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将近,盛夏多“挟湿”,积极调养,“消暑”、“祛湿”两不误

看着日子,2022的“初伏”马上就要来了,初伏将至,代表夏天最热的一段时间就要到来。越是恶劣的天气环境,身体就越容易“吃不消”,从而出现健康问题。在炎热的夏季也同样如此,对应时节养生很重要。

而自古以来,中医就有“暑必挟湿”的说法,顾名思义,就是天气越热的时候,湿气往往也会跟着暑气一同到来,入侵我们的身体,从而影响健康。“湿气”,“暑气”两者并行,意味着“消暑”,“祛湿”也要同时进行。

三伏将近,盛夏多“挟湿”,积极调养,“消暑”、“祛湿”两不误

“暑必挟湿”,夏天的暑气和湿气,为什么会一起来?

主要有2方面的原因,分别是环境因素,以及人为因素。

首先是“环境因素“:

中医认为,暑必兼湿,而无论是暑气,还是湿气,都是大自然中的源头,夏季虽炎热但多雨,下雨带来水汽和湿气,自然就会和夏季的高温驳杂在一起。

这也是为什么在“黄梅天”,“雨季”等日子里,会感到闷热、呼吸困难的原因,这就是“暑必挟湿”的表现。

三伏将近,盛夏多“挟湿”,积极调养,“消暑”、“祛湿”两不误

其次是“人为因素”:

除了环境,人体也是“阴阳并行”的。《临证指南医案》中论述:“长夏湿令,暑必兼湿,吸气而受”。意思是说,在暑湿环境的影响下,身体阴气盛行,体内同样也会产生湿气,导致外界暑气热,而身体内部湿气重的情况出现。

除此之外,一些日常行为,也会增加湿气侵扰的程度:比如在夏季贪吃冷饮、洗凉水澡、长时间吹空调等,都是滋生湿气的行为表现,要尽可能地避免。

综上所述,夏季之所以“暑必挟湿”,暑气和湿气一起来,也是有我们自身行为习惯的因素存在的。

中医讲“暑必伤气”,暑气会导致身体阳气折损,湿气也会对阳气造成损耗,消暑、祛湿要同时进行,才能避免“气虚体弱”的情况出现。

三伏将近,盛夏多“挟湿”,积极调养,“消暑”、“祛湿”两不误

“消暑”,“祛湿”需同时进行,分别调养有方法

“消暑”——“祛火”为主,滋养“水利”

在中医的五行学说中,夏代表“火”,想要“降火”,则需要确保身体水利通畅,水分滋补调节充足,解暑的效果也才会更好。

所以,在夏天消暑,多喝水是最直接的方法,提供身体足够的水分使用,让身体水利通达,身体健康也会趋于平衡。通常情况下,建议每人每天饮水超过2000ml,从而满足身体需求供应。

除此之外,消暑也可以从提高水利通达效率入手,例如莲子,莲藕,山药,西洋参等食物,适当食用,也能得到不错的改善。

三伏将近,盛夏多“挟湿”,积极调养,“消暑”、“祛湿”两不误

“祛湿”——以动“升阳”,调血除湿

上文有提到,身体阴气过重,会导致湿气横行,压制阳气。

反过来说,如果能够滋补提升阳气,湿气也会有所收敛。所以除湿的过程,自然离不开“养阳”。

俗话说,“动则生阳”,适当运动,促进代谢循环,从而激发体内阳气。比如慢跑,游泳等,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运动也需有度,在气温过高的时候,就尽量不要出去运动了,张弛有度,才是健康的基本准则。

事实上,在三伏将近的日子里,“解暑”很重要,“祛湿”同样也很重要,解暑祛湿两不误,从而让我们更健康和舒适地度过夏天。另外,在夏天的时候,也存在一些不好的习惯,反而会影响到夏季养生的效果,同样需要注意。

三伏将近,盛夏多“挟湿”,积极调养,“消暑”、“祛湿”两不误

夏季消暑有“禁忌”,2件事情要少做

①过度贪凉:中医认为,贪凉易“灭阳气”,例如洗冷水澡,长时间吹空调等,阳气过少,湿气横行,自然对夏季养生不利。

夏季贪凉无可厚非,但贪凉也应该有个“度”,过度贪凉,损害的是自己的健康。

②暴饮暴食,饮食油腻:夏季气温高,肠胃消化效率有所减弱,如果这个时候暴饮暴食,饮食油腻,无疑会给肠胃带来很大的负担,增加消化系统疾病风险。

总而言之,夏季养生有门道,无论是消暑,还是祛湿,要“两手抓”,更有益于健康。积极调整日常习惯,改善生活,顺应天时,积极养护健康,健康才会给你回报。

参考资料:

[1]张红梅, 陈雪功, 董昌武. 对汪昂"暑必兼湿"的再认识[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1):2.

[2]廖宇. "暑必兼湿"的临证体会[J]. 光明中医, 2008, 23(3):370-37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初伏   暑气   阳气   湿气   盛夏   夏季   中医   夏天   身体   环境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