多首创的“砍一刀”、“百亿补贴”等玩法是传统促销手段在互联网时代,基于社交网络的新玩法。这种商业促销形式,是互联网营销的套路之一。不少拼多多用户在参与过一次“砍价免费领”活动后,直呼套路太多,一环接着一环。总是近在咫尺,却一直远在天涯。把自己的朋友圈骚扰一遍,仍然砍不下来最后一分钱。

2021年3月,上海律师刘宇航参加了拼多多“砍价免费拿”活动。按照平台提示的操作,挑选了一款手机进行砍价。系统很快显示刘宇航已达成“砍价进度第一名”,“已经超过了99%的用户”,只需再邀请几位好友就可以免费得到商品。

喜大普奔!拼多多“砍一刀”被法院认定侵权

但刘宇航很快发现,无论邀请多少好友,最终进度都停留在只差0.9%不动,而且自己在点击其他砍价商品后,系统“砍价第一名”、“超过99%用户”等显示信息都与此前如出一辙。感到受到欺诈的刘律师遂将拼多多起诉到法院。

砍一刀挑战消费者底线引争议

事实上,对拼多多的这种砍一刀玩法有怨言的用户并不少。笔者曾做过多次实验,都没有砍价成功。

有网友吐槽说:用拼多多来砍一刀,结果让去拉人,把所有的关系,所有的朋友都拉的没有信任了,开始他们还帮忙,最后干脆就拉黑了。

喜大普奔!拼多多“砍一刀”被法院认定侵权

尽管表面看砍一刀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只不过需要几分钟时间,要点流量。

就是要你拉人进来,然后觉得这个平台有甜头,然后你就会下载,殊不知这是在利用亲友之间的感情,不帮你砍一刀,面子上过不去,毕竟是朋友,帮忙吧,每天它都会发骚扰消息,不断挑战你的底线。

拼多多“砍一刀”逻辑尽可能高效低价获流量。但这种算法复杂、无确信结果、规则公示不透明玩法,很容易伤害公信力。关键数据对用户不透明,如免费拿的成功概率有多大?是否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页面上滚动的成功用户信息是否真实?这些都有争议。

砍一刀被海量投诉官司淹没

一个越来越明显的事实是,“砍一刀”正在给拼多多引来大量投诉。投诉之外,拼多多正在被海量官司“淹没”。天眼查显示,近年来拼多多各类司法纠纷迅速增长,从2017年的145件增加到2021年的21008件。而在过去的3个月里,拼多多也已卷入了超5000场官司当中。

2021年5月,上海市消保委约谈了拼多多,要求其摒弃流量思维保护消费者权益。

很多用户期待拼多多能公布更清晰的砍价规则和流程,具体的数据,到底多少人参与了砍价,最后是怎么砍价成功的。在上述案件中,上海律师刘宇航的的诉求就是:拼多多公开活动的真实信息和数据,退还服务购买费 9.9 元,并赔偿自己经济损失 500 元和合理开支 1000 元。

独特算法不能违背知情权

法律专家也认为:拼多多平台的独特算法,不能违背知情权。而且“采取具有误导性的方式来展示获奖概率”这种具体的行为类型,就其行为的本质而言,可以被定性为虚假营销活动,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规范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发展,构建清朗的网络交易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电子商务经营者开展“拉新活动”时应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活动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信息披露不符合法定要求或存在歧义的,构成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侵害,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法院认定被告构成知情权侵害,一审判决被告向原告赔偿损失400元;驳回原告其余诉讼请求。

该案件的胜诉,对所有被拼多多“砍一刀”伤过的人,都是一个安抚。这种毫无商业道德底线的套路,不仅侮辱了用户的智商,也是一种违法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知情权   原告   套路   玩法   上海   官司   被告   法院   消费者   律师   用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