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自然原理(251)

经济的自然原理(251)

经济学基本概念的再定义(148)


十四、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7)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的问题,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等与总量相关的问题,也被看作“总量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资源有效配置的问题有所不同的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如何利用社会资源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动调节和优化资源的配置,而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必要进行调控,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宏观经济学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为什么经济会出现周期性衰退和失业?为什么从长期来看有些经济体的增长得要快很多?政府的干预能否减缓经济的衰退?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仍然处于摸索之中,它始终缺少了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来解答经济结构的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宏观经济学只是将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及其相关的变量扩展到整个经济体,其演绎逻辑仍然是从微观经济学中继承下来的。可以说,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对象本质上是一致的,所关注的重点也是相似的,差异只是体现在数量方面。微观经济学关注的是个体行为的效率,而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经济的整体效率。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很可能会遭遇同样尴尬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宏观经济学家不再解决经济周期争论问题,而是停止就经济周期进行论战,将其注意力转向增长,认为增长远比经济周期重要。”(哈里·兰德雷斯/大卫·柯南德尔《经济思想史》)经济周期的问题是非常复杂的,因为经济周期所涉及的因素非常广泛,从微观领域经常发生的不确定性事件到宏观领域资源配置的不平衡问题都会导致经济发生波动。如今大部分经济学家使用的数学模型都是建立在局部均衡的假设之上,而局部均衡甚至一般均衡都无法反映宏观经济的特征,自然也就无法解释经济周期的问题。如果弄不清经济周期本质,同样也难以很好地控制经济增长的节奏。对此美国经济学家韦斯利·米切尔在其《经济周期:问题及背景》一书中已经预见到经济周期背后的复杂性:“经济周期是许许多多的经济过程错综复杂交互作用的结果,若要对这些交互过程有所了解,就必须将历史研究与定性、定量分析结合在一起;经济周期是某种经济组织形式所特有的,因而只有在了解相关的制度背景之后,才可能理解经济的周期性波动。”(W.W.罗斯托《经济增长理论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兰德   经济   周期性   微观   宏观经济   经济学家   原理   自然   经济周期   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