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之后又一家房企“坑”了自己的员工

自从2021年陷入现金流与债务危机后,发生在恒大身上的“神奇”事件就没有少过,其中最让人惊讶的是这家头部房企连自己的员工都没有放过。

降薪裁员都不算事了,恒大造的不少期房卖给了集团员工,结果烂尾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交房,为了在房地产行业处于风雨飘渺的当下保住工作,员工们不敢“明目张胆”地维权,只能祈祷尽快复工。

事情还没完,恒大财富引爆了一颗大雷,投资了该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发现别说拿到收益了,本金都不知何时能够全部拿回,恒大理财产品的投资人里有不少是公司员工,自己人再次享受到了镰刀的“快感”。

恒大之后又一家房企“坑”了自己的员工

恒大开了个头,暴雷房企们纷纷跟进

对员工“下手”并不是恒大的专利,房企们有样学样,学习能力很强。

最近,港股上市公司融信发布了一份内部通知,大致内容是员工此前跟投了一个地产开发项目,现在由于公司资金链问题无法还本付息,公司给出的方案是用房子顶替。

简单解释下何为跟投。

房地产公司的资金需求很高,加上这几年高负债、高周转的打法,财务总监们想尽办法为公司融资,于是员工跟投被发明了出来。

具体来说,公司准备开发新项目,让员工出钱成为投资人,等到项目卖出去拿到回款后分红还本。

跟投看上去是一种权益性融资,其本质是公司向员工借钱给公司开发地产项目,是一种典型的明股实债,这么做的好处是不会增加房企资产负债中的负债总额,同时还能够非常轻松地融到资金。

员工跟投后获得的好处是每年获取一定比例的分红,到期后拿回本金。老实说,分红比例还是挺高的,所以前几年房企们的大部分员工愿意跟投,我们可以把跟投当作是针对房企内部员工开发的理财产品。

只是在房地产行业每况愈下的当下房企们资金吃紧,于是便出现了无法偿还跟投本金及收益的情况。

恒大之后又一家房企“坑”了自己的员工

最好的留给自己,最差的留给员工

员工愿意跟投是因为公司承诺了每年给予分红、到期归还本金,换言之,员工支付的是现金、拿回的也应该是现金,可现在只能拿房子了。

有的人说,拿房子不是挺好,至少没有落得个什么都拿不到的下场。

在房地产行业欣欣向荣、房子不愁卖的时代确实如此,只不过那时房企也不会用房子抵债,有钱赚还给员工干嘛呢?

如今各大房企销售受阻,房子很难出售出去,索性将这些卖不出去的房子抵偿跟投款,这么操作对房企来说有两个好处。

一是减少了表外负债金额。

前文提过跟投的本质是明股实债,这些钱是一定要还的,用卖不出去的房子抵偿后,还债给员工的义务消失,表外负债金额下降。

二是去库存、增加销售量。

房子抵债在会计上被当作是一种销售,抵偿的金额就是销售收入。

比如,假设融信一共欠了10亿元跟投款,用一批房子抵债,融信利润表上的销售收入数据增加10亿元,同时利润跟着增加、存货金额减少。

卖不出去的库存瞬间转化成了经营业绩。

恒大之后又一家房企“坑”了自己的员工

房企满意了,可员工就惨了。

融信员工收到跟投通知的时间为6月19日,6月20日公司就要求员工完成面签协议,6月21日意向选房,根本没有沟通商量,几乎是以一种命令式的口吻要求员工顺从,都不给员工反应与思考的时间。

当然,融信可没有强行要求,只不过在通知上写上了“如果6月20日没有完成面签,即视为本人房企参与本次跟投清算退出”。

言下之意不就是给了你们退出的机会,如果不珍惜,未来会发生什么公司也不知道。

另外一方面,大家觉得融信拿出来抵偿跟投款的项目会好吗?

如果抵偿项目很好卖,那融信早就卖到市场上去了,几乎可以肯定员工们能够选择的房子基本上都是销售不出去的,甚至可能连造都没有造完。

此外,抵偿款必然是按照项目原价计算的,比如,备案价为2万元一平方米,抵偿的时候还是这个价,哪怕当前市场价可能连1.8万元都不到。

恒大之后又一家房企“坑”了自己的员工

融信到底有多缺钱才会对员工“下手”

我们从结论反推能够得出融信现在的资金链非常紧张,否则也不会贸贸然对员工下手了,这是非常打击士气的。

融信发布的各类财务数据也验证了这点。

根据公司2021年年报显示,融信资产负债率为78.7%,总负债达到了1932亿元,其中流动负债达到了惊人的1573亿元,要知道流动负债指的是一年内必须偿还出来的债务。

资产端方面,截至2021年12月31日融信的总现金只有225亿元,去年6月底的总现金为323亿元。

负债与现金完全无法匹配,融信的短期偿债能力堪忧。

恒大之后又一家房企“坑”了自己的员工

现金不足就得尽快回款,而回款靠的是销售,我们来看看融信最近几个月的销售情况。

2022年6月2日,融信中国发布了5月营运数据,2022年5月一共完成销售额50.67亿元,1-5月累计实现销售额296.34亿元。

经营业绩如何呢?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对比一下去年同期的情况,2021年5月融信的销售额为139.44亿元,1-5月累计销售额为681.2亿元。

换言之,融信2022年5月的销售额同比下降63.66%、1-5月累计销售额同比下降56.4%。

大家都知道今年的房地产市场行情惨淡,但没想到融信的情况比市场总体还要糟糕,1-5月销售业绩遭遇“腰斩”,更可怕的是5月全国不少地区出台了刺激楼市的政策,这种情况下融信5月的业绩反而下滑得更多,利好政策没有给融信带来曙光。

资本市场表现得更加明显,2018年融信中国的港股股价一度上涨至13.17港元,现在只有1.89港元了,这意味着持有超过6成融信股票的实控人欧老板哪怕拿着股票质押借钱也换不到多少资金。

融信的缺钱程度可想而知。

恒大之后又一家房企“坑”了自己的员工

多个项目停摆,楼市逆转才能拯救融信

由于资金链紧张,融信开发的多个项目目前处于停工状态。

位于上海的融信海纳印象早在去年11月就已停工,今年年初还开盘卖了最后一期,前不久部分业主聚集到融信总部楼下维权。

位于杭州的融信傲世邸突然贴出了“停工告示”,该楼盘目前正在开盘。

恒大之后又一家房企“坑”了自己的员工

位于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的楼盘因为资金问题陷入停工,其他地区的项目更不谈了。

房地产市场目前的萧条源于老百姓对于楼市的信心不足,大家都觉得房价不会再涨,现在买入相当于是最后一批接盘者,谁愿意冒着亏损几十万元甚至数百万元的风险接盘呢?

和绝大部分房企遇到的情形类似,融信能期待的是政策对于房地产行业的进一步扶持,只有等到信心回来后销售才能走上正轨,只是不知道这一天还要等多久,融信还能不能撑到这一天。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王五说说看,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员工   本金   销售额   房地产行业   金额   现金   房子   资金   项目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